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便利的同时也不要忽视了自己的个人信息和财产信息,网络上各种各样的诈骗手段接踵而来,这让不少高校大学生成了网络诈骗的主要受害群体。

近日,大连一高校在中秋节前夕,给全校学生发了“网红月饼”,主要是学校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防范电信诈骗意识和能力,给学生准备了14000个反诈月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校发放14000个反诈月饼,只为让同学们提高反诈意识

据了解,在月饼盒的两侧都印了国家反诈中心的二维码,学校要求学生都下载国家反诈中心的软件,增加网络安全的宣传和防范意识,多了解反诈知识

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例子太多了,为什么大学生会容易上当受骗?因为一些骗子就抓住了大学生的心理。

比如:有的骗子专门骗一些学习比较好的学生,通过微信群或者QQ群发布这有PS的免费课程,点击可以免费领取资料,最后以高额学费骗你交钱。

还有一些骗子通过发布一些兼职信息,招打字员,工资日结的,这种都是骗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多学校都会提醒学生不要点击陌生网址,有可能会被盗取账号,骗子盗取账号后,会利用这个身份信息向其他好朋友借钱,这种情况下,一定要给当事人打电话,确定是不是本人。

有时候不是大学生太笨,而是骗子的骗术十分高明,为了防止被骗,学校也是想通过二维码月饼这种方式让学生及时了解骗子的骗术。

高校大学生擦亮眼睛,认清这些电信诈骗手段

电信诈骗通常是骗子利用短信、电话或者微信等社交软件,伪装成不同的身份,向学生提供虚假的信息引诱大学生上当受骗。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要想不被骗子诈骗,就要知道骗子的骗人手段。常见的手法有这三种:

一是通过向学生发布虚假中奖信息行使诈骗,骗子一般会向学生发送用户中奖的消息,还有信件邮寄虚假中奖信息。他们会要求以“转账手续费”让学生汇款达到诈骗目的。

二是冒充学生因急事急需用钱行使诈骗,骗子通过在网上跟大学生聊天,盗取学生的账号信息然后冒充学生的身份,向学生家人谎称因出车祸急需用钱,进行诈骗。

三是冒充公安局人员向学生行使诈骗,诈骗分子通常以学生电话欠费或身份信息涉嫌犯罪要求该学生给指定账户上打钱来实施犯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诈骗手段有:电话欠费、法院传票、身份信息被冒用

大学生一定要擦亮眼睛,认清这些手段,认清现实,不要被一时的利益所蒙蔽,发生任何事情都要再三确认,不可急于一时。

大学生刚步入社会,要从一些小事上谨防上当受骗

由于学生刚步入大学,涉世未深,不知人间险恶,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学校应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给同学们开展“预防电信诈骗”的主题班会和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反诈防骗的知识。

把反诈防骗纳入新生教育对毕业生的论文方面加入反诈内容,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

大学生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身份信息和财产信息,使用完的含有身份信息的复印件,一定要再三检查,不要随意丢失,给骗子机会。

刚到大学的时候可能需要在网上登录银行信息,这时要注意使用官方网址,校园里有陌生人向你推荐下载软件时,要学会拒绝。出入任何公共场所时,不要随意连接无线网,防止病毒入侵。

大学生有时候比较粗心,在人多的地方,输入密码时要注意周围人,可以用手遮挡,设置密码不要太过于简单,尽量复杂一些,还要时常更换。如果学校开通账号的话,注意看是不是学校的短信,一旦发现有任何的异常,要立即冻结,再跟学校核实。

大学生步入校园,没有父母的提醒,要时刻把这些小事记在心里,遇到任何“天上掉馅饼”的事都不要信,要谨记“不轻信、不透漏、不扫码、不汇款、不点击链接、不接听转接电话”,保护好自己的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最后,笔者想跟大家说,作为一名大学生,一定要有保护自己的意识,看到那种微信群里发布的“网络刷单、工资日结、奖学金链接”这种消息时,千万不要相信

想勤工俭学是好事,注意擦亮眼睛,要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保护好个人的信息,不要向外人随意透露。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