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在前面

张子枫主演的电影《我的姐姐》将于9月登陆韩国院线,#我的姐姐韩国上映#再次成为微博热搜,引发众多网友评论“姐姐去飞吧”,韩国影评人和导演也纷纷对片子发表了的评论。

构成真正家庭基础的到底是什么?是一部执着发问,一直到最后都在思考的电影。
——《我们的世界》《我们家》尹佳恩 导演

感觉是在跟我们诉说对于从出生起就一直被摆在末位的人们来说,到底什么方向是好的,是我的路?
——《悲喜交加》崔荷娜 导演

广大网友对影片及其所揭示的社会问题的讨论持续良久,微博上也出现了“五年级弟弟发的微信消息”“二胎弟弟过的到底有多艰难”“弟弟藏了姐姐高考准考证”等热议话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5月31日,为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并指出: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自此,大家对女性的讨论更加激烈,其中不仅有作为母亲的女性,还有可能成为姐姐的女性,话题热度居高不下。

电影中富有戏剧性的情节肯定存在艺术的加工,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当今时代,女性逐渐独立自强,现实生活中的“姐姐们”或许并不都因这一身份在家庭关系中被反复误伤。

小沈:我的弟弟真的很好


20岁离家读大学的小沈有个15岁的弟弟。

儿时,每当和弟弟起争执时,父母都偏向小沈;姐弟俩心智都不成熟时,有时为了防止“大打出手”,小沈选择不和弟弟正面对峙,但从未作出任何让自己受委屈的妥协和让步。

随着二人渐渐长大,姐弟俩都懂事了很多,感情也愈发深厚。上高中时,每当小沈痛经,往往在床上一躺就是很久,弟弟便会一直陪在她身边,给她倒热水、擦冷汗。

小沈是一个不喜欢别人对自己的选择指手画脚、评头论足的人,父母或其他亲戚成员也从来不会在她耳边念叨着“你是姐姐,所以你要让着弟弟”。但是在做出一些重要的选择时,小沈也会考虑到弟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的弟弟真的很好,虽然我可能无法每方面都做的非常优秀,成为一个完美的姐姐,但我会一直正直、善良,给他做出榜样。”

从小时候和弟弟之间趣味相投的共同玩耍、打打闹闹到如今即使课业忙碌也依然会抽空讲解难题给弟弟听,小沈认为自己并没有因为“姐姐”的身份受到多少压力和不公。

她认为:女权意识的解放和社会的进步不知不觉中将“女权”推向了一个极端互联网上捕风捉影和断章取义的风气也让她困惑不解,认为不免有些小题大做。

“可能是我自己没有因为重男轻女而受到不公待遇的经历,所以我觉得现在很多人有点一惊一乍,太敏感了。”

出生于中产家庭,姐弟年龄差距小,依然处于“象牙塔”中未正式接触到社会......

这一系列因素容易被认为是导致姐弟关系和谐平等的“保护色”。因此我们也有必要了解被贴上“年龄差距大”、“农村”、“贫穷”这几个标签的姐弟关系中,二人相处的状态。

琴琴:我是他姐姐,我有义务,也愿意去管他

与就读于名牌大学的小沈相比,琴琴的境遇则差很多。

今年26岁的琴琴来自农村,经历了两次考研失败后,单身的她如今在辅导班当美术老师,拿着微薄的工资;她的父亲去年因病去世,母亲在乡镇经商,独自抚养11岁的弟弟,肩负上百万元的债务。

琴琴会在忙碌工作的间隙抽空给家里打电话,询问弟弟学习的近况和在学校里的表现。

毕业于二本学校的琴琴深知拿到好文凭的重要性。“我是他姐姐,我有义务,我也愿意去管他。我希望他能好好努力,之后能有更多选择的余地。”

她18岁的时候弟弟还小,淘气顽皮,因此也嫌弃过他不懂事;但是弟弟成熟后乖巧懂事了很多。

在琴琴上班的日子里,弟弟可以给予母亲支持和陪伴,也相当于替异乡的她尽了一份义务。

已经步入社会的琴琴谈起之后姐弟俩照顾母亲的话题十分坦然。

她认为:男孩子成家后需要挑起挣钱养家糊口的重任,分给原生家庭的时间和精力难免会少一些;而她也愿意多承担一部分、多付出一些。

至于是否给姐姐提供帮助和照顾,琴琴认为全凭弟弟的意愿和能力,愿意将选择权全盘交到他手上。

在弟弟的成长过程中,她所给予的呵护与照顾也都是因血浓于水的情感羁绊而起,并非是因为来自其他家庭成员的压力或者为了老了以后弟弟能够赡养自己。

琴琴所感受到由于性别而导致的区别与差异更多的来源于职场。虽然家庭经济条件困难,但是她觉得家就是避风港。在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亲人的一通电话能带给她很多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男轻女”一个贯穿时代的痛点

我们的“敌人”不是弟弟,不是父母,不是七大姑八大姨,而是在更广的空间中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压制。

我们的思考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帮不帮”、“养不养”、“牺不牺牲”这些浅层次的表象上,而是看清深层困境下女性的挣扎。

我们往往只是需要一个背锅侠,一个挡箭牌。它叫“三胎政策”,它叫“产假延长”,它也叫“弟弟”。

而实际上,很多弟弟在这段关系中并不处在制高点的地位,对于平等也有着清楚的认知。并且,许多女性在经历了外界的不公和艰难之后,深知家庭才是关爱与呵护的源头。

“重男轻女”是一个深埋社会肌底的症结,是一个贯穿时代的痛点。“重男轻女”的思想流淌在一代人的血液里,但是未必不能稀释。

社会上的许多领域和观念都发生巨变,虽然家庭伦理中对女性的夹击依旧存在,我们不能忽略,但它不足以成为罪恶的根源。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