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商报奔腾新闻编辑王丹妮综合报道

市场火热,让多家民营眼科医院在今年扎堆谋求上市。

眼科医院三剑客: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曾在2020年7月几乎同时披露招股书申报创业板。如今,华厦眼科、普瑞眼科分别在6月、7月相继IPO过会。日前,何氏眼科也成功IPO过会。

数据显示,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将持续增长,2020年至2025年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20.0%,2025年我国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规模将达到1102.8亿元。庞大的患者数量成为了支撑眼科医院们扩张的底气,巨大的市场潜力也引发了民营眼科医院的上市潮。

爱尔眼科(300015.SZ)2009年在深交所上市,成为A股眼科第一股,上市至今,市值从不足40亿元,一度狂飙到3200亿元,累计涨近80倍。根据2020年年报,爱尔眼科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9.21亿元,同比增长19.24%;实现净利润18.77亿元,同比增长25.01%。

2021年7月7日,朝聚眼科(02219.HK)正式于港交所挂牌上市。根据其公布的2021年中期业绩,集团纯利同比增加104.9%至人民币7870万元,纯利率由上年同期的12.0%增加至15.7%。

已成功过会的华厦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在去年毛利均超40%,这个数字几近赶上眼科“一哥”爱尔,而2017年-2019年,三家公司的营收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已远超5000万元人民币。

对于民营眼科医院扎堆上市的原因,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表示,“眼科具有快速大规模连锁潜力,谁上市谁就有更多资金投入扩张,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创业板实行注册之前,眼科医院的体量或业绩可能没有通过券商内核标准,或让券商评估不足以形成更好估值。如今在注册制下,眼科企业现在可以以更好的模型来完成上市”。

北京鼎臣医药咨询有限公司创始人史立臣直言,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眼科产业,带动很多小型眼科民营医院向连锁发展,未来这些医院都想要上市,上市的市值会变得不够理想。因此资本推动已成熟企业赶快上市,出现扎堆情况。另外,眼科医院竞争激烈,小型眼科民营医院被资本带动,更要上市募资用来扩张。

眼科市场集中度高、对医生依赖性弱,预防及康复性治疗居多、“病症”明显治疗效果立竿见影、定制化需求大等业务特征,决定了眼科天然适合民营化经营。得天独厚赛道加持、社交文化及健康升级需求催化,众多资本看好眼科市场继续维持高景气度。

但民营眼科企业上市后仍然面临着难题——“优秀合格的眼科医疗人员是有限的,扩张需要优秀眼科人才,不是光有钱就可以解决的。如何在扩张中保证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大量增加,将是难题所在。”史立臣对此给出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