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板栗长势良好,早熟的果子,只要外壳一咧嘴,太阳晒过三五天,就会自然掉落,人不用上树,在树下捡就是了。”看着满园的栗子树迎风摇曳,肖芬培笑着说,他们夫妻俩种植板栗已经第16个年头,一家人的生活因为这小小的板栗而渐渐变得富足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口镇赤岭村云丰果场100亩红梅板栗迎来丰收。

七月的花生,八月的早稻,九月的板栗笑哈哈。暑热退却,秋意渐浓,九月正是板栗丰收的时节,连日来,韶关南雄本土特有的红梅板栗迎来了丰收,呈现一片产销两旺、农民增产增收的好势头。

百亩栗园结硕果

近日,笔者跟随南雄市农业农村局高级农艺师温世柏走进水口镇赤岭村云丰果场,这里100亩红梅板栗迎来丰收,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成片成坡的板栗林蔚为壮观。果场主肖芬培、刘水凤夫妻俩,16年来,品尽了创业的酸甜苦辣,也收获了满满的幸福。

“红梅板栗是南雄特有的品种,其他地方的板栗没有这种糯性和香味。”温世柏告诉笔者,“在中秋和国庆这段时间,价格能卖到12元/斤左右,销量非常好。”

阳光透过栗叶间隙,洒落在一地开了口的板栗上,像照射着一张张笑脸。肖芬培和刘水凤夫妻俩头戴草帽,挎着麻布袋来到板栗林下,正有说有笑地分拣、包装着板栗,不时还有老客户亲自上门购买。

“树下干活很凉快,太阳一点都晒不到。”肖芬培说,头一天他和妻子已经来捡过一趟板栗,考虑到最近天气炎热,板栗成熟快,就每隔一天来看看。没想到,掉落树下的板栗已经累积不少,随便挪一步都会踩到。

夫妻齐心学技术

近年来,由夫妻俩一手打造的板栗园,因产出的红梅板栗品质好,一点也不愁销路。特别是随着朋友圈、短视频平台的盛行,这几年慕名在网上订购的客户越来越多,夫妻俩“足不出户”就能把板栗销售一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板栗拉回家后,要先去掉坚硬带刺的外壳,再经过分拣等工序,才可以拿去卖。今年的行情不错,部分在南雄当地销售之外,我们还会通过网络销售。”肖芬培告诉笔者,为了扩大板栗销路,线上营销也在紧张进行。夫妻俩身兼多职,既要采摘板栗,还要负责接单、分拣、包装等一系列工作。

时间拉回到2005年,夫妻俩怀着美好的愿望开始承包经营村里的板栗园。然而,刚开始种植板栗,由于夫妻俩不懂管护技术、缺乏市场意识、缺少科技支撑,种出来的板栗要么给猪吃,要么坏在地里。

“那时刚刚开始种植,选的品种不好,第一年就亏了很多钱。一年辛苦下来,连吃饭都成问题。”板栗卖不出去,夫妻俩积极性越来越低。

陷入困境,吃尽苦头的夫妻俩,事业在2008年迎来了转机。那年,南雄农业部门专门派出技术人员到夫妻俩的果场开展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教授他们如何完成板栗高接换种,嫁接本土的优质品种红梅板栗。

“板栗种下去要管护好,要修枝,果实才会结实饱满。要除草,才能保证树木的营养。要除虫,才能保证产量和质量。”技术人员一边讲解一边示范,夫妻俩学得特别认真。

“原来这个板栗种下去是要精心管护的,过去那种粗放的种法要不得。”夫妻俩茅塞顿开。之后,他们经营的板栗园才渐渐有了起色,很快实现了扭亏为盈,而且一年比一年好。

“抢救”本土优品,拥抱千亩“香甜”

板栗园里,温世柏捡起一颗红梅板栗,告诉笔者,红梅板栗是南雄的本土品种,历史悠久。然而,在18年前的2003年,红梅板栗曾面临“生存危机”,全市仅存的300来棵板栗树严重老化。

针对这种情况,该市农业部门成立工作小组,通过调研比对,从30多个品种中,优选了油栗、桂花栗、毛栗三个品种,进行嫁接育种并将这三个品种命名为红梅板栗。此后,还培育了10万株红梅板栗树苗,并免费分发给农户种植,让红梅板栗这个优质农土特产得以传承。目前,该市红梅板栗种植面积已达到1500多亩。

勤劳肯干的肖芬培、刘水凤夫妻俩,在自家板栗园里耕耘了16个春秋,奋斗出自己的美好生活。如今,夫妻俩早已步入花甲之年,依然钟情着板栗特有的香甜,执迷着板栗这份“香甜事业”,因为园里的2000多棵板栗树,见证了他们告别贫困、拥抱小康的奋斗历程。

“以前在家里耕田,生活不好过,现在种板栗,一年好过一年,生意好起来了,生活也好起来了,板栗带给我们家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刘水凤盘算着未来的幸福生活,脸上露出了腼腆的笑容。

【全媒体记者】唐音

【通讯员】李思番 刘彩云

【作者】 唐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