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赞关注,每天都有故事感动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陕北姚家集,我见到了史玉娟奶奶和他的老伴徐海峰,两位老人都是乡村老师,两个人已经退休有十年时间了,虽然退休了,但是他们依然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两名大学生,两位老人一辈子都没出过大山,但是却培养出来许多优秀的大学生,这些学生如今在各个行业都在为国家做着贡献。

史玉娟有两个孩子,孩子们都非常有出息,儿子毕业于北京大学,现在在西安交大当老师,女儿毕业于浙江大学,现在在兰州大学当老师,一家人都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这一切都和史玉娟有很大的关系,史玉娟从小就教育自己的孩子,长大了一定要帮助更多的人,史玉娟自己也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

史玉娟老家是北京的,当年插队来到了陕北,本来她自己是有机会返城的,但是她都放弃,这背后的故事还要从她插队说起。

1967年史玉娟插队来到了姚家集,她来这里是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在当时那个环境下,这是她唯一可以做出的选择,让她没有想到的是,这次陕北之行,改变了她的一生。

陕北的生活条件自然比不起北京,更何况还是在偏远的农村,可以说生活条件要比自己想象中的差很多,极大的心理落差并没有让史玉娟退缩,她选择了坚持,而随后发生的事情彻底改变了她的想法,也坚定了她留下来。

刚来陕北第一年,史玉娟就受伤了,史玉娟干什么活总是冲在最前面,这次她伤得很严重,大腿被镰刀割了一个大口子,当时来陕北的时候,正好赶上收割麦子,乡亲们收割麦子都用镰刀,刀刃非常锋利,史玉娟因为是第一次使用这种农具,一不小心就被割到了。

当时史玉娟忍着巨疼,裤子都染红了大半,知青李爱萍看到之后,吓得说不出话来,大叫了一声,大家伙这才注意到受伤的史玉娟,此时她已经晕了过去。

乡亲们赶紧把史玉娟送到了医院,因为伤势严重,流了许多血,史玉娟身体很虚弱,急需输血,队长姚琦召集了全队的老乡,排着队等着给史玉娟输血,知青们看到这样的场景都被感动哭了,最后有五名老乡给史玉娟输了血,老乡还自己掏钱给史玉娟买来补品,躺在病床上的史玉娟眼泪哗哗流了下来,她也被感动了,老乡们把自己当成亲人一样看待,这一刻史玉娟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她要留下来。

1970年史玉娟因为表现突出,她被推荐参军,可是她放弃了这个机会,她把机会让给了自己的同学王海鹏,因为她知道王海鹏的梦想就是当兵,她也相信王海鹏一定会做出好榜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2年姚家集小学因为房子老旧,加上下了一场暴雨,很多教室都坍塌了,其中有一名老师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因为建教室筹不到足够的钱,虽然乡亲们也自发组织募捐,但是算下来还是差300元,史玉娟向家里拿了这笔钱出来,用于筹建学校。

学校建好之后,找不到合适的代课老师 ,史玉娟就毛遂自荐,推荐自己来担任代课老师,史玉娟是高中毕业从小到大,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如果不是插队来到了陕北,她理想中的大学就是清华。

后来经过队里推荐,史玉娟顺利成为一名临时代课老师,不管是临时还是正式,对史玉娟来说无所谓,她想做的就是让这里的孩子,有机会走出大山,将来都能考上好的大学,学校教材匮乏,史玉娟就自己手抄,然后发给学生,史玉娟还动员乡亲们给孩子们做了书桌和凳子,对孩子们史玉娟是尽心尽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孩子们。

1975年很多知青都返回了城里,史玉娟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说出了自己想留在陕北的想法,家里人很支持她,1976年史玉娟经人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小三岁的徐海峰,徐海峰父亲是木匠,母亲在他三岁就去世了,徐海峰一直和父亲相依为命,初中上了一半就辍学了,1977年恢复了高考,史玉娟问徐海峰想不想上大学,徐海峰说“自己只有初中水平,恐怕考不上”,史玉娟说“我可以帮助你”,徐海峰对史玉娟说“你打算考不考”,史玉娟笑着说道“只要你考上了,就等于我考上了”。

徐海峰在史玉娟的帮助下,考上了西安政法学院,毕业之后徐海峰放弃了在城里工作的机会,回到了姚家集也当了一名老师,第二年两个人就结婚了,婚后的生活非常甜蜜幸福,1982年儿子徐大海出生了,就在这一年史玉娟作为留守知青,获得了正式教师的身份,后来女儿徐小霞也出生了,对于两个孩子的培养,史玉娟也是没少下功夫,她知道知识的重要性,在任何时候知识都是可以改变命运的。

两个孩子也没有让史玉娟失望,都考上了大学,儿子徐大海考上了北京大学,女儿徐小霞考上了浙江大学,两个孩子毕业之后,受母亲史玉娟的影响也都选择当了老师。

2011年史玉娟和老伴徐海峰都退休了,这些年他们用自己的退休金,资助了不少家庭困难的大学生,史玉娟说“这辈子有两大骄傲,一是嫁对了老公,二是子女都考上了大学,也算是圆了自己一个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