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合作微信:emgz02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之于广州,

有革命,也有生活,有爱恨,也有情仇。

“这里很繁盛,饮食倒极便当,民情比别处活泼得多”;“此间生活费颇高,然一人月用小洋百元足矣,食物虽较贵而质料殊佳”...

这是大文豪鲁迅先生对广州美食给予的评价。

1927年,鲁迅应大中山大学之邀来到广州,开始了他为期八个多月的街坊生活。在这里,他引领着青年们读书和革命,并写下了几部举世闻名的著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觉醒年代》中的鲁迅

94年后的广州,依旧残留着鲁迅当年的足迹。或许在他市井生活的点滴中,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广州。

*电视剧《觉醒年代》

1927年1月18日,鲁迅从厦门出发,只身来到了爱人许广平的故乡——广州

作为一个合格的“广东女婿”,鲁迅到达广州的当晚,便冒着大雨火急火燎地来到了高第街·许地」看望自己的岳母。

高第街的许地是近代著名的“广州第一家族”——许氏家族的发祥地,许广平童年时便在此生活。

这里还保留着以前的青砖瓦房,巷子九曲十八弯,像极了一个迷宫,想找到许广平的故居还真的不容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广平故居,越秀区高第街许地巷37号

许氏家族人才辈出,除了鲁迅的爱人许广平,还有清代的“红顶绅士”许祥光,“红色英烈”许卓等。

因年代久远且疏于维护修理,许地的大宅早已历尽沧桑,不复当年的荣光。但不可否认,在90年前,许氏家族也是红极一时,极尽奢华。

*许祥光故居

*许广平堂弟许卓故宅

许地所在的高第街,在现代人眼里不过是被时代淘汰的“内衣一条街”。殊不知,早在宋代,高第街就开始了它的“威水史”。

宋代时期,高第街便已是闻名的“苏杭杂货街”。到了清朝,这里开始贩卖女性用品,广州人要办嫁妆的,只要到高第街转一圈,基本都可以办齐了。

民国年间,高第街已经有不少饮誉全国的名店,如九同章绸缎店三多轩笺扇庄等,顾客以女性为主。

*民国时期的高第街

电影《芳华》里有这么一段台词:

“妈妈在广州军区开会的时候

在‘高低街’给我买了一套

香港很流行的新潮服装

电视剧《高第街》,电影《雅马哈鱼档》背景皆是高第街,可见高第街在几十年前真的是名声鹤起。

*电影《雅马哈鱼档》

历经几十年的大浪淘沙,高第街已从高门大宅没落为落魄小户。没了昔日繁华,这里更像是一个苟延残喘的老人,为了一丝谋生支撑着。

如今的高第街依旧贩卖着女性用品,却鲜少人来买了。住在深巷里的阿伯说:“现在的年轻人,都去网购喽...”

探望完许母的第二天,爱人许广平、同乡孙伏园便帮鲁迅搬到中山大学的钟楼

鲁迅担任了中大的文学系主任兼教务主任,校方也为他安排在钟楼二层一个房间居住。

*鲁迅纪念馆,越秀区文明路215号

那时的居住环境相对来讲还是比较朴素的。两条木凳和两块木板搭成的床,四方桌、小茶几也都很陈旧。

一到夜间,“便有十多匹——也许二十来匹罢,我不能知道确数——老鼠出现,驰骋文坛,什么都不管。”而到了清晨,“就有‘工友’们大声歌唱,——我所不懂的歌。”

这是鲁迅对当时钟楼居住环境的总结。

*鲁迅在钟楼上的住处

钟楼嘈杂的环境,并不能磨灭鲁迅对文学传创作的激情。

“晚餐后,鲁迅的方面每有来客络绎不绝,大抵至11时才散。客散以后,鲁迅才开始写作,有时至于彻夜通宵,我已经起床了,见他还在灯下伏案挥毫,《铸剑》等篇便是这样写成的。”

这是鲁迅的好友许寿裳的回忆。在钟楼,鲁迅撰写和发表了《无声的中国》《读书与革命》《革命时代的文学》等演讲稿和文章。

而这座已有116年历史的钟楼,始建于1905年,是当年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址

钟楼上,我们看到了鲁迅笔下和广东的结缘,深刻感受到了当年新浪潮文化的广州。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旧址

坐落于文明路的钟楼,同样也存在于中大校徽中。1924年,国立广东大学由三校改并而成,钟楼成了国立广东大学的主要建筑物。

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为国立中山大学,钟楼成了校徽标志图案,至今仍存在于校徽中。

*民国时期的钟楼

新中国成立前

的校徽

1994年重新设计

的校徽

现在的中山大学

校徽

而钟楼所在的文明路,原址为宋代广州子城的南面城墙,后经1922年,广州拆城墙筑马路,后命名为“文明路”。

作为广州老城区最有名的“糖水一条街”,文明路到处可见的各种糖水店,以及老字号美食店。

///

· 鲁迅纪念馆 ·

●地址:越秀区大塘街道文明路215号(1号线农讲所站A出口)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检票进场),逢周一闭馆(除法定假日外)。

●预约方式:需提前在“广州鲁迅纪念馆”公众号预约参观。

在1927年的3月底,鲁迅搬离了让他又爱又恨的钟楼,与爱人许广平和好友许寿裳一起住进了白云楼

这是一幢建于1924年的三层旧式洋楼,鲁迅与许寿裳、许广平合居三房一厅。直到离开广州,鲁迅都居住于此,一住就是六个月。

*白云楼鲁迅故居,越秀区白云路7号

鲁迅在清静的白云楼上,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1927年“4·15”广州政变后,鲁迅先生辞去中山大学的职务,在白云楼潜心写作。

在好友与爱人的陪伴下,他在白云楼上完成了举世闻名的著作——《朝花夕拾》、《野草》

*鲁迅在白云楼上的书桌一角

白云楼,这座建于民国时期的西式风格洋楼,米黄色的外表渗透出一种陈旧美。

这里原是当时广东邮政的员工公寓,在西墙的第一道门上赫然写着「郵局」二字,如今仍有邮政职员居住。

当年广东邮政建立于此,是因为临近广九铁路,与对面红色的广九车站建筑相对望,交通便捷。

如今,白云楼因长年失修,建筑和电线线路都已老化,墙体剥落。而附近的那条广州“最后”护城河——东濠涌,也疏于打理而萌生怪味。

*旧时的广九车站

*1924年,广九车站附近的新建马路,即如今的白云路

鲁迅在白云楼租住三室一厅,当时的租金多少不得而知,但在他给许寿裳写过的一封信中提到:

“惟房租贵,三小间,阅月需二十元上下。”

在当时,二十块毫洋的房租,可以在北京租两所小型四合院。可想而知,“广州房租贵”,已经可以追溯到民国时期了...

相传,鲁迅的“好吃”是在诸多文学家当中是相当有名的。在广州八个月的他,为我们演绎了一出“舌尖上的广州”

据《广州舌华录》统计,鲁迅在广州只待了253天,下馆子的次数却达到了43次...

鲁迅在日记中提到的广州馆子,一共有25家,分别是:

北园、别有春、妙奇香利记、陆园茶室、

大观园茶室、荟芳园、一景饭店、福来居、

松花馆、东方饭店、国民饭店、珠江冰室、

晋华斋、拱北楼、八景饭店、南园、

宝汉茶室、陶陶居、美洲饭店、安乐园、

美利权冰室、太平馆、山泉茶室、

亚洲饭店、在山泉茶室...

*向下滑动查看更多

如今,除了北园、南园、陶陶居、美利权冰室、太平馆外,其余20家馆子虽然在当时赫赫有名,但却早已退出历史的舞台。

妙奇香利记

妙奇香创办于清光绪五年(1879),位于城隍庙斜对面(今中山四路),曾经风光无限的它,因“平靓正”吸引了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叹茶。

鲁迅在中大任教期间,常带许广平到此吃饭饮茶,店里的招牌菜“豆鼓蒸土鲮鱼”便是他们的最爱。

至70年代初,妙奇香已晋身东山区知名饭店之列。

比较可惜的是,1998年,妙奇香酒家被云香酒楼股份公司接管,而后随着中山四路拆迁而永久消失。

北园

*地址: 广州市越秀区小北路200-202号

1927年,和孙伏园等人游小北时,鲁迅就光顾了此前许广平提到的北园

那时的北园是一家郊野酒家,顾客们可以在酒家开辟的菜园里采摘新鲜蔬菜,由厨师做成菜肴。

“食饭去北园,饮茶到泮溪”,上世纪60年代广州人的流行语,如今有多少人还熟知?

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北园惨遭炸毁,这个享誉一时的园林酒家随着战火而渐渐消失。

1947年,北园酒家卷土重来,在原址附近重新开业,直至今日。

北园酒家吃的不仅是美食,还有环境。岭南园林气息让人心旷神怡。有的街坊打趣道:

“去北园系食装修多啲。”

陶陶居

*地址:广州市荔湾区第十甫路20号

始创于1880年的陶陶居,是目前广东饮食界历史最悠久的老字号。1927年3月18日,鲁迅与许广平便在此喝过下午茶。

现在陶陶居六角阁楼,依然保留了上世纪20年代改建后的风格,百年历史的印记依旧可寻。

141年来,陶陶居在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影响力,走出西关,走向广东、全国。

百年美味永不过时,至今仍受男女老少喜爱,无论是茶点还是月饼,都是一代又一代老广的回忆。

太平馆

*地址:广州越秀区北京路342号

喝过洋墨水的鲁迅,对各国美食都来者不拒。他在日记里常提到的西餐厅,太平馆西餐厅便是其中之一。

开办于1885年的太平馆西餐厅,是第一家国人自己经营的西餐厅,它的出现开启了老广们都可以锯扒吃西餐的历史。

几起几落的太平馆,成为广州西餐业发展的一个历史见证。太平馆的兴衰浮沉,也几乎是一部中国近代史。

*民国初年广州北京路财厅前的太平馆支店外景太平馆

除了鲁迅,周恩来与妻子邓颖超的婚宴也是在此举行的。周恩来总理的“三顾太平馆”的故事,也成了这家店的传奇。

太平馆比较著名的有瑞士汁乳鸽和焗蟹盖,味道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空前绝后的。

在广州的闲暇时光里,“影狂”鲁迅便喜欢去看电影。来穗第三天,便在晚间去看电影。

而已经消失的国民影院和现存至今的永汉电影院,都是他与许广平常去的观影地。

*永汉电影院,越秀区北京路186号3层

鲁迅先去找高第街找许广平。两人从牌坊走出,不出几步便到永汉电影院。

3月21日晚,鲁迅与许广平在永汉看了影史经典《十诫》

后来,鲁迅在日记写道:

“到广州,我觉得比我所从来的厦门丰富得多的,是电影,而且大半是‘国片’,有古装的,有时装的。”

早在1903年电影便引进广州,那时的观影条件可以说是简陋的,直到电影院出现。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电影行业在广州蒸蒸日上,永汉电影院便在这顺势潮流中应运而生。

永汉电影院是广州早期电影院之一,始建于1927年,1938年广州沦陷后,影院被焚为平地。直到1941年才得以重新营业。

曾经的“永汉”二字是时代和潮流的象征,“一票难求”成了它当时的标签。

这里是7080后的老广们首选约会地点,男士们省吃俭用,只为了和心爱的她一起看一场电影。

*旧时的永汉电影院电影票

94岁的永汉电影院,为了能在当今潮流社会存活,也开始了它的“整容史”。

屡屡被传出停业的消息,而如今,它用100天的时间,以全新的面貌再次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全新的永汉电影院,多了几分赛博朋克

如今新兴电影院如雨后春笋般萌生,永汉早已失去了昔日一票难求的辉煌。但是,它影院一哥的地位仍无法被撼动。

历经94年,在战火中陨灭,又在潮流中涅槃重生,永汉谱写的传奇,未完待续...

*旧时永汉电影院外观

*现今永汉电影院外观

1927年9月11日,鲁迅邀好友蒋径三与许广平一起,于艳芳照相馆拍了一张合影。

“9月11日......晴,下午蒋径三来,同往艳芳照相,邀广平。”

鲁迅于日记中对这张照片的缘起留下这么一小段话。

*艳芳照相馆,越秀区朝天路51号

三人的合影依旧放置在艳芳照相馆显眼的地方,作为中国摄影界的一个神话,艳芳也曾风光无限。

而如今,顾客寥寥。艳名永存,但芳华不再。

*鲁迅与蒋径三、许广平三人合影

诞生于1912年的艳芳照相馆,至今已有109年的历史。创立初期,店名为“省港艳芳照相馆”,原址在繁华闹市的中山五路。

上世纪20、30年代时,“艳芳”蜚声港粤两地。曾记录下不少风云人物的历史瞬间,是历史变迁的瞬间定格者

*1923年,孙中山和宋庆龄在永丰舰(艳芳照相馆摄)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广州开建地铁1号线,中山路骑楼面临拆迁。艳芳照相馆不得已搬出中山五路,到了“无人问津”的光塔路,后又搬到朝天中路经营至今

两次大规模变迁,加上数码相机的蓄势勃发,艳芳也开始了它的下坡路。

*上世纪七十年代,艳芳照相馆中山五路旧址

庆幸的是,如今的复古潮流再次兴起,艳芳也在各大媒介平台中再次火了一把。

生意虽大不如前,但丝毫不能掩盖它的百年传奇和留在人们心中的那份温存。

· 写在最后 ·

历遍253天,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广州鲁迅。

于中大育人,于白云楼奋笔。鲁迅之于广州,有革命,也有生活。

在短暂的八月之余,我们可以在历史的褶皱中,在生活的烟火中,在鲁迅的脚印中,看到那个一如既往,有温度的广州。

-THE END-

- 今日话题 -

☕☕☕

广州哪个地方曾是鲁迅踏足的呢?

#欢迎来评论区聊聊#

- 以上为原创文 -

部分图片来源@广州日报、大众点评、网络

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