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为止,中超16支队伍中,有15支球队的实控方与房地产有关,其中10家企业主营业务就是房地产,5家的经营业务涉及房地产。但是不少房地产企业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这对中超队伍的身后,可能也有其影响。

企业压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三条红线”政策让地产企业的主营业务承压;二是足协新推出的投资帽、工资帽、中性名等政策,让地产企业投资足球的意愿锐减。

特别是中性名政策。原本,很多地产企业投资足球,图的就是个名。现在在新规之下,球队名不得使用与俱乐部股东或股东关联方的字号,比如,广州恒大队改名了广州队,广州富力队改名广州城队。这下,地产企业连名都图不到了,大面积退出的可能正变得越来越大。天津队的原股东泰达已经退出,河南队的建业地产也传出了放弃的声音…

实际上,为何房地产老板热衷于进入足球市场,相信大多数人也能猜得一二。英格兰纽卡斯尔联队的老板麦克·阿什利曾公开表示,自己投资足球队就是为了让他的公司获得更多的名气和生意,他甚至曾把俱乐部有121年历史的足球场改成了自己公司的名字。广告账只是最初级的,更深层的影响力是未知但又巨大的。搞足球不仅可以提升自身的影响力,同时还能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像曼彻斯特、巴塞罗那等城市,能被不少国人知晓,足球是功不可没的,这也间接的为房地产企业再续一把力量。

但现如今,越来越高的转会费和薪资,中国足球在青训上的缺失。让很多球迷在失望的同时,身后的房企投资也在不断亏损。

据广州队的财报显示,它们过去七年连续亏损,而且越亏越多,累计亏损75.83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高油耗”、“三条红线”压力下,早就力不从心了。在其他队伍背后的地产企业而言,也许都是如此。同时在疫情的影响下,房地产行业也遭到了不小的冲击。中国足球背后的房地产行业该何去何从,也让我们有了些许思考。

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期待你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