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仔细研究新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就会发现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他们都信奉无产阶级理论和斗争哲学,但同时也富有人情味。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团核心人物邓小平同志便是这样一位伟人,他十分擅长用自己诚挚的感情作为联系的桥梁,沟通自己身边战友的情谊,彼此之间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用原则去浇灌、用谅解去呵护友谊的幼苗,留下了一系列催人泪下的珍贵故事。

图:邓小平卓琳与孩子们留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恩来:邓小平的兄长

周恩来总理与邓小平同志的关系,是广为人知的,他们最早相识在法国留学期间。当时,在法国勤工俭学的也有很多同志,如聂荣臻、陈毅、李富春等,后来他们都成长为新中国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人,但唯独周恩来总理与邓小平的关系最为特殊。在邓小平同志晚年的时候,他的女儿毛毛曾经问邓小平说:“在法国勤工俭学的时候,你和谁的关系最好呢?”

邓小平沉思良久,最后回答:“我觉得还是周总理吧。我一直将他看成是我的兄长,我们在一起工作数十年,关系最好了。”邓小平说得没错,他和周总理的关系向来是最亲密的。早在1923年,邓小平就在周恩来的领导之下开始负责共产主义刊物的出版和发行,此后数十年,邓小平在党中央领导位置上长期和周恩来总理共同奋斗,两家结下了血浓于水的深情。

图:周恩来总理(资料图)

从1973年开始,周恩来总理的身体开始每况愈下,当时担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就开始接替周总理负责国务院的日常工作。在周恩来的支持下,邓小平开展了大规模的整顿工作,使得全国形势开始好转,但也由此遭到了一些人的忌恨。

1975年9月,经过慎重考虑之后,中央决定对周恩来总理实施最后一次大型手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305医院,周恩来总理即将被推入手术室之前,他忽然询问身边的工作人员:“邓小平同志在吗?”

图:周恩来总理正在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到周总理呼唤自己的名字,邓小平急忙前往周总理的病床旁边,紧紧握住了周总理干瘦的手掌。周总理紧紧握住他的手,然后激动地说道:“你在国务院工作一年多了,我看得出来哦,你比我干得好,比我强啊!”

1976年初,周恩来总理不幸病逝。当时,邓小平的处境已经十分微妙,中央开会讨论周总理追悼会的时候,某些人故意将邓小平排除在外。当有人提议请叶剑英为周恩来总理致悼词的时候,叶剑英立刻站了起来反驳说:“我不够格,邓小平同志来读悼词最合适,要请小平同志来。他是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军委副主席,又是周恩来总理的亲密战友,为什么他不合适?”

图:1976年1月15日周恩来追悼会上,邓小平致悼词

在叶剑英的坚持之下,邓小平终于如愿参加了周恩来总理的追悼会,他强忍心中的巨大悲痛,为周总理追悼会亲自致悼词。

图:法拉奇与邓小平

1978年邓小平同志重新出山之后,他多次在公开场合提到自己和周恩来深厚的友谊。1980年,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奇采访邓小平时,他曾经这样回忆道:“周恩来总理是中国共产党很尊敬的领导同志,他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了12个小时,有的时候甚至要达到16个小时,在我的心目之中,他始终是我的兄长和引路人。在那个特殊的时期,我们这些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了中央,只有他一个人在中央独自支撑,在那种情况下,他的处境非常险恶,也曾经说了不少违心的话,做了一些违心的事情。但不要紧,党和人民都会原谅他,如果他不那样做,他就没办法保住自己,也就没办法保护一大批革命老同志。”

刘伯承:邓小平的搭档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之中,人们最常听说的便是“刘邓大军”两个字。刘伯承与邓小平一文一武,连接起来就像是一座巍峨的大别山、一座威严的太行山。从年龄上来看,刘伯承和邓小平虽然同是属龙,但刘伯承要比邓小平整整大12岁,因此在日常生活之中,邓小平总是将其视为自己的“老大哥”。

图:邓小平与刘伯承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正值敌后抗日斗争最艰苦的一年,担任129师政委的邓小平同志考虑到要鼓舞晋冀鲁豫根据地全体人员的战斗士气,于是邓小平向中央军委提议,为了纪念刘伯承师长领导129师在当地作出的杰出贡献,邓小平决定以“祝寿”的方式组织一次大规模的纪念活动。

不过问题来了,刘伯承听到这件事情之后,虽然很感激组织上对自己生活上的关照,但却不同意给自己祝寿,不太愿意宣扬自己的历史功绩,为了防止有人拿自己的生日大做文章,他就连自己的生日都不告诉工作人员。周围的工作人员实在没有办法,就只好请邓小平亲自“出马”。

邓小平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微微一笑。“不要紧,我有办法让师长开口。”

图:朱德总司令(右)与第129师师长刘伯承(中)、政委邓小平(左)正在研究作战计划

等进了刘伯承办公室的门之后,邓小平开口就直截了当地说:“师长啊,我觉得你还是出一下面比较好。这个决定不是我个人的决定,是党组织的决定、中央军委的决定,要是没有年谱和生日要咋子庆寿嘛。既然大家都来了,总不能让大家败兴而归吧,你就简要说一说,更详细的以后再谈,你看这样好不好?”

刘伯承沉吟了一阵,然后点点头:“我明白了,既然这是党组织的意思,那我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了。不过有个问题,咱的生日已经过去大约十几天了,那还要怎么做寿呢?”

看到刘伯承终于同意,邓小平顿时笑逐颜开:“这才对嘛,我的老大哥。其实做寿在哪天其实不要紧,我们就定在12月16日召开这次祝寿大会好了。”

邓小平把话都说到这个份上,刘伯承只能“恭敬不如从命”了。

图:刘伯承(左三)

1942年12月16日,晋冀鲁豫的太行山根据地,天气晴朗,当地军民载歌载舞,热烈庆祝129师师长刘伯承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这次祝寿规模很大,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政治部主任罗瑞卿、参谋长滕代远纷纷来到129师师部,在宴席之上向刘伯承举办祝寿。为了大力宣扬刘伯承50大寿的事迹,《解放日报》等报纸都刊发了这一消息,一时之间,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军民情绪高涨,抗日信心进一步得到了增强。

在这次祝寿仪式上,邓小平特地为刘伯承师长特别撰写了一篇名为《祝福我们共同努力的事业胜利》的贺文,其中部分文字这样叙述着两人之间的真情:

“……刘伯承同志为了党和人民的奋斗事业,不计较个人荣辱,在三十余年的革命生涯之中排除万难,完成最危险的工作,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我第一次认识伯承同志,是在1931年的中央苏区,后来我们都参加了长征。自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我们在一起生活工作了大约五年之久,我们之前的感情非常融洽,虽然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小摩擦,但事后我们从不固执己见,都是商量着谁的政策更正确,就照着谁的意见去做。”

图:1940年8月至12月,邓小平(左三)、刘伯承(左一)、李达(左二)等在总结作战经验的会议上

此后,邓小平与刘伯承之间的真挚情谊保持了数十年,直到晚年,双方还彼此关心。据一位日本学者的晚年回忆录记载,1976年10月26日,华国锋前往看望当时重病在身的刘伯承元帅,此时的刘伯承向华国锋提出了一个要求:“我同小平同志一起工作了50多年,我很了解他的为人。我死之后,希望小平同志能主持我的追悼会,要是不行的话,我的骨灰绝不进八宝山。”

10年之后的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元帅不幸在北京逝世。在参加刘伯承遗体告别仪式的时候,邓小平第一个来到灵堂之中,他静静凝视着玻璃罩之中的被松柏鲜花环绕的刘伯承的身体。凝视着他安详的面容,如泉涌一样的记忆顿时淹没了他的回忆,他顿时想起这位陪同他一起走过太行山、大别山的战友,顿时潸然泪下……按照刘伯承元帅生前的遗愿,他的追悼会由邓小平同志亲自主持。

10月21日,邓小平亲自撰写的《悼伯承》一文发表在各大报纸上:“我们曾经在一起工作了很长一段时间,从1938年在129师共事算起,我们前后共事13年,彼此之间亲密无间。虽然我比伯承同志小十多岁,生活爱好也不相同,但我们之间很少发生矛盾,就算发生了也能处理得很好。后来,人们经常把我和刘伯承简称为‘刘邓’,其实在我们的心中,这两个字也是很难分开的。”

图:1937年,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邓小平和刘伯承日常生活的爱好确实有很大差别:一旦闲下来,刘伯承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散步和与其他人闲聊,由于刘伯承知识渊博、通晓天文地理,因此常常能以幽默的话语逗人发笑,时人称之为“口头娱乐家”;邓小平的日常生活除了各种健身运动之外,更喜欢的活动是打麻将或者扑克,不过两人也有相同的生活爱好,那就是书法运动。

除了日常生活爱好有区别之外,两人给后代起名字的文化也有所差别,这其中还有一段趣事。1945年10月邯郸战役前夕,晋冀鲁豫军区正在涉县附近商讨作战计划,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两家人也齐聚于此。

此时,刘伯承的长子已经7岁了,当时取名叫做“刘太行”,邓小平的长子两岁,当时长得白白胖胖,于是卓琳就给他取名“胖胖”,还没有起正式的名字。有一天邓小平工作忙完之后,就和卓琳一起逗孩子玩,于是卓琳趁机提出:“说起来,咱们家孩子都已经两岁了啊。可是总叫乳名也不太好,我们是时候给孩子取一个正式的名字。”

图:1945年,邓小平、卓琳和刘伯承、汪荣华两家人在河北武安县留影

邓小平转念一想,孩子是在太行山上出生的,于是就随口说道:“既然我们的胖胖出生在太行山,那就叫‘邓太行’好了。”

卓琳一听就摇摇头:“不行啊,怎么能都叫‘太行’呢?”卓琳于是转身找到正在逗孩子的刘伯承:“司令员啊,你儿子把我儿子的名字给抢了,所以你要给我家胖胖重新起个名字!”

刘伯承笑了笑:“这件事情嘛,是生活方面的事情,归邓政委管。”

可这次邓小平却说:“大家都说刘邓不分家,这次你就破例想一个吧!”

于是刘伯承将胖胖叫到自己身边,然后让自己的妻子将桌子上写好的四个大字“朴实方正”四个字拿过来,指着纸上的字对邓小平夫妇说:“你们看看这四个字,就是形容胖胖的。要我看,不如就叫‘朴方’如何?”

邓小平没想到刘伯承取的名字寓意如此之棒,于是两人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好,就这样吧!”于是邓小平长子的名字就这样定下来了。

叶剑英:邓小平患难与共的战友

古人常说“患难见真情”,对于叶剑英、王震和邓小平三位老一辈革命家来说,这句话正是他们深厚友谊的真实写照。在那个特殊的时期,在邓小平同志因为各种原因无法出面工作的时候,叶剑英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但不可以没有邓小平!”

图:叶剑英与邓小平

1969年,邓小平和王震来到了南昌,而叶剑英来到了长沙,他们三人的处境有所不同。在这其中,属王震的情况还算比较良好,他来到南昌之后可以自由走动,因此他就抽空前往长沙看望叶剑英同志。

刚刚走入叶剑英家的门口,叶剑英就非常着急地询问邓小平的情况:“小平同志的身体还好吗?他的日常起居如何?家里的子女到了他身边了吗?”对于这些情况,王震都一一向叶剑英进行了汇报。当王震提出邓小平的生活有些清苦时,叶剑英急忙交代王震说:“请你转告小平同志,中国可以没有叶剑英,但一定不可以没有邓小平。”

图:王震将军照

但此时叶剑英的待遇也不算好,王震陪叶剑英吃了一顿便饭之后,将自己长沙的老部下找来,嘱咐他们要好好改善叶帅的生活待遇之后就匆匆返回南昌,将叶帅的话转达给了邓小平。邓小平听到叶帅关心的话语,一边心里感觉到暖洋洋的,但另一方面也对叶帅的艰难处境感到忧虑重重。

1971年秋开始,三位老人终于陆续回到北京,但回京之后的情况并不容乐观。1976年周恩来总理去世之后,邓小平、叶剑英更是处境岌岌可危,但就在这种情况下,叶剑英还经常冒着危险派人探望邓小平同志,并且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好他。

有一次,王震接到叶帅的指示,吃完早饭之后前往看望邓小平,问候他的身体情况。两人寒暄几句之后,邓小平就开始打听叶帅的情况:“叶帅那里你经常去吗?叶帅现在在什么地方住?他的身体还好吗?他什么时候精神比较好?他每天的日常生活又是怎么安排的呢?”

图:1978年5月,邓小平和主持中央军委工作的叶剑英在一起

对此王震回答说:“毛主席去世前后的这一段时间,叶帅经常从西山下来,往返于小翔风和二号楼之间。”

邓小平点了点头,没有多说话。但后来王震才知道,他得知叶帅消息的第二天,就不顾自己的“特殊身份”,亲自去看望叶帅,两人在书房之中热切交谈一阵,邓小平嘱咐叶帅说:“以后我们一定要多找老同志们了解情况,倾听群众呼声。”

随后,为了能够让邓小平同志第三次复出工作,叶剑英东奔西走,做了很多工作。1977年初,叶剑英多次找华国锋谈话,希望能够恢复邓小平的职务,他曾经说过这样一番肺腑之言:“现在,小平同志拥有丰富的治党治国经验,是我们党内不可多得的人才,毛主席、周总理生前曾经多次赞扬过他。全国人民和很多老同志都希望他能够出来工作,我们应该顺应时代潮流,尽快让小平同志恢复工作。”

图:邓小平、华国锋和叶剑英在一起

在随后的一次中央政治局工作会议上,叶剑英力排众议,正式提出这一问题,他对大家说:“我提议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你们大家应该不会害怕他吧?他如果能参加政治局工作,总不会挑剔什么吧。”后来,叶剑英更是直接将邓小平安排在了西山进行疗养,将他安排在西山的25号楼之中。

为了能够让小平同志及早熟悉工作,在中央政治局还没有对其职务进行安排的时候,叶帅就嘱咐自己身边的人说:“你们要注意,凡是我看过的文件,都要给小平同志看,让他早点熟悉情况。”在叶剑英的不懈努力之下,邓小平终于冲破重重阻力重新出山,并且引领了改革开放的潮流,让新中国变得繁荣富强起来。

图:邓小平、叶剑英抱着对方孙子合影

1986年10月22日,叶剑英在北京不幸病逝。叶剑英去世之后,邓小平同志亲自审阅修改了他的悼词,并且请当时的总书记胡耀邦为叶帅致悼词。在悼词之中,邓小平高度评价了叶帅一生的丰功伟绩,特别是他在长征关键时期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在长征途中,当叶剑英发现张国焘企图危害和分裂党中央,拒绝执行北上计划时,他及时将这一情况报告给了毛泽东同志,党中央当机立断,果断采取措施,保证了红军胜利北上的计划得以实现。毛泽东同志后来多次称赞,叶剑英同志在关键时刻为党立下了一大功劳……”

邓小平与叶剑英在“国难”之际的交往和友情,看起来似乎有些令人难以理解,但事实上,两人在为新中国奋斗的革命历程之中,早就结下了凝结着血和泪的深厚友谊,这些不过是他们深厚友谊的延伸和发扬。他们两人之间的深厚友谊,可以用略加修改的一句古诗来总结,那就是“守正相倚,嶷如秋山。”唐·刘禹锡《司空奚公神道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