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沙特,扑面而来的,总是一股子纸醉金迷的土豪气息。但其实,老早前的阿拉伯半岛,面对一望无际的沙漠,那可谓是个一穷二白之地,甚至连英法这样贪婪成性的老牌殖民帝国,都对它不怎么感兴趣。

即便当年半岛上最体面的几个大酋长,吃穿住行也都非常凑合,连换洗的衣服都没几件,宗室女眷们均要亲自参加劳动,以至于有句话说——酋长们的财富,一头骆驼就能拉走。

20世纪初的沙特“战士”,别看穿的破,此时可是他们最能打的时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要说清楚以沙特为主的阿拉伯半岛国家怎么着就突然一发不可收拾的阔起来的,咱们得先捋一捋,沙特阿拉伯的建国史。

多年前,有部惊心动魄的电影,叫做《黑金》(Black Gold),是法国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的作品,号称阿拉伯版的“一个国家的诞生”,主要演绎的,就是阿拉伯半岛部落王室兄弟之间的恩怨情仇。

虽然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要说电影的“原型”,还是非常可靠的,那就是现代沙特阿拉伯的建国史。

《黑金》海报,男主是西班牙人,但相貌很有阿拉伯男人的感觉

很久很久以前的公元8世纪,曾经辉煌无比的阿拉伯帝国版图达到了最大面积——西临大西洋,东至印度河,成为继波斯帝国之后的,中东地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军事帝国。

这时的阿拉伯帝国,疆域远不止阿拉伯半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拉伯帝国在咱们同时代唐朝的文献中,被称为“大食”。

这个笃信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帝国,沟通了东西方文明,氛围是开放和包容的。比如,阿拉伯数字是印度人发明,后经阿拉伯人之手传入欧洲的,所以被称为了“阿拉伯数字”;还有中国的造纸术,也是经阿拉伯人向西传过去的。

此时,原教旨主义还没有兴起,帝国境内的人民欢乐地享受着多彩的世俗生活;阿拉伯帝国还鼓励各种科学、文化活动,保留并翻译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经典。

中世纪的阿拉伯科学,要远远领先于同期的欧洲

像《一千零一夜》中的阿拉丁神灯、阿里巴巴和四十个大盗、航海家辛巴达等等,这些异域神奇之旅的背景,就是当年的阿拉伯帝国境内的众生百态。

这时的阿拉伯女性可以独立继承财产、经商,也没有罩袍蒙面的习俗,穿的普遍华丽轻薄

只是,好景不长在,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分裂和衰落,阿拉伯半岛又先后被蒙古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依次征服。从奥斯曼苏丹苏莱曼一世开始,土耳其苏丹同时兼任“哈里发”职位,自诩为全世界穆斯林的领袖。

到了18世纪末,奥斯曼帝国对阿拉伯半岛的统治日渐式微。一个叫做穆罕默德·本·沙特的酋长趁机建立了覆盖了大半个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王国”(注意:非“帝国”),自任“埃米尔”(国王或者总督的意思)。

沙特阿拉伯王国建立之后,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就没断过。双方虽然同信一个“真主”,但民族、文化和价值观方面的巨大隔阂,让双方互相杀红了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虽说这时的沙特阿拉伯,也叫“王国”,但其实就是半岛上的沙漠里,一些以养骆驼,摘椰枣为生的部落联盟。而且,为了抢夺水草和地盘,这些部落之间也不团结。论战斗力,沙特阿拉伯王国和之前横扫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比,连个皮毛都算不上。

就这样凑合到了1818年,在和土耳其人的决战中,奥斯曼军队攻陷了当年的沙特京城——德拉伊耶。时任埃米尔阿卜杜拉·本·沙特被押到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极具羞辱性地被施以斩首的酷刑,头还被丢进金角湾里喂了鱼。

昙花一现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就这么被土耳其人折腾的再次亡了囯。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上层人士——土耳其女性,原本也是没有罩袍蒙面习惯的

时间一晃,又到了19世纪后半叶,随着英法势力渗入中东地区,沙特和科威特几大中东家族开始联手英国,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施压,最终取得了一定意义上的自治权——土耳其苏丹只作为名义上的统治者,几乎再没能力直接摆布阿拉伯半岛上的部落们了。

可是,外部势力退出后,“自治”后的阿拉伯半岛各部落,又开始陷入了持续的混战。

这时,此地主要由两大部落分治——拉希德家族和沙特家族。它们互相之间打打杀杀抢地盘、水源和草场,玩命的复仇“打冤家”,都属于他们的日常。

开头提及的电影《黑金》,就是从这个阶段开始演起的。

1892年,沙特家族被拉希德部落打的败走到了科威特,老酋长自此产生了巨大阴影,直接把沙特家族的所有事务,连带报仇复国的大业,统统丢给了儿子,自己专心去拜真主,做伊玛目了。

《黑金》电影截图——没发现石油前,即便半岛上最体面的几个大酋长,吃穿住行也都非常朴素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恰巧正好过了十年,1902年,年轻的沙特酋长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简称伊本·沙特)靠着岳父家族的强大势力,带着人马浩浩荡荡地杀了回来,一举夺回利雅得。

很快,之前向拉希德家族效忠的部落纷纷倒戈,伊本·沙特酋长越打越顺利,花了两三年的时间,就征服了当今沙特阿拉伯版图的绝大部分地区。期间,还顺便击退了数次前来干涉的奥斯曼土耳其军队。

《黑金》剧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国际上,伊本·沙特酋长长袖善舞,巧妙地游走于英法这些殖民强国之间,还得到过西方的慷慨援助。

老实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人,原本并不怎么待见这个除了沙漠还是沙漠的鬼地方,只不过是为了肢解“西亚病夫”奥斯曼帝国,才决定在这片啥好处都捞不到的不毛之地做了些投机交易。

这种地方,只看地表的话,确实捞不到什么好处

就这样,靠着战争和联盟,再加上西方的支持,阿卜杜勒·阿齐兹得到了半岛上多数酋长的臣服。

不过,即便此时奥斯曼土耳其只剩下了半口气,但饿死的骆驼比马大,阿卜杜勒·阿齐兹虽然早有了国王之实,但一直未敢公开独立建国,也没自称过“国王”,仅仅在英国人的支持下,被奉为了沙特“大酋长”。

伊本·沙特和他的英国顾问

也正是这个时候,沙特境内,开始一致崇尚原教旨主义(注意,原教旨并不等同于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极度保守的瓦哈比派正式成为了当地穆斯林们的唯一价值观。

阿拉伯半岛的女人们也开始黑袍遮面,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了。

《黑金》中的沙特公主——黑袍下,有一颗躁动的心

很明显,在残酷艰苦的自然环境中,要想成功生存下来,必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意识形态,用以维系和团结境内各个部落和牧民。

那么,这种回归保守的瓦哈比派原教旨理念,就是当年沙特的老前辈们为了生存和维持社会秩序所作出的努力——用精神信仰来保障国家的完整性和人民的归属感。

客观看,一个庞大的族群,其独特文化之中,自然也包含着他们赖以生存或者说衍生繁衍出的伦理道德,即便这些伦理道德和清规戒律,在现代社会看来,也许有着黑暗落后的一面,

大家想想,至今,崇尚瓦哈比派的穆斯林国家,它们的老祖宗,几乎都是曾经过过苦日子的人们。

《黑金》剧照。没挖出来油之前,阿拉伯半岛的部落王子居住环境是这样的

再往后,就是一战了,作为奥斯曼土耳其的敌人,英国开始更加卖力的扶植阿拉伯各部落,到处“忽悠”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人起义,从奥斯曼帝国的版图中独立。具体的操作,可参考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中的相关情节。

1919年巴黎和会上的中东代表——第二排右二,大长脸的那位,就是“阿拉伯的劳伦斯”原型,托马斯·E. 劳伦斯

一战后,奥斯曼帝国迅速崩塌“缩水”成了小亚细亚半岛国家——土耳其共和国,大片的中东领土成了英法的“委任统治地”。

这时的阿拉伯半岛,还保持着相对独立的状态。不过,沙特“大酋长”伊本·沙特一直跟英国走得很近。

靠着英国的帮衬,伊本·沙特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南征北战。此时,他的主要对手是跟沙特部落有血缘关系的哈桑部落。

1925年,哈桑部落被征服,包括圣城麦加和麦地那在内的半岛西部地区也正式被沙特收入囊中。

几乎同期,中东地区被陆续勘探出了质量极高的油田。

此时,世界已经完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从外燃机(蒸汽时代)进入了内燃机时代——可以说,谁掌握了石油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世界话语权。

于是,在中东,英法开始疯狂地勘探石油,企图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挖掘出梦寐以求的“黑金”。

1932年,已经得到大部分酋长臣服的伊本·沙特,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宣布成立沙特阿拉伯王国,并自任国王。

从这时起至今,沙特一直秉承着政教合一的君主专政制,没有宪法、不设议会、严禁政党集会,千年前从沙漠中走出的《古兰经》,就是他们治国理政的“大纲”。

而当年号称要向世界人民“推广民主”的大英帝国,竟然举双手表示了支持,并成为二战前,沙特王国最亲密的西方盟友。

很显然,除了关键的地理位置外,英国人最看重的,就是半岛上“黑金”的潜力。

尴尬的是,接连的尝试,都非常令人懊恼。

从二十年代起,在沙特享有特权的英国公司花了十几年的功夫和大量金钱,在沙特竟然什么都木有找到。

眼睁睁地看着周边好几个中东国家都陆续勘探出了石油,再瞅瞅这一望无际的沙漠,愚昧的牧民,英国人开始动摇,打算从沙特撤资,赶紧远离这片不毛之地。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帝国主义殖民者主动要走,人家沙特竟然还揪着裤腿就不肯放。

在伊本·沙特国王费尽心机的各种忽悠下,英国人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硬着头皮死马当活马医。

《黑金》剧照

正当英国人越挖越深,越来越绝望之际,1938年,在沙特东部的达曼,终于挖出了第一口油井。

没成想,这口井虽然深达1380米,但油量和油品都远胜于之前的数个中东油田。

根据摸索出来的规律,之后,沙特的石油勘探、开采一路顺风顺水,一发不可收拾。量大、品质好还易开采,加上临海的地理位置,到了上世纪50年代,沙特最终跻身于土豪国家的顶层。

沙特境内的主要油田

1945年情人节当天,两位坐着轮椅的老人家——伊本·沙特和富兰克林·罗斯福,在波斯湾的美国“昆西”号巡洋舰上热情会面(下图),为战后的“石油——美元”体系谈下了最早的构想。

这时“阔”起来还没几年的沙特,已经开始尽显耀眼的土豪气质了——伊本·沙特国王习惯性地带着200名随行人员出行,其中包括了几名妻子、大量仆人、一个厨师团队、助手、礼仪咖啡服务员和专属占星师等等,另外,还有一大堆“国王生活必须物资”同时抵达,包括豪华地毯,阿拉伯帐篷,王家宝座和86只羊。

只是,跟美国人提前结合后,沙特方面发现,船舰上空间有限,因而把随行人员减少到“仅仅”42人(除保镖以外),但奢华的物资和小羊们,还是坚持随身带着。

而正是这位排场惊人的土豪国王,早年在沙漠中征战的时候,曾身体力行地教导属下坚持“纯洁朴素的生活”,他说——作为一名虔诚的阿拉伯战士,每天吃一张饼、一把椰枣、喝一皮囊水、睡三小时觉就够了,我们的祖先就是靠这种生活战胜敌人、统治国家的.....

沙特王位是兄终弟继的,八十多年里仅传了两代人。目前的萨勒曼国王是开国国王伊本·沙特的第25子

和韩国小姐一样让傻傻的分不清的,就是复制粘贴一般的沙特王子了

就这样,在两位坐轮椅的老人家谈妥后,随着英国势力陆续退出了中东地区,沙特阿拉伯又率先成了美国最早的一批中东盟友,化身为“石油——美元”体系的操盘手之一。

要说沙特的崛起、统一和发家致富,确实离不开伊本·沙特这位“国父”的奋斗和运作,无论是南征北战的军事能力、纵横捭阖的外交活动还是治国理政手段,都堪称当年中东地区少有的“猛人”。

可令人唏嘘的是,对比上世纪初,靠着一张饼、一把椰枣、一皮囊水,就能勇猛的在漫天风沙中策马奔驰,玩命冲锋陷阵的阿拉伯半岛武士们,他们的后代如今竟然沦落到了连胡赛武装游击队都对付不了,国防要靠雇佣军的境地,已经很难看出半点“阿拉伯式的英勇”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老国王的后人们,应该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