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浙江省人民医院边平达教授在医学界发表的第39篇与骨质疏松症防治相关的文章。

本周门诊,来了一个90岁的苏奶奶,右上臂骨折。她说,自18岁后就开始反复发生骨折,近年来还出现严重驼背、上臂弯曲。这是什么情况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病史掠影

苏奶奶出生于富庶家庭,年幼时无跛行史,初潮年龄正常(13岁)。

  • 18岁时,她在行走时被军用卡车带倒,出现背部疼痛,X线片示第12胸椎骨折,经休息后疼痛好转。

  • 35岁时,她感觉第12胸椎处出现突起,但没有明显疼痛,故未引起其重视。

  • 38岁时,她发现腰背部异常突起明显,X线片示骨折(具体回忆不详)。她曾经拿着X线片子,到省内外多家知名医院就诊,专家们考虑转移性肿瘤,建议手术治疗。但她觉得腰背部无明显疼痛,且身体其他地方也无不适,故一直未予处理。

  • 78岁时,她穿着拖鞋去厨房时被门槛绊倒,出现右手上臂骨折,经石膏固定1月后恢复。

  • 80岁时,她在室外行走时,被自行车撞倒,X线片示胸10、胸11和腰1骨折,经过休养后,背部疼痛缓解,但出现驼背,并逐渐加重。

  • 约在5年前开始,她发现自己右上臂变弯,并逐渐加重,但因为没有明显疼痛,故未去医院进一步检查。

  • 昨晚,苏奶奶看见老伴步态不稳、即将跌倒,便上去扶他一把。谁知老伴没扶住,自己反被带倒,出现右前臂疼痛,不能活动。

门诊检查

患者尽管有严重驼背,但走路平稳,无跛行;面部无畸形,双眼无突起和复视,皮肤无咖啡斑;右上臂明显弯曲,但双侧股骨和胫骨无明显弯曲。

门诊右上臂X线正侧片示 (右) 肱骨形态失常,皮质增厚,密度增高,髁上皮质中断,见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苏奶奶的右上臂正侧位X线片

测血生化示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为325 U/L(参考值范围35~100 U/L),测骨转换标志物示成骨指标总I型胶原氨基端前肽和骨钙素明显增高,见表1。

表1 苏奶奶的血清骨转换标志物报告

本来想让苏奶奶住院进行锝骨扫描、胸腰椎CT和MRI等检查,以明确其全身骨骼(特别是胸腰椎)的病变情况,但患者家属认为,这么大年纪了,肯定就是骨质疏松,打个石膏就会慢慢好的!

疾病真相

其实,苏奶奶的病既不是转移性骨肿瘤,也不是老年骨质疏松症,而是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中图1中的“牧羊人手杖”畸形是该病的特征性表现。

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又称骨纤维结构不良,多在幼年起病,好发于股骨近端、胫骨、肱骨、肋骨、骨盆和头面骨等处,是一种散发的、少见的、严重程度不一的骨骼系统纤维性组织发育紊乱性 疾病[1]。

多数研究认为,该病是由于偶发的基因突变,导致正常的骨组织被纤维骨组织所替代,从而使骨的强度变弱,引起骨骼畸形、疼痛和病理性骨折,但该病是良性病变,极少(≤1%)发生恶变。

该病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但随病情进展,病变处可出现酸胀和轻微疼痛,进而表现为局部的隆起、变形,多数患者是在骨折或走路变跛后,拍X线片后才被发现。

苏奶奶的肱骨外髁骨折移位较多,需要手术治疗。另外,苏奶奶血碱性磷酸酶和骨转换标志物明显增高,提示其病情进展,需及时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坚持使用双膦酸盐类药物,可延缓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进展,改善受累骨强度,降低病理性骨折和畸形的风险[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

[1]李恩超.骨的纤维结构不良研究进展[J].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2005,4(4):249-252.

[2]Florenzano P,Pan KS,Brown SM,et al.Age-related changes and effects of bisphosphonates on bone turnover and disease progression in fibrous dysplasia of bone[J].J Bone Miner Res,2019,34(4):653-660.

本文首发丨医学界内分泌频道 本文作者丨边平达 本文审校丨邹成、李少华 责任编辑丨曹前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