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是一个喜欢豪赌的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的豪赌,是有历史基因的,每一入侵印度次大陆的民族,从不会考虑在开伯尔山口修筑关隘,毕竟遭到外敌入侵是个小概率事件,几百年才遇到一次何必浪费那个精力呢,不如致力于南方,南方才是富庶之地,这使得“后人复哀后人也”。

英国人留下的祸根:

中国有句话叫做“二桃杀三士”,英国人把这一招用得非常娴熟,完美地上演了“一桃杀二士”的戏码。1947年的夏天,一个英国贵族找了一个英国律师,在印度次大陆上划了几个圈圈,将印度教信徒和伊斯兰教信徒分别圈成一个国家,这样就完成了印巴的分治。这种闭门造车的行为,让印巴两国之间产生了数千万的难民,产生不计其数的仇杀。

然而英国的计谋却不止于此,根据蒙巴顿的方案,英属印度的土邦归属印度还是巴基斯坦由各土邦自决。那是土邦王公自决呢?还是土邦的人民自决呢?

英国人说,这可不关我的事了你们自己决定吧。

我们先来说一下,英属印度为何会有土邦和王公。

英国人毕竟是个外来者,人数少,没有办法统治每一寸土地,这样就不得不依靠当地的土邦进行治理。要知道这些土邦历史悠久,数千年来任何一个外来入侵者都没有彻底掌控这些土邦,需要以来土邦进行自治,以维持统治。

英国在印度建立了两套殖民统治体系,一是直接统治的“省”,这才是真正的“英属印度”;二是间接统治的“土邦”,类似于中国古代的羁縻政策,各土邦内政完全自治,这一区域被称之为“印度土邦”。

大多数的土邦加入了印度,尼赫鲁又从巴基斯坦手里抢下了东旁遮普和西孟加拉,这让尼赫鲁还不满意,毕竟尼赫鲁的心中装的是整个印度次大陆以及北部的高原。

印巴分治后有三个邦,人民和土邦王公起了矛盾,即海德拉巴邦、朱纳格特邦以及克什米尔邦,民众和王公的信仰不同。土邦希望能够实现独立继续保留在英联邦体制内,然而英国拒绝了,因为无力维系。既然如此,印度最大的土邦海得拉巴土邦发布公告,既然英国丧失了对土邦的统治权,海得拉巴就有了独立自主的权力,希望独立或者加入与王公同一宗教的巴基斯坦,然而海德拉巴邦、朱纳格特邦被印度强行吞并,克什米尔邦则引发了印巴战争,成为印巴两国无解的祸根。

英国人的印巴分治方案,不仅留下了克什米尔这样的无解之祸根,更让印度丧失了所有的战略要地。

看地图可以发现,东、西巴基斯坦分别占据了恒河口和印度河流域,相当于占据了印度的一头一尾,这让印度痛不欲生。面对巴基斯坦印度几乎无险可守,这让印度不得不以攻代守,对巴基斯坦采取强硬政策意图夺取整个克什米尔。在克什米尔还有一个第三方,即中国,拉达克毕竟是中国故地,180年前的大清王朝还上演过大清王朝版的“对印反击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绝不能允许印度独占克什米尔,这不仅会增加印度的野心,还会让巴基斯坦沦为印度的附庸,再也无力对抗,所以在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时候,中国采取了对印强硬态度,并在边界集结军队,这让印度不敢轻举妄动,尽管东巴只有一个师留守,印军仍不敢对其动手。毕竟1962年那一战打出了阴影,实在不敢想象一旦遭遇中巴的夹击印度会是个什么局面,印度只好忍受第二次印巴战争的小亏,静待时机给予巴基斯坦致命一击。

孟加拉国的诞生:

时机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或者国家。

第二次印巴战争,印度总觉得自己吃了亏,而且被北方大国威胁,暗暗不爽,一向喜欢用拳头说话的印度竟然也也玩起了计谋,而这个计谋也是巴基斯坦无解的。

1947年印巴分治,印巴两国不看民族身份而是看宗教信仰,硬生生地将巴基斯坦东拼西凑的凑成了一个国家。然而东、西巴相处的并不友好,其中包含了复杂的矛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

经济上: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东西相隔,严重打击了巴基斯坦的工业水平,已探明的矿藏在巴基斯坦境内只占英属印度的十分之一,英属印度时期工矿企业也多设立在现在的印度境内,分治后,划归巴基斯坦的依然不到十分之一。工业是国家的基础,没有工业无论多么富裕也只是空中楼阁,所以巴基斯坦采取了“重工”策略,大力发展重工业。

发展工业需要原料,需要资本积累,同苏联等国一样,巴基斯坦采取了农业剪刀差的手段进行工业资本积累,然而积累起来的工业却全都布置在了西巴境内,对于东巴,巴基斯坦中央根本不予考虑。

东巴,即现在的孟加拉国,盛产黄麻,这让尼赫鲁都眼馋,所以分治时咬住西孟加拉不松口。巴基斯坦独立之初,西巴经济严重困难,工业在国际市场没有竞争力,只能靠东巴出口的黄麻换取外汇,只是换来的外汇没有投入到东巴建设中,大部分用于建设西巴。

巴基斯坦还采取了不合理的税收体系“损东肥西”,建国之初为了发展工业,决定从从各省抽取特别税收,由中央统筹分配,然而80%的财政却都投放在了西巴。巴基斯坦的想法是美好的,集全国之力发展西巴一地,避免资金分散,然而这伤害了东巴人民的感情,而且拉大了东西巴人民的收入水平,从相差18%拉大到62%,这仅仅是20年的时间。东巴人民对此非常不满。

政治上:经济上的东西不公平,在政治上也是如此,在英印时期东巴教育水平就比较低,多是目不识丁的农民,分治后在巴中央政府任职的自然多是西巴人,比如1947年选的133名文官中东巴人。

在军队中也是如此,军队的高级军官多是西巴人,自1958年以后,军队逐渐掺入政治之中,但军方对东巴人的意见并不予倾听,东西人是不能平起平坐的。

文化上:巴基斯坦是个多语言、多民族国家,但是孟加拉人占据了国家的一半人口,而巴基斯坦中央政府拒不认清现实,反而强制推行乌尔都语,乌尔都语在东巴之中仅有1%的人口使用。西巴严重鄙视东巴的孟加拉语,认为是“沾染了印度教文化和思想的”,因此不予提倡。

维系东西巴的联合的只是共同的宗教信仰,当政治文化方面的不满积累到一定程度,东巴人民谋求独立自治是必然的,欧洲大多都是信仰基督教,仍分为数十个国家。东西巴的矛盾给了印度插手的机会,是引起第三次印巴战争的重要因素。最终导致了孟加拉国的独立。

1970年,东巴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在救灾之中,巴基斯坦的低效、混乱、无能,显现无疑,引起了东巴人民的不满,而这种不满直接体现在选票上。

1972年12月,巴基斯坦大选,主张东巴自治的人民联盟获得了国民议会多数席位,毕竟东巴人口占比比较多,但这不能让巴基斯坦政府和军方接受。1972年2月,巴基斯坦总统解散了巴基斯坦内阁,宣布无限期推迟国民议会召开时间,宣布人民联盟为非法组织,面对东巴的汹汹民情,巴基斯坦直接动用军队镇压。这造成数百万难民逃往印度,尤其是信仰印度教的东巴人,印度趁机大肆指责巴基斯坦,并支持东巴人民在印度境内设立临时政府。此时还是夏季,印度虽然做好了一切准备,但还在等待,等待冬季的到来,这样中国就难以出兵干涉,1965年的警告还历历在目。

但这是肢解巴基斯坦,消除巴基斯坦东西夹击印度的绝佳时机,尽管美国表示关于难民问题可以自己出钱解决,但印度无动于衷。

东巴的内政终于演变为一场国际问题,在印度的支持下,东巴地区成立了数支“叛乱”武装组织,这些武装经常越过印巴边界线,但是印度对此并不在意。巴军对这种看得见打不着的行为很不爽,于是经常越境打击,岂不知这给了印军插手的借口。印军将巴军越境打击视为入侵,印度为此向巴基斯坦提出了数十次抗议,但是巴军不予理会。印军对“入侵”印度的巴军进行了坚决打击,不仅击毁了巴军的飞机、坦克,还充分了解了巴军的战斗力。

巴基斯坦于是决定先发制人,对印度宣战,这正合印度的意图。十几万大军分兵多路杀进了东巴境内,仅2周的时间,巴军投降,达卡陷落。

印度的胜利是必然的,这是印度密谋已久的。

1、时机的选择,印度吸取教训,尽管早在三四月份的时候,印度就有部分人提出解决巴基斯坦,然而英迪拉·甘地却说:“现在不行,要等到恰当的时候。”英迪拉所说的恰当的时候,就是指冬季,大雪覆盖喜马拉雅山脉,最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出兵干涉的问题。

2、战略正确,印度战前制定了一份2周的作战计划,预估中美等国家对此事反应的高潮时刻可能会在2周后达到,因此2周内解决战斗。对于中国的底线也很明白,那就是中国绝对不会坐视巴基斯坦的灭亡,所以采取“东攻西守”的策略,集中力量解决东巴。

3、战术清晰,战前印度隐蔽了自己的战略意图,以为印度只是想敲打一下巴基斯坦,并未想到印度的目标竟然是整个东巴。东线17万军队,对在各地消灭抵抗组织的巴军分割包围,然后向达卡推进,从12月3日正式宣战,到12月16日,东巴军队投降,只用了2周时间,然后宣布单方面停火,面对东西两线都遭遇失败的情况,巴基斯坦不得不接受印度的建议进行停火。

孟加拉国正式独立了。

只是印度没有想到,自己一手促成的孟加拉国,并未心怀感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孟加拉国独立,对巴基斯坦的影响:

孟加拉国的独立对巴基斯坦来说是致命的,丧失了从东部牵制印度的一个重要基地,更让巴基斯坦丧失了60%的人口、20%的税收以及50%的外汇储备。

这让本就不宽裕的巴基斯坦更加雪上加霜,分治后的巴基斯坦同印度的对抗中处于劣势,此时拉大了印巴的差距,彻底确立了印度的南亚大国地位。

不过孟加拉国的独立对于巴基斯坦来说也不尽是坏处。

孟加拉国的独立,让剩余的西巴轻装上阵,由于东西巴相隔上千公里,又无陆地相连,极大地增加了巴基斯坦的管理成本,还要面对东巴人民的不满。此时东巴独立巴基斯坦可以将这个包袱彻底甩出去,集中力量建设西巴。

美国担心印度彻底倒向苏联,毕竟两国签订了《苏印友好和平条约》,为了维持自己在南亚的战略优势地位,美印关系走进了谷底,美巴关系则进一步加强。

与此同时,印巴实力对比的进一步失衡,让巴基斯坦不得不更加靠近中国,此时的“巴铁”才最终练成,据说是靠着一张中文说明书,巴基斯坦练成了“核武”,自此巴基斯坦再也不担心灭国之忧,毕竟在“核武”的威慑下,没有哪个国家敢对拥核国家发动灭国之战。

而对于印度,孟加拉国则让自己痛不欲生:

孟加拉国,并不“亲印”:

战争结束后,为了减少孟加拉国对巴基斯坦的敌视,1972年,巴基斯坦释放了人民联盟领袖人物:谢赫·穆吉布·拉赫曼。孟加拉国的人民联盟坚持审理独立战犯,对战争中在孟加拉国犯有屠杀、纵火等罪行的罪犯坚持审判,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孟巴两国的关系,然而两国整体关系并未受太大影响。两国于1975年建立了外交关系,同年中国与孟加拉国建立外交关系,中巴同孟加拉国的关系迅速升温。

对于孟加拉国,印度有着自己的算盘,希望先从巴基斯坦分离,然后自然而然地走入印度的怀抱,只是这个愿望只能是空想。

1975年,亲印的谢赫·穆吉布·拉赫曼总统在军事政变中被刺杀,经过2年的过渡,1977年反印的齐亚·拉赫曼担任孟加拉国总统,并在1978年以78%的高票当选,成为孟加拉国第一位民选总统。

虽然齐亚·拉赫曼在任不过4年,1981年被刺杀,但是齐亚·拉赫曼将伊斯兰教定为了孟加拉国的国教,这让反印成为孟加拉国的社会主流。齐亚·拉赫曼遇刺后,反印更是政客拉拢选民的重要纲领。齐亚·拉赫曼的妻子走上政治道路后,“亲印就是卖国”是其重要口号。

孟加拉的反印并不能威胁到印度,毕竟双方实力相差太大,而孟加拉国一把无形的刀子却捅进了印度的肌体。

孟加拉国“子宫”战争:

在齐亚·拉赫曼的竞选纲领中有一条,即“制止人口激增”,毕竟孟加拉国只有14.7万平方公里,此时的人口数量为7000万,但是要考虑到孟加拉国位于恒河河口,海拔较低,常年经受飓风、洪水的侵袭,生存条件不容乐观。这也是齐亚·拉赫曼提出制止人口激增的重要原因,然而伊斯兰教鼓励生育,这成齐亚·拉赫曼的人口政策不奏效。尤其是1975年,印度吞并了锡金,这让孟加拉国以及其他周边小国十分“恐印”。

印度想要吞并印巴一统南亚的心思,尽人皆知,可当初东西巴合并都不能抵挡得住印度,自己作为一个小国如何抵挡?

孟加拉国采取了一个极端的做法,那就是对人口采取放任自流的作法,至2020年,孟加拉国人口已经超过了1.6亿,人口密度超过了1200人/平方公里,人多地少常有灾害,这让孟加拉国人民的生存压力剧增,为了谋生孟加拉国人开启了“闯关东”,非法越境抵达印度的东北六邦,对于稠密的孟加拉国来说,印度的东北六邦可谓是人少地多,是一块风水宝地。

孟加拉人口大规模流入印度自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战争时期就开始了,对于孟加拉人的流入印度政府开始时的态度是默许的,因为印度想引入外来移民在东北六邦中掺沙子。不曾想原本东北六邦就有严重的反印独立问题,孟加拉非法移民的到来更加剧了当地的矛盾,毕竟自己的地被外国人占据,谁也不能忍受。

当孟加拉的非法移民已经达到惊人的数量时,印度见势不妙,果断制止孟加拉移民。

印度侨务部司部长古鲁恰兰估计,大约有2000万孟加拉非法移民,主要在西孟加拉邦和阿萨姆邦。

这让印度忧心忡忡,2018年,印度出台了一份政策,如果不能证明自己是在1971年3月24日之前进入印度阿萨姆邦的,将被认定为非法移民,剥夺印度国籍,在印度的这份名单中有400万人将被剥夺国籍。为此印度耗资数亿英镑开展公民身份测试工作。

对于非法移民印度的孟加拉人,孟加拉国并不愿意接收他们,毕竟回国后没有多余的土地可以提供给他们。

中国的“孟铁”:

见证了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友谊和帮助,1975年以来,中孟关系迅速走进,中国成为孟加拉国最亲密俄伙伴,是其最大的贸易国。

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带动下,孟加拉国经济飞速发展,从农业国开始的孟加拉国如今人均GDP已经超过了印度。

不仅经济上,军事上也是合作颇深,中国质优价廉的武器显然更适合孟加拉国,孟军现役的武器简直是中国武器大集合,从MBT-2000主战坦克、WS-22多管火箭炮,到053H3型护卫舰都是中国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造”的军舰更是助力了孟加拉国海军的起飞,中国军舰进入孟加拉国要从1988年参加过赤瓜礁海战的“湘潭号”说起,1989年11月转给孟海军,成为当时孟加拉国海军主力战舰。

2014年,中国的“芜湖号”、“黄石号”加入孟国海军。

2020年,中国的“连云港号”、“莆田号”加入。

当然孟加拉国也不只是买二手货,一口气订购了4艘排水量1300吨的C13B型护卫舰。

另外还有不少的导弹快艇,登陆艇等小舰,以及035G常规动力潜艇,在中国军舰的协助下,这支“中国造”海军逐渐成长,成为印度洋海域一支重要的作战力量。

孟加拉国虽然是印度一手促成,然后,最终却走入了中国怀抱,在印度身边围成了一个“3D打印”的态势。

这让印度有苦难言,毕竟自己选的邻国,含着泪也得走下去。

只能说,赌博有输赢,豪赌一时爽,最终火葬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