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关于互联网巨头们之间的互相开放问题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热议的焦点。

根据相关监管要求,未来所有互联网公司之间平台、生态顺畅互通已经箭在弦上,而在此过程中,国内两大头部公司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的生态系统互通进展更是关注度“爆表”。

那么,一段时间过去了,阿里巴巴与腾讯之间的开放互通进行到了什么程度呢?在反垄断的“大局”之下,它们真的做到全面拥抱开放了吗?

“小动作”不断的腾讯

据悉,阿里与腾讯之间的互通是要能够至少做到在微信中自由分享淘宝天猫链接信息,在淘宝天猫中也应该能够自由使用微信支付。

在明确的政策导向下,人人都在期待阿里、腾讯互通开放之后中国互联网环境会进一步发展到什么样的状态,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腾讯相比阿里对于开放的态度似乎更加值得“玩味”。

所有人都明白,所谓的腾讯开放“重”在微信开放,作为腾讯移动流量池的大本营,微信能够通过流量倾斜来创造巨头,这决定了在阿里巴巴方面坚定推行生态开放时,腾讯相比之下却显得有些束手束脚。

原因也很简单,如果真的像对“亲儿子”那样对阿里系开放,那么这无疑是给公司生态中的大量竞品业态创造有利发展条件。

这对于腾讯来说更像是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腾讯肯定是要掌控自身在微信流量层面的主动地位的,这是过去很多年来它取得如今这种成绩的基石;另一方面,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的开放原则下,腾讯方面必须要在对外层面“大刀阔斧”,否则它与此前面向竞争对手相对封闭的状态没有本质区别。

那么腾讯现在是怎么做的呢?很遗憾,它采用的似乎是表面拥抱开放、实则小动作不断的解决方案。

比如从今年年初开始,阿里方面就曾对外表示提交了淘宝特价版小程序的申请,“期待和腾讯的合作”,但至今淘宝特价版微信小程序仍未出现在我们面前,而如果淘宝特价版小程序是腾讯自己生态体系内产品,其进度和结果肯定不会像现在这般。

客观来说,微信流量池对于“自家人”和竞品的态度始终存在着区别对待的问题,从此前封禁抖音、扶持自家生态的微视和快手,到闲鱼微信小程序至今无法上线、腾讯自己生态下的拍拍和转转小程序却已经开通,再到生鲜电商竞争中阿里系小程序被传限制更新等“小动作”,腾讯可谓是经验太丰富了。

值得注意的是,腾讯因为此前限制用户分享抖音的动作还被抖音方面起诉垄断,现在随着开放成为主旋律,腾讯方面将如何应对将会受到持续关注。

小小的倾斜,大大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需要指出的是,在目前微信的影响力下,它只要一个小动作,就可以直接影响到相关行业格局,所以别看腾讯的种种动作看似很小,它这种“软拖延”开放的态度仍然会对各个行业产生巨大影响,

那么,当腾讯以各类“聪明”手段继续变相限制竞品发展的时候,竞争对手会不会在开放公平性上做文章,进而让腾讯方面陷入更大的舆论争议呢?答案是肯定的。

虽然腾讯方面一直以来都把微信定义成一个开放式移动互联网生态体系,微信也一直强调平台与社区规则,但一直到今天,微信的开放标准仍然内外严重不一,存在于微信身上的“既是裁判员也是运动员”的争议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从结果上来看,微信的小动作也帮助腾讯收获了很好的成绩,比如在微信小程序活跃度榜单中,我们可以发现腾讯系小程序的表现始终一骑绝尘,在活跃度排名前一百的微信小程序中,腾讯系小程序占比往往超过三成。而且,很多排名靠前的小程序,比如拼多多、京东、同程等,这些都是受到微信特别流量倾斜的企业和平台,微信还在其它入口上对这些平台进行导流。

说到底,在微信生态中,那些有微信方面的倾斜与支持的平台和没有支持甚至有很多限制的互联网平台相比,前者的表现肯定是好很多的,而后者在微信生态中生存下去都是问题,就别谈利用微信流量发展壮大了。

说到底,在政策的要求下,腾讯不得不开放,但在利益的“诱导”下,腾讯又毫无疑问会在平等和开放层面有所“倾斜”,这注定了腾讯的开放看起来是稍显迟钝的。

对于这一点,投资者看的明明白白。早在两个月前阿里、腾讯之间开放互通的消息刚刚传出的时候,腾讯以及腾讯系企业京东、拼多多、有赞等公司的股价就应声下跌,而阿里的股价却应声上涨,大家都明白,作为社交流量平台,开放初期的直接影响将会对腾讯过去的商业模式构成挑战,而会让竞争对手如虎添翼。

作为一家通过财务投资成为中国互联网“半壁江山”的巨头,财务投资帮助腾讯在过去几年赚的盆满钵满,它肯定不会愿意放弃这一成功路径。

但对于腾讯来说,它还需要将自身的眼光放的更加长远才行。诚然,开放会给公司带来短期阵痛,让公司利益受损,还会给竞争对手奉上了在自己领域做大的机会。但从长期视角来看,腾讯也是开放的受益方,它能够在开放生态的环境中植入阿里等竞争对手的基本盘,进而产生更加良性的市场竞争、提升用户体验。

从大的维度来说,开放互通肯定是利大于弊的,在平台经济领域反垄断的趋势下,腾讯需要早日认清局势,以更加良好的姿态去拥抱开放才行。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