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仇剑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来源:《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今天(9月22日)是国际熊猫节!

1993年,成都为了纪念我国发起拯救大熊猫运动10周年,举行了“国际熊猫节”活动,从那之后每年9月22日就被定为“国际熊猫节”。

今年,我们迎来了“滚滚”(大熊猫的迷弟迷妹们对大熊猫的爱称)的好消息!

据生态环境部7月8日消息

我国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

达到1800多只

受威胁程度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图源:央视新闻

据了解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将物种濒危等级划分为7个等级

由高到低分别为

灭绝、野外灭绝、极危、濒危

易危、近危、无危

其中极危、濒危和易危物种

又被统称为受威胁物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央视新闻

听到这个好消息

不少网友开始期待

人手一只“滚滚”的美好画面

还有网友表示

“滚滚”这是“被迫降级”

图源:央视新闻

你想知道大熊猫的前世今生吗?想了解大熊猫的日常吗?它又是怎样繁育后代的呢?别着急,今天知力君就让你和大熊猫来场约会吧!

大熊猫的前世今生

四川省宝兴县是大熊猫被世界所认知的起点。1869年,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神父在宝兴县邓池沟教堂传教时,于当地的猎人家中发现了这种奇异的动物。他把采集到的标本和骨骼送到法国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鉴定为一个新物种。从此,匿居荒野的大熊猫进入西方社会的视野。

其实,中国人对大熊猫的认识由来已久。2100多年前,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的皇家动物园里就曾饲养过大熊猫。这种可爱的动物也博得了太后的欢心,以至于她死后的随葬品里就包括了一只大熊猫。

在唐代,女皇武则天赠送给日本天武天皇的礼物中也有两只大熊猫,这应该是有历史记载以来,大熊猫第一次充当两国间的友好大使。从那以后,特别是现代,大熊猫就经常作为友好大使出访。在它到访的国家,很多人因为喜爱大熊猫,开始关注和了解中国,甚至学习中文和到中国旅游。大熊猫成功地在中外间架起了一座座友谊的桥梁,成为了中国新的、最佳的形象代言人!

吃素食的食肉目

五个月大的大熊猫“公主”(供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大熊猫憨态可掬、不慌不忙的样子让人感觉十分友善,而且这个熊科的能长到100多千克的大家伙,居然是个“素食主义者”——它基本只吃竹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熊猫“蜀兰”(摄影:冉委奇)

讲真,大熊猫其实是个超级吃货,在野外它每天要吃约18个小时,能吃下去20千克竹子!

大熊猫的“吃货”名头可是有原因的!它是食肉目动物,从祖先那里继承了一副消化肉类的肠胃。草(竹子虽然高大,但其实是禾本科的草)因为富含难以消化的木质素和纤维素,所以食草的动物要么有超级长的肠道,要么有好几个胃来发酵。而大熊猫虽然改了食谱,但是消化道却并没有发生相应的变化,所以它能从每千克竹子里吸收到的营养就非常少。为了获取足够的营养,它的进化策略就是多吃。

大熊猫幼崽(摄影:冯文真)

另外,为了方便吃竹子,大熊猫还多长了一个拇指!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松鼠或者家养的小仓鼠吃东西,因为它们没有可以对握的手指,所以吃东西时都是用两个前肢捧着吃。而人类因为有大拇指可以对握,所以可以用一只手拿着东西吃。大熊猫和其他大部分兽类一样,也没有可以对握的大拇指,但是它的一个腕骨在进化中特化成了“伪拇指”。有了这个多出来的手指,大熊猫就可以像我们人类一样用一只手进食了,是不是很厉害呀?

宝宝成长历险记

其实,大熊猫厉害的可不止上面这一点,它的繁育也是十分独特的。

大熊猫宝宝(供图: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大熊猫幼仔出生时的平均体重是150克左右,只有妈妈体重的1/500。这么大的动物却生出来这么小的幼仔,只有袋鼠可以和它相比了。可是袋鼠有育儿袋,大熊猫妈妈却没有,怎么办呢?刚生出幼仔的大熊猫妈妈,会把宝宝搂在怀里,用手臂环绕着形成一个温暖舒适的小环境,不吃不喝地哺乳和照顾幼仔至少一周时间。等幼仔大一点能够保持自己的体温了,妈妈才出去觅食,这个时候宝宝就会在窝里一声不吭、保持低调地等妈妈回来。当幼仔再大一点会爬树了,妈妈出门觅食的时候,宝宝都会爬到最高的小枝丫上躲避天敌,等妈妈回来才下树。

在野外,豹和豺都是大熊猫宝宝需要躲避的天敌。要想顺利成长,它们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挑战。除了天敌之外,人类对它们栖息环境的干扰才是影响最大的。开荒种地会直接毁掉竹林;放牧的牛羊也会啃食竹叶、争夺鲜美可口的竹笋;野外放置的猎套和陷阱,有时会误伤大熊猫;修建的道路和水库会把它们彼此隔开,切断它们交流和逃难的通道。

大家一起保护它们

为了保护大熊猫们免受人类活动的干扰,目前,我国所设立了13个大熊猫保护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63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保护区之一,面积20万公顷,被称为“熊猫王国”。

汶川地震后的卧龙保护区(摄影:杨建)

卧龙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没错,就是2008年汶川“5·12”特大地震的震中所在地。在那次地震中,大熊猫栖息地受到了严重影响。不过对野生大熊猫来讲,它们在历史长河中经历过无数次巨震,只要不去打扰它们,栖息地和大熊猫种群就能自然恢复。但是,对于在卧龙保护区内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来讲,地震造成的破坏却是灾难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汶川地震后惊慌失措的大熊猫“啯啯”(摄影:杨建)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成立于1983年,它不仅是全球大熊猫保护研究的权威机构,也繁育和饲养着全球最大的人工圈养大熊猫种群。2008年的地震不仅破坏了熊猫圈舍,还直接造成了1只大熊猫死亡、1只大熊猫失踪。家园破碎,幸存的圈养大熊猫像难民一样,不得不被紧急转移和分散寄养到全国各个动物饲养机构。

还好,在热爱大熊猫的人们特别是香港同胞的大力支持下,一个更新、更美、更安全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在震后迅速建立起来。新成立的研究中心由卧龙、都江堰、雅安碧峰峡三个基地组成,将不仅局限在四川一地,而是整合国内大熊猫科研资源,在四川、北京、上海和广东等地新设或增加大熊猫科研机构、保护基地。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将成为全国规模最大、世界一流的大熊猫科研与自然保护教育基地,将极大地提升我国大熊猫保护与科研水平,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其实,不只大熊猫

很多美丽的身影也“回归”人们视野

今年两会期间

青海代表团代表展示了

两张红外线相机自动拍摄的照片

图源:央视新闻

一张是草丛中的荒漠猫

另一张是行走在树丛中的雪豹

它们都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生活在祁连山国家公园

荒漠猫(图源:央视新闻)
雪豹(图源:央视新闻)

曾经

过度放牧、开矿挖山、乱砍乱伐

令祁连山满目疮痍

如今

荒漠猫和雪豹归来

反映出祁连山国家公园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今年6月,湖北潜江

有市民在汉江潜江段发现江豚出没

这是近30年来

潜江首次发现江豚活动


图源:央视新闻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被称为“水中大熊猫”

其上扬的嘴角和温和的性格

也让它获得了“微笑天使”的美誉

图源:微信公众号“中科院水生所”

这些美丽身影的“回归”

离不开我国在生物多样性保护

和生态修复方面作出的诸多努力

截至2019年年底

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已达1.18万个

总面积超过1.7亿公顷,

占国土陆域面积18%

目前,

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

已经全面实现了禁捕

从今年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

还将实行为期十年的禁捕

同时,我们建立了

各类植物园、野生动物繁育基地

使得大量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

人工繁育成功

保护它们、保护生态

我们一起行动

本文根据《知识就是力量》杂志、央视新闻综合整理

现订购2021年

《知识就是力量》杂志

只需300元

就能把一整年的知识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