原创:·猪不戒漫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507年四月,

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驿丞。

在历经艰辛之后,

他于第二年三月到达。

当时此地,却正瘟疫横行。

有一天,他遇到一名吏员

带着儿子和仆人途经龙场。

天色渐晚,

他们在一户苗族人的家里,

投宿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阳明本想第二天

再拜访他们。

没想到,第二天一早

他们已经走了。

到中午,有人告诉王阳明,

山坡下面有个人死了,

旁边有两个人在哭。

王阳明伤感地猜到是吏员死了。

到黄昏,又有人说:

山坡有两个死者,

旁边有个人在哀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天,又有人来说:

山坡下有三具尸体。

王阳明十分伤悲,

带了童仆把三人安葬了。

然后,他写了一篇祭奠文,

取名《瘗旅文》。文中写到:

你们冒着风霜寒露,

攀援陡峭的山路,

翻过数不清山峰···

饥渴劳累,筋骨疲惫,

又有瘴气瘟疫侵扰,

使得忧愁苦闷在心中郁积,

这怎能不死去呢?

他这么写,

是因为与他们感同身受,

遭遇一模一样。

可既然如此,

他为什么可以活下来呢?

还活得很健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文中写到:

自从我离开父母家乡来到这里,

已经三年了,

经受了瘴疠毒气却能苟且保全,

是因为我,

不曾有一天的忧虑悲伤啊。

这个故事里,

最关键的是,

不曾有一天的忧虑悲伤。

可是,怎样做到

每天都不忧虑悲伤?

答案是三个字:

干、干、干!

用王阳明的话来说就是:

事上磨!

在龙场,

在“悟道”前的岁月里,

王阳明是通过干、干、干,

通过事上磨,

保持自己的心境与健康的。

虽然是一个书生,

但王阳明一到龙场,

立即就投入了劳作。

他先是亲自动手,

和仆人们一起,搭建茅草屋。

后来,由于水土不服,

三个仆人都病倒了,

王阳明就每天独自上山采药。

下山回来,

劈柴生火,煎药煮粥,

伺候他们,

还给他们唱

绍兴和余姚的地方小调,

讲讲笑话。

仆人们身体好了以后,

王阳明又做起了别的事,

他们盖起了自己的茅草庵,

还教当地人盖土木结构的房子。

他在山上挖了个洞穴,

改成居室,

取名玩易窝,研读《周易》。

还带着很多求学上进的人,

教他们读书识字。

除此之外,

他还帮助当地官员,

处理政事,

平息土匪叛乱。

总之,他从不停下做事,

总是没事找事,

总是干、干、干。

因为,只有如此,

人才能精神充实,

瘟疫和疾病就挤不进来。

后来,

他正式提出心学的核心方法:

事上磨

反复强调,无论遇到何事,

一定要干、干、干。

如此,

即便处于灾难之年,

即使遇到瘟疫疾病,

又有什么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