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嫌弃父母生活太俭省,或者吐槽爸妈花钱太大手大脚时,并没有意识到:

讨厌父母干涉个人生活的我们,正在试图干涉父母的生活方式……

01

不得不承认,父母,或者说原生家庭,是许多年轻人烦恼的来源。

昨天,潮姐在豆瓣上看到有人发帖,吐槽要被花钱大手大脚的父母气死。

该网友并不是觊觎父母的财产,只是觉得爸妈对经济毫无规划,花钱大手大脚。

爸妈俩人将近60岁,因为对生活没有规划,年轻时也没攒下什么钱,现在退休金俩人加起来每月到手7000多元,按照北京的消费水平,也就刚够生活。

但是爸妈一高兴,就买了个10999元的冰箱。

本来计划买个7000+的,但去了实体店,因为“看了好的就看不上差的”,再加上被“7天保鲜”之类的忽悠了,预算一下子就上去了。

听闻此事,发帖网友就有些崩溃:这么大年纪了,花钱咋还这么冲动呢,月收入7000元就敢买11000元的冰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实话,潮姐能理解这位网友的感受。

他并不是不舍得让父母花钱,毕竟那是他们的养老钱他也没惦记着要,只是看不得他们乱花钱,花“冤枉钱”。

现在六七千的冰箱已经很好了,完全够用,何必买一万多的?剩下的钱干点啥不好啊?

02

潮姐相信,因为和父母消费观不合而苦恼的人绝不止他一个人。

只不过,更多人苦恼的是:父母生活太省了,有钱也不舍得花,不知道怎么才能改变他们的老旧观念!

这点潮姐真是深有体会——

下了火车,宁愿背着大包小包挤公交回家,也不愿意花钱打个车,明明也不差那十几块钱;

永远舍不得倒剩饭剩菜,哪怕只是半盘不值钱的青菜,明明已经被儿女苦口婆心劝过很多次“去医院的钱比买菜贵多了”,他们也改不了;

旧衣服旧鞋子,不合身了也舍不得扔,因为总觉得“扔了可惜,万一以后有用”,导致家里柜子总被塞得满满当当的;

想带他们出去吃好吃的,或者给报个旅游团出去转转,他们却总说:在家就挺好的,花那个冤枉钱干啥呢。

接到城里住,他们却改不了爱捡破烂的毛病,在几百万的房子的阳台上堆满了硬纸壳子……

以上,都是潮姐在父母身上,以及长辈亲戚们身上的所见所闻。

就,把钱看得太重了,一点都不懂得花钱取悦自己,一点都不舍得享受生活。

潮姐曾经也因为父母太“抠门”而苦恼,也曾经想过各种办法想要改变他们的消费观,搞得爸妈和我都很累。

如今想想,真的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03

当我们和父母消费观不一致的时候,为什么非要执着于改变他们呢?

因为父母和我们不一样就非要改变,和过年回家父母非逼着我们跟他们一样早睡早起有什么区别呢?

我们总是真情实感控诉爸妈控制欲太强,打着“为你好”的旗号,把自己的观念强加到我们身上,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指手画脚;

那我们打着“孝心”的名义干涉爸妈的消费观,跟爸妈的控制欲比起来,又有什么区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时代不同,我们和父母之间注定是有观念差异的。

他们经历过物资匮乏的时候,穷过苦过,所以习惯了节俭,“家里有粮手里有钱”才能让他们有安全感。

根深蒂固的消费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只要不影响健康,由着他们去又有何妨?

其实,即使是亲密无间的家人,也需要尊重彼此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有权按照自己舒适的方式去生活。

消费观也好,行为习惯也好,当我们不再试图去改变一个成年人,那么生活会简单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