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章,我来和你说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

啥呢?就是下半身发热。

来,我给你聊聊吧。

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3岁,是一个农民。

这个人啊,自从25岁开始,就有下半身灼热的毛病。最近这一个月,她感觉到小腹坠胀、肛门坠胀。

事出有因啊。原来,她在那一年生了一个孩子。

结果,产后3天,她就开始小腹胀痛,接着下半身就开始灼热。尤其是会阴部位,灼热感尤为明显。

这个毛病,她不好意思说啊!你给谁说啊?没法说!

另外,她还头晕、爱冒汗、嗓子发干、嘴里干燥、尿赤、手足心发热。整个这套症候,屡经治疗,无效。

再后来,她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上述症候一年四季都不消退。干活累着了,或者天热了,或者到了经期了,她都特别难受。最严重的时候,她只好赤身吹风扇来缓解。即便是到了冬天,睡觉的时候,下半身也不能盖被子。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此患被折磨得够呛。结果,就在就诊的这一年,夏天气温特别高,患者实在是受不了了,这才投中医治疗。

刻诊,见患者脉弦而无力,舌苔薄黄,面色不好,两侧颧部微微发红。患者当时除了肛门和小腹坠胀外,如厕之后和行动过久,还会感觉有什么东西从二阴坠出。但是自己看,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另外,妇科一般检查、尿常规检查,都做了,完全没有异常。

了解到这些以后,医家想了想,就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百合30克,升麻20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泽泻10克,五味子6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如何?患者用药以后,诸症都有所减轻。这时候,原方不变,再进5剂。

此后,患者情况进一步好转。原方加菟丝子15克,继续用5剂。

患者诸多症状,最后几乎全部消失。

这是1979年《湖南医药杂志》刊发的医案。我给你转述如许。

现在,我们一起研究一下,医案里这个患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

我们先看,这个人有小腹和肛门坠胀之感,劳累久行以后,甚至有物体从前后二阴坠出之感。脉弦无力,面色不好。

通过这些,我们能联想到什么?是不是中气下陷啊?

中气,是脾胃之气,脾胃之气严重不足,下陷,兜不住身体里的零件儿了,所以患者有各种坠胀脱出之感。

接下来,有一个关键问题,这就是中气下陷,容易生热。

为啥啊?中医对此有多种理解。我选其中一个最容易的理解方式告诉你,这就是中气下陷,气机郁滞不畅,久而生热。你先按照这个来理解。等将来,你的学问大了,再去了解别的说法。

生热以后,就会伤阴。于是,这个患者就开始出现一派莫名其妙的热象,比如说咽喉干燥、出汗、尿赤、手足心热、下半身灼热,舌苔薄黄,两侧颧骨部位发红。

所以说啊,这个人的下半身发热,根源在于中气下陷,产生郁热,最后灼伤阴津。

那好了,我们看看当时医家用的什么配伍来化解:

百合30克,升麻20克,生地15克,丹皮15克,茯苓15克,山药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泽泻10克,五味子6克。

其中,党参、黄芪、山药、升麻、茯苓,这是用于补中益气、提升中气的。

百合、生地、丹皮,应于滋阴清热。

五味子一味,用于敛汗,安养心神。

整个配伍来看,是六味地黄丸和补中益气汤合方加减。

我这么说,你看懂了没有?没看懂,再看一遍,一直到看懂为止。

其实,身体莫名感到发热,是生活中很多人都有的问题。坦率讲,大部分人,属于阴虚发热。而上文所述的气虚发热、中气下陷所致的发热,也不在少数。尽管,上文医案里的例子,显得有些特别、极端,但是它的警示意义,是很大的。此类患者发热部位,往往不局限于下半身。有的是脸,有的是手脚心,有的是胸口窝等等。这些,都常见。

所以,我希望,平时有莫名发热情况的人,最好能去看看中医。上文医案里的方药,仅供参考,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化裁借鉴。我说的,是一种思路和经验。它仅仅能帮助你来寻找,问题的根源。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