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双季稻和再生稻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但是在江阳沽酒客跟大家吹这个龙门阵之前,还是有必要给大家简单的科普一下,当然我知道你们都懂,我是让自己再加深印象。

什么是双季稻呢?就是一年中种一季早稻再种一季晚稻。五月中下旬开始插种早稻秧,到七月中下旬时收割早稻,然后紧跟着翻耕水田、插种晚稻秧苗,要赶在农历立秋前插种完毕,到11月时收割晚稻,赶在降霜前完成收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单季稻在每年六月中下旬到七月初插秧,十月中下旬开始收割。单季稻每亩产量要比双季稻的高,但总产量比双季稻低好多。(再生稻跟一二季稻谷不一样,现在泸州也有,但是有区别,第一季水稻成熟的时候会有一些腋芽,第一季收割之后它们得到保留,在原有的根系的基础上,这批腋芽再次生长、抽穗,大约2个月后它们再次成熟,可以收割。)

在泸州这边,民国时期就有了双季稻种植,据说我国宝岛台湾还有三季稻,没有具体考证过哈。这对于以农业为根本的国家来说,是一件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双季稻在中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最早见于公元前3世纪的《山海经》的记载。一般认为,古籍中常提到的“两熟稻”和“再熟稻”包括再生稻、混作稻、间作稻和连作稻等,反映了中国稻作缺席制度的多样性。双季稻的出现对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劳力资源,增加粮食产量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沽酒客看到一份民国的泸县农业资料,说当年还举行过产量比赛之类。不过在泸州民间传说里,可没有追溯这么久,老一辈说:以前,泸州只能种一季稻谷,能种二季是从清乾隆年间开始的。这个事情被地方龙门阵爱好者不断传播,曾经是当年电视娱乐不发达的年代,大家吹牛的保留节目,今天沽酒客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年小说有《乾隆皇帝下江南》,后来又拍了《戏说乾隆》,历代文艺工作者把这个皇帝老二给优美化了。乾隆到底来不来过泸州,我可不知道。但是民间传说神仙都来得,何况你一个凡人。虽然皇帝是天子,但是泸州传说里什么光武帝刘秀、建文帝朱允炆都来过泸州,乾隆来就不足为奇了。

那么乾隆好好的江南不下,下江阳做啥子呢?我就不清楚了,反正这个传说里的乾隆老儿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爱好者,一路到处看泸州的古迹,还习惯性地吟诗作对,可惜当年他没有朋友圈啊,不然一定天天刷屏啊。

据说他来过东岩,还题刻了字在上面,还去泸州一些乡镇寻访老旧古迹。这一天他要去找泸州一处古迹,一个人找不到路,看到田边一个农民在干活路,就想他带路。那个年代乾隆也不懂事,不像沽酒客下乡遇到要询问老乡事情就递烟打个庄,这个时候,农民忙着插种稻秧,说:哎呀,我搞都搞求不赢。耽误了时间怎么办?

乾隆脸皮厚说:老乡,你带我去嘛,耽误不了好久。一会请你喝酒。

农民说:嗨呀,单碗随时可以喝,种谷子耽误了,我这一年都喝风啊。

乾隆说:不存在,泸州这个地方风水宝地,你现在耽误少种点,到了这一季收获完了,你可以再种一季,我担保你收获两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人心头想,这个人吹牛不打草稿哦,但是禁不住他软磨硬泡,于是就是带他找地方。地方是找到了,耽误了最好的插秧时间,只有将就了。于是到了第一季收获完,这个农民想,死马当活马医撒,既然这样,我试着再种一季,周围人都笑他是个憨憨,没有想到居然真的成功,加起来比种前一季多了三倍还不止。这个农民高兴惨了。逢人便说。大家都跟着学,于是两季稻就在这里推广开了。

后来,泸州有个举人到金銮殿见到皇帝,乾隆问他泸州现在是不是中两季稻谷了。才晓得乾隆到了江阳,还承诺一个农民多种一季稻谷的事情,才晓得遇到的是乾隆。于是大家都说皇帝金口玉言,还是真的是。

当然,各位当故事听,可不必当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