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医院的病床上,一位头发花白,精神矍铄的老者还在全神贯注地伏案画图,他还有很多新的想法需要以精确的数据呈现在纸本上,他没有时间关心自己体内的癌细胞是不是还在扩散……

这位老者名为杜地,1952年出生于吉林省通化市。“中国国际长征体育运动会”创始人、“民族之魂——三长精神(长江、长城、长征)”首创者。他小学毕业,没读过初中、高中,大专读的政治,但他的发明获国家和美国发明专利证书,他的设计成为了大连地标性建筑,他创办的运动会走出了国门。

杜地

从防空洞到海上隧道

杜地没有在学校系统地学习过专业知识,但是他的一件件设计、发明、理念的创新性都让人惊叹。

人生第一个设计——防空洞

建国之初,世界上的社会主义国家很少,当时中国学习的榜样是苏联。但是到1969年时,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为了继续发展,毛主席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各地政府也开始要求各家各户都要挖防空洞。

当时17岁的杜地是家里的老大,自然挖防空洞的任务就落到了他的肩上。杜地也因此设计了人生第一件作品。

杜地设计的防空洞在地下三米,为防辐射,杜地设计了拱形防护顶。为避免坍塌,他用木材做了支撑洞壁的横埕。为了方便逃生,他设计了三个非常隐蔽的出口,其中一个在屋后的工厂里。防空洞总长20米,整个设计和架构的创新性把前来检查的街道工作人员都惊呆了。

吉林省第一台“无人续纸机”

也是在1969年,当时杜地在一家国营印刷厂上班,厂里有一台二回转旧印刷机是主力设备,但因为是在日本占领时期遗留下来的,没有配件和说明书,机器结构也很复杂,经常会因为操作失误导致停摆。而修理就要等外地专家过来。

杜地当时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暗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铁家伙弄明白”。但是他对机械设备知识一无所知确是事实,怎么办?

学!啃课本。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厂里会经常开批斗会,开批斗会就是杜地学习的黄金时间。他躲到别人看不到的纸垛子后面,偷偷看书。“机械常识”“高等数学”从头开始,闷头苦读。

最终,杜地成为了厂子里唯一能修理那台印刷机的年轻人。同时,杜地还发明了吉林省第一台“无人续纸机”。

当时厂里印刷时纸张的填续,都是依靠站在机器旁的印刷工人一张张续接,既费力又费时。杜地发现这个问题后,就琢磨如何省去人工,提高印刷速度。杜地就凭借着自学的机械知识,发明出了“无人续纸机”。

发明一出,就成为了厂里的新鲜事儿,一直在厂里默默无闻,少言寡语的杜地也收获了同事们赞叹和敬佩的目光。

八十年代的“农民股份制”

1985年,当时就任吉林省通化市东昌区副区长的杜地发现市民买菜很不方便,不但要走很远的路,而且买回来的菜还都不新鲜。而菜农呢,每天都在为卖不出去菜发愁。

杜地凭借着在深圳考察时的经验提出了“农民股份制”,即让菜农们在市区联合起来成立一个农贸市场,每天把各家的菜拉到农贸市场上卖。这样不仅挣得更多,而且市民每天也都能买到新鲜的菜了。

其实杜地的这个创新模式就是后来的“农超对接”,但当时因为想法太超前,没能获得市领导的支持,也就没有实施。

九十年代的医药研发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鼓励政府干部职员在8小时工作以外开辟“第二职业”,鼓励下海经商。

杜地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从租地、盖厂房、装修、水电,身兼数职建了一家制药厂。药厂竣工后,杜地就“意识到药厂发展的关键是要有自主、科技含量高的医药新品种。”

他当时捕捉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成药,去除草药“服用麻烦、见效慢、浪费大”的缺点,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丹剂。这样的创新药才具有市场价值。

因此杜地先后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合作,和著名肝病专家刘铁军签订研发合同,研制出了“肝脂溶冲剂”;“与科技处处长陈新智签订了专治痛风病的新药‘痛风丸’研发及转让合同”;“和博士生导师张辉签订了有关专治糖尿病的食品、饮料的研发合同”。

这些新药的研发也为杜地的制药厂带去了巨大的市场竞争力。

国际饭店设计师

1995年,杜地用药厂积累下来的资金拿到了大连开发区海边的一块地,准备建一座滨海饭店。

因为创业不久,手上的资金并不充足,平整土地都是用手推车取代挖掘机,那建筑的设计更是没钱请专业设计师了。

其实杜地在拿下这块地的时候,心里就开始思考饭店的设计了。他要把自然风景和建筑美学、高科技建筑材料融为一体,因为在海边,饭店还要有灯塔的元素。

没有任何建筑知识的杜地面对这么大一座饭店的建筑设计,怎么办?还是学!

买书、看书,参考国外设计作品。去北京西单图书馆查阅、记录有关建筑、装修方面的书籍。重要的知识都用本子记录下来,几年下来,笔记都记了几大本。

建筑图纸绘制好了,拿到大连设计研究院审核,设计院的专家只对钢筋配比略作了调整,主体建筑设计丝毫未动。建成后的“九龙湾国际饭店”也成为了当时大连开发区的地标性建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九龙湾国际饭店夜景

一种新型海上隧道

2018年9月20日,杜地提交海上隧道大桥Sea Tunnel发明专利,2021年5月1日,新华网吉林频道刊发了题为“杜地教授‘一种新型海上隧道’在美国获得发明专利权”的新闻报道。

2020年7月28日,杜地提交水中交通隧道发明专利。

2021年4月24日,杜地提交海上浮岛发明专利。

2021年6月2日,杜地提交飞机安全救生系统发明专利。

从印刷厂的机器到“海上隧道”,这中间的跨度并不是一本“机械原理”所能够实现的。这期间,杜地又闷头读了多少书?又熬了多少个日夜?又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我们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杜地除了发明,他还创办了一项国际长征运动会。

中国国际长征运动会

2001年7月13日,中国北京申奥成功,在这举国欢腾的时刻,杜地却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人们会因为申奥成功喜极而泣?为什么要把能够参加奥运会定为我们的目标?为什么中国就没有这样的国际运动盛会?

带着这些疑问,杜地又一次翻开书本,回顾历史。他发现了中国红军的长征和世界奥运会的起源有着相似的情境。同样是战争,同样是很长的路。而长征的规模、困难程度都是那位传递胜利喜讯的战士所无法企及的。

长征有30万人,路程两万五千里,历时两年,途中有雪山、草地、沼泽、炮火、饥饿。杜地评价其为“人类有史以来最波澜壮阔的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历史事件。”

杜地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适合全民甚至全世界人民参与的体育运动会,他惊喜万分。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自己的这一观念,他开始创作了人生第一本著作——《中国国际长征运动会》。

因为心里有了新的目标,杜地把做得风生水起的地产生意交给朋友打理,饭店生意也承包给了别人。他给自己在饭店里留了一间安静而不起眼的房间作为自己创作的地方。这一写就是六年,写完一本,又接着写了另外三本:《民族之魂——“三长”精神(长江、长城、长征)》、《震撼世界,地球在呐喊》、《草树年华》。

为了亲身体验长征,杜地2013年整装从瑞金出发重走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给杜地印象最深的就是娄山关,他看着眼前重峦叠嶂的山峦,想到了毛泽东的诗“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穿过了六七十个隧道后,他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了红军长征时的艰辛。所有这一切都更加坚定了杜地想要创办国际长征运动会的信念。

国际长征运动会LOGO

国际长征运动会的标志也是由杜地亲自设计,标志中间整体是一枚五角星,象征着中国,同时它又像一个向前奔跑的人形,象征着体育运动精神。它的五个角分别有五种颜色,代表着中国人的黄色在最上面,表明这项运动会是中国人发起的。最右边的两个角组成了“C”,代表的是距离,是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距离。

这个标志已经申请了国内商标和国际商标,受到法律保护,并于2013年10月正式对外发布。

2014年1月25日,首届“国际长征体育运动会”在长白山启幕,来自清华、北大等23所高校的300多名学生参加了这届运动会。2019年3月21日,第六届“国际长征运动会”日本东京举办。“长运会”第一次走出国门。从1992年,杜地提出“国际长征运动会”的理念,到首次举办,再到走出国门,这一恍就是20多年。

从“三长”精神到“三长”博物馆

在提炼长征精神的过程中,杜地同时发现了“长江”“长城”同样也包含着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内核。三者从自然、历史、人文三个维度诠释了中国人的积极、顽强、团结的民族精神。

他在书中这样写道:“长江精神、长城精神、长征精神,虽然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环境承载过不同的精神内涵,但是这些精神内涵都是中华民族骨子里、血脉中精神的高度浓缩,长江精神博大包容、长城精神的不屈抗争、长征精神的挑战超越,都是一个民族振兴崛起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杜地将“长江精神”“长城精神”“长征精神”融合到一起,统称为“三长”精神。杜地也因此创作了他第二本书——《民族之魂——“三长”精神》。

随后,为了向大众传播“三长”精神,杜地创建了三长博物馆。以中国传统的金、银、玉石、工笔画、铜、景泰蓝、陶瓷等材料为载体,将“三长”精神熔铸其中。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选用岫岩玉石雕刻的50米长,两面展示的“三长”精神纪实雕塑。

另外,杜地为长征、长江、长城、黄河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吉祥物,并且都在国家版权局作了版权登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另外一项设计,因为与中国的华表有些类似,无法注册商标,但也进行了版权登记。

至今,“三长”博物馆还在不断完善和充实中,杜地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他的设想和创新理念。

杜地通过他的三长博物馆艺术作品展示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厚重文化、灿烂文明、人民信仰、民族精神、国家力量、和谐世界、生态地球。符合了在新时代下,习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战略。

因为热爱

新华网评论杜地的新型海上隧道发明,写到:该项发明专利在美国的授权证明我国在海陆交通隧道领域已经走到世界前列,对以后海陆交通隧道领域的走向起到了重大的导向作用,为国内外交通隧道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关于国际长征运动会,国家原副总理刘延东2017年12月21日在新华内参“专家建议国际长征运动会走出国门、彰显大国风范”批示:国际长征运动会,创新成果,给予支持,国内试点,逐渐走出国门。吉林省全国人大代表把国际长征运动会纳入国家战略的议案提交到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议案落实目前正在走程序。

他的发明正在为人类造福,他的创新理念在一步步落地实施。几十年来,从他的一项项发明到将“中国国际长征运动会”推出国门,从重走长征路到建立汇聚长征、长城、长江精神的博物馆。他已投入20多亿元资金,他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目标、每一步路都和对祖国的热爱分不开。

很多人都不理解他,甚至说他是神经病。但他从未做过多解释,只专注于自己做的事儿。

就像艾青的诗中所写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当被问及“预见未来,十年之后的杜地会是什么样子?”时,他说:“杜地将是一个拄着拐棍的老人,他将作为一个和平的使者走遍世界,把‘和为贵’‘三长精神’传承下去。”

当被问到“如果有一天,你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你希望怎么被记住?”时,杜地说:“我想不一定要记住我,而是要记住我做的作品”

杜地如今已年近古稀,鬓角斑白,都说这是岁月不饶人,但杜地又何曾饶过岁月,他的一件件作品就是证明。

后记:

从2018年以来,杜地先生的发明及设计作品均由中细软集团代理申请专利、商标、版权等。感谢杜地先生的信任和支持,中细软竭诚为每一位原创者保驾护航,共筑强国梦!

【温馨提示】文中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若有不妥,请联系告知修改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