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载奋楫笃行,十七载青春飞扬。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国家电影局)、文化和旅游部、商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贸促会、广东省政府和深圳市政府联合主办,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轮值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深圳文博会”)于9月23至27日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十七届文博会福田区深圳文化创意园分会场开幕仪式

恰逢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和“十四五”开局之年举办的本届深圳文博会尤为重要。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此次文博会首次以线下与线上互动结合模式,围绕新时期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整体迁移至位于宝安区的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推进展会规模、办展模式、品牌质量全面升级,充分发挥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文化产业展会的使命担当。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再升级

3356个政府组团、企业和文化机构参展,10万人左右应邀参会采购,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文化企业和机构线上参展……作为由国家重点扶持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同以往一样,肩负着“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的国家使命。此次展会规模、观众数量、国际化程度再次升级,不负中国文化产业领域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最具实效和影响力的展会之名,成为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和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自2004年在深圳创办以来,深圳文博会始终坚持守正创新,全力服务国家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积极推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见证了中国文化产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也彰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世界文明的多姿多彩。

2010年1月,中宣部牵头成立文博会协调领导小组,建立了主办单位指导承办、深圳市直部门协调承办、文博会公司等承办单位具体承办的三级联动办展机制,有效保障了各类优质资源的注入,有效推动了展会配套服务质量和水平的不断提高。

本届文博会将举办丰富的文化产业相关会议、论坛活动

“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响当当的称号,深圳文博会当之无愧。经过十六届的成长与发展,深圳文博会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成果年度检阅与总结的盛会,成为全国各地及港澳台地区优秀文化产品集中展示与交易平台。历届深圳文博会通过重点组织全国文化产业龙头企业、中国优秀文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文化企业30强、文化产品出口重点企业参展,充分发挥作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检阅台、风向标和探索器的作用,体现我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以产品为载体,以文化为内容,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为目标,以展会服务专业化、展会运作市场化、展会管理规范化、展会内容精品化、展示交易国际化为特色,历届深圳文博会优势逐年攀升,不断打造集展示、交流、互动、交易于一体的线上线下展会双平台,成为最权威的中国文化产业资讯平台、国际展览联盟(UFI)认证的展会。

线上线下创新博览与交易形式

以博览和交易为永恒主题的深圳文博会,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为了适应新的发展形势,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线下主会场设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共设6大展馆,展览面积12万平方米,较往届增加1.5万平方米。分别是:9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A馆、10号馆—文化产业综合馆B馆、11号馆—工艺美术·时尚生活馆、12号馆—粤港澳大湾区馆、13号馆—文化旅游·非遗及艺术品馆、14号馆—媒体融合·智慧广电·电影工业馆。另外,除主会场外,还设立了67个分会场,分别设立在深圳市各区,轮番展示各区文化产业亮点、特色与成果,不断延伸更多可供博览与交易的平台与契机。

同时,展会在线上设立互联网馆、“一带一路”国际馆。“云”上文博会平台则通过模拟线下文博会场景,将六大展馆展览内容在“云”上平台进行同步展示,对线下展示和交易进行大数据分析,在展会结束后继续促成项目和产品交易。同时,深入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增设互联网馆,展示“互联网+文化”和数字文化产业最新发展成果。鉴于国外疫情防控实际,本届展会不邀请境外人员来华参展,将原在线下举办的“一带一路”·国际馆改为线上展示。

这是一个以线下文博会、“云”上文博会及其“1+N”系列展会组成的大平台,包括采购文化产品、投资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代理招商、海外宣传,以及举办活动、活动冠名、拍卖合作、活动现场拍摄、直播服务,线下文博会、“云”上文博会广告营销合作等功能。

深圳浓厚氛围迎接文博会开幕

本届深圳文博会展出内容主要由博览与交易、“云”上展示与交流及配套活动等构成,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形式创新,将通过线上线下双轨并进、同步举力的新模式,充分展现新时代、新文博、新形象、新内容、新成效。其中,线下博览与交易重点展示国内、国际优秀文化产业项目及产品,打造全球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品类最齐全、规模最宏大的展示与交易平台。“云”上展示与交流则整合线上线下文化产业资源,通过“云”上文博会展览平台,同步向海内外客商全方位展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最新成果、最新发展态势及项目、产品交易盛况。而由主办单位、承办单位及各省区市代表团及参展商举办的文化产业相关会议、论坛、洽谈、签约等配套活动,则将引领中国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同历届一样,本届深圳文博会在博览与交易中,不断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突出质量型、内涵式发展,集中展示文化产业核心层和科技融合的新产品、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水平。

以更大优势聚焦全球目光

这里有一份实力雄厚的数字榜单,凸显了深圳文博会作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产业重要投融资平台的优势——

本届展会共组织了3356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参展,比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增加了1044家,比第十六届“云”上文博会增加了113家。其中,线下展商2488家,线上展商数量比线下多868家。展会现场特装展位占展览面积的95%;

本届展会将第十二次实现全国政府组团“满堂红”,第八次实现广东省组团“满堂红”;

本届展会吸引了来自全球的30个国家和地区线上参展、实现包括国内专业观众在内的10万人左右应邀参会采购。各地均组织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机构、优质项目、拳头产品参展;

每年的深圳文博会都会有10万多种文化产品、6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寻找合作机会,影响全球百余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第十六届深圳文博会(“云”上文博会)吸引了10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专业观众参会;吸引了来自英国、法国、美国等50个国家的展团参展。其中,线下覆盖人群达700多万人次,线上覆盖人群达1400多万人次。据统计,第十五届深圳文博会主会场、分会场、相关活动的总参观人数达780.263万人次,相比第十四届增加47.005万人次,同比增加6.41%;第十六届“云”上文博会线上总访问量累计达1448万人次,境外访问量累计达30120人次;

行业覆盖率达100%。深圳文博会始终坚持“内容为主”的组展方针,不断优化展会结构,不仅包罗了新闻出版、影视动漫、创意设计、时尚设计、文化旅游、艺术品、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等文化产业的各个行业,更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催生了一大批有实力、有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产业龙头企业,逐渐形成了“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贸易”“文化+旅游”“文化+创意”等“文化+”的展会特色,为国内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媒体曝光率达100%。深圳文博会由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等媒体机构承办,从招商招展到展会现场,都得到了媒体大规模、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的报道。据统计,每年深圳文博会吸引共计400余家境内外媒体、近2000名记者参与报道,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力;

线上推广抵达率达100%。深圳文博会运营着中国文化产业门户网站——中国文化产业网,打造了文博会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及微信、“文博会+”微信小程序、文博会Facebook等“网上服务平台”,依托多年积累的30多万条企业信息和买手信息,提供“点对点”的精准服务。

无论是辐射力、影响力,还是覆盖和曝光的深度、力度、广度和厚度上,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均以更大优势聚焦全球目光。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本届深圳文博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深圳经济特区建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新时代新要求,围绕文化创新发展新趋势新动向,积极履行国家使命,充分展示文化改革发展新成就,以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人民的文化获得感和幸福感,突出新特色,办出新亮点。

八个“突出”彰显使命担当

不忘初心守使命,立足责任显担当。第十七届深圳文博会紧扣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积极探索以线下办展为主、线下线上相互促进的办展新格局,加快推进传统展会转型升级,努力为全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以“八个突出”展示出新特色、新亮点、新成效——

突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加快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本届深圳文博会围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主题,有针对性组织策划展览内容和配套活动,充分展示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突出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提质增效。一是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助力文化企业在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中不断开拓市场、做大做强。二是聚焦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艺事业,做好媒体融合·智慧广电·电影工业馆的组织工作。三是加强配套活动策划,提升深圳文博会在行业和国内外的影响;

突出服务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形成强大国内文化产品和服务市场。一是大力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拓展文化消费新空间,把深圳文博会办成展示优质供给、拓展新消费的高端平台。二是秉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理念,进一步做好“云”上“一带一路”·国际馆的组织工作,搭建起中外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桥梁,畅通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往来;

突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传统文化产业加快向数字化转型。本届深圳文博会组织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数字文化企业、细分领域的“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参展,重点展示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共性技术在文化产业领域的集成应用和创新,引导传统文化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突出展示文旅融合发展新成效,促进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本届深圳文博会以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为主题,组织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新主体、新模式参展,展示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项目,加强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商品宣传展示;

突出新型文化业态培育,拓展文化产业发展空间。本届深圳文博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业态,积极培育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着力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文化+科技”主题,集中展示科技赋能文化产业的新应用、新业态、新模式,展现科技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最新成就;

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推动中国传统工艺振兴。本届深圳文博会集中展示、推介具有民族性、时代性和国际影响力的中华优秀文化品牌,重点展示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原创IP及其开发转化成果,以及运用动漫游戏、网络视频、数字艺术、创意设计等产业形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知名企业和品牌项目(产品),推动传统工艺振兴;

突出服务模式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探索。本届深圳文博会在办好线下展会的同时,深入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办展模式,进一步完善“云上”文博会的展览展示及交易方式,充分利用线上展会不受时空限制、互动性强等特点与优势,深入挖掘线上展会的展示与交易功能,为参展商搭建海量、多元和集展示、交易、交流、互动于一体的网上展会新平台,让更多企业以较低成本和多种方式灵活参展。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未来,深圳文博会将继续在中宣部及各主办单位指导下,在深圳市委、市政府领导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为己任,以“推动中国文化产品和项目‘走出去’”为目标,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不断整合全国文化产业资源,推动全国文化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提升展会的国际化水平;不断催生“文化+”新业态,提升产业引领示范效应;致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品牌展会,推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责编:袁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