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他一生忠于党,肝胆赤诚;一生忠于革命,功勋盖世;一生忠于人民,敢于担当……正因为如此,彭德怀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人民亲切地称他“彭总”,将他视为大公无私,刚正不阿的“包公”。

可惜的是,这样一位“包公”,婚姻家庭却并不美满,彭德怀一生经历了两段婚姻,每一段婚姻的结局都不圆满,他的一生更是没有一个子女,留下终生的遗憾。

令人感动的是,彭德怀虽然没有亲生子女,却以自己血浓于水的亲情,一人抚养了7名侄子、侄女,并以自己刚正不阿的品质为孩子们树立了一个光辉的榜样。在人生的最后时刻,彭德怀在无限落寞中留下最后的遗嘱:我想和弟弟葬在一起……

直到1999年,彭德怀这个临终遗愿才终于实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彭德怀元帅戎马一生,叱咤风云,给人的感觉是粗犷不羁、刚烈严厉,但实际上,彭德怀元帅是一个感情十分细腻的人,对待自己的爱人和亲人更是慈心柔肠,不仅是一位好丈夫,也是一位好父辈,只是他的两段婚姻并不圆满。

彭德怀的初恋是自己的表妹周瑞莲,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原本有希望成为幸福的一对,但在15岁那年,彭德怀因为参加“闹粜”斗争被官府通缉,被迫逃离家乡。临行前,彭德怀与周瑞莲交换信物,定下终身,表示自己将来一定把表妹娶回家。

可不久之后,彭德怀得到一个噩耗,反动派毁了舅舅全家,恶霸地主落井下石,要把表妹周瑞莲抓去抵债,性情刚烈的周瑞莲抵死不从,为保持清白之身,毅然跳崖身亡。

在跳崖的那一刻,她深情呼喊的是彭德怀的乳名——“真伢子”。

得知噩耗的彭德怀愤怒了,他选择了投军从戎,他立志要亲手打倒地主恶霸反动派,砸掉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

1922年,24岁的彭德怀回到家乡,在媒人的介绍下迎娶了一个叫刘细妹的姑娘。

刘细妹当时只有12岁,但父母对外都说她14岁了,当时湖南乡下流行早婚,女孩子6、7岁出嫁当童养媳,10多岁生娃当娘都是见怪不怪的平常事,但彭德怀一向忠厚耿直,当他知道刘细妹只有12岁时,为细妹的身体健康着想,坚决拒绝和细妹同房。

不过,彭德怀还是很喜欢乖巧懂事的细妹,他给细妹讲自己成长闹革命的故事,细妹听得很入神,产生了深深的向往之意;彭德怀还耐心地教细妹识字读书,只读过两年私塾的他成了细妹的第一个启蒙老师,而细妹学得也很认真。

刘坤模

有一次,彭德怀突然问:“细妹子,你叫什么名字呀?”

刘细妹睁大了眼睛,奇怪地问:“我就叫细妹呀,你不是叫我细妹吗?爹娘也这样叫我。”

彭德怀笑着说:“细妹是你的乳名,我的乳名叫‘真伢子’呢,但我还有一个大名叫‘彭得华’呢!你呢,你有大名吗?”

刘细妹摇摇头,“我没有大名呀,爹娘没给我起名。”

“哦,那我给你取个正式的名字好嘛?”彭德怀说。

刘细妹眼睛亮了,“那太好了,取什么名字好呢?”

彭德怀想了想,“男为乾,女为坤,你应该做女中楷模,我看就叫‘坤模’吧。”

刘细妹高兴地拍手叫好:“好,好,我以后就叫刘坤模了。”

彭德怀鼓励刘坤模好好学习,做一个独立的新女性,他带给了刘坤模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不敢想象的世界。在丈夫的鼓励下,刘坤模一天天长大了,各方面进步都很快,而彭德怀也更加成熟,他逐渐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选择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8年,彭德怀准备发动平江起义,为了安全着想,决定让妻子刘坤模回老家等他。两人分手之时,彭德怀答应待革命胜利后回家接她团圆,刘坤模虽然充满不舍,但她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个英雄,纵横天下才是他真正的舞台,她顺从地回了老家。

刘坤模一天天盼着丈夫胜利的消息,盼着丈夫早日归来,但在平江起义失败后,彭德怀被国民党通缉,不得不转战各地,根本无法回家,从此与刘坤模失去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

作为彭德怀的妻子,刘坤模的处境也十分危险,她在老家呆不下去了,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漂泊辗转,一路历尽艰辛,不足为外人道,她一直盼望着能和彭德怀团聚,但在当时的白色恐怖和战乱形势下,这个愿望始终没能实现。

1935年12月,漂泊8年的刘坤模心力交瘁,不得不另嫁他人,结束了与彭德怀的缘分。

1979年,刘坤模亲自给《彭德怀传记》编写组写信称:“我和德怀结婚是1922年农历三月七日,因为我当时年纪小,不满12周岁。德怀为了照顾我的身体,虽然生活在一块,但未过夫妻生活。”正因如此,彭德怀和刘坤模没有自己的子女。

其实,彭德怀一直在等待着妻子,期间尽管有其他年轻女性主动向他示好,但都被彭德怀拒绝了,一直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坤模在报纸上看到彭德怀已经是八路军副总司令,才给彭德怀修书一封,讲述了自己这些年的经历。

彭德怀给刘坤模回了信,刘坤模则不远万里到了延安,两人已然断了夫妻关系,不可能破镜重圆,但得知刘坤模再婚的彭德怀仍然没有再娶之意,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都很关心彭德怀的婚事,经常提醒甚至催促。

不过,当时抗日战争形势严峻,彭德怀一直在前线指挥打仗,很少考虑自己的婚恋之事,不管谁提醒,总是一口回绝。

1938年,喜欢开玩笑的陈赓决定为彭德怀做红娘,他把浦安修介绍给了彭德怀。

彭德怀与浦安修

浦安修是上海人,出生在北京,长大后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多次组织发动学生运动,大学期间就入了党,抗战爆发后来到延安,因为长得年轻漂亮,工作出色,在延安的年轻女生圈里很有影响,被誉为“延安四美”之一。

浦安修和彭德怀年龄差距足有20岁,但这不妨碍两人之间擦出爱情的火花,彭德怀是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而浦安修年仅20岁,正是情窦初开,钟爱英雄的年龄,两人“妾有意郎有情”,上演了一出“美女爱英雄”的传统故事。

彭德怀是个直性子,结婚之前就开诚布公,把自己的缺点诸如脾气不好、大大咧咧、粗心大意,一一向浦安修坦承,尽管两人在年龄、教育程度、生活习惯、性格特点等方面有很多差异,但婚后彭德怀很是疼爱浦安修,两人婚后的感情也是很融洽的。

从1938年结婚到1962年离婚,彭德怀和浦安修走过了24年的婚姻生活,这期间两人相互扶持,相濡以沫,尽管没有一个圆满的结局,但彭德怀对浦安修是尊重的、感激的,即便是浦安修主动提出离婚,彭德怀也没有怨言,而是选择了同意。

两人最大的遗憾是生活24年,没有自己的子女,这也是彭德怀一生的遗憾。

尽管彭德怀一生没有子女,但他却独自抚养了7个侄子侄女,并且对他们悉心教导,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孩子们做出表率,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彭德怀是家中的老大,他有两个弟弟,彭金华、彭荣华。

彭金华

受哥哥彭德怀的影响,彭金华、彭荣华早早就参加革命,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彭德怀长期率军与国民党反动派战斗,让国民党吃了不少苦头,敌人对他恨之入骨,必欲除之而后快,甚至在背后搞阴谋,捅刀子。

1940年9月,刚刚指挥取得百团大战胜利的彭德怀收到一个噩耗,国民党反动派在湖南湘潭对他的亲人狠下毒手,二弟彭荣华、大弟彭金华先后遇害,彭德怀立即致电蒋介石要求严惩凶手,蒋介石却语焉不详,避而不答。

两个弟弟牺牲后,留下了7个孩子,其中彭金华有2个孩子,彭梅魁、彭康白;三弟彭荣华有5个孩子,分别是彭启超、彭爱兰、彭康志、彭正祥、彭钢。

1950年,正在率军征战西北的彭德怀收到中央组织部一封电报,电报内容是:

“彭德怀同志,你的五个侄子侄女,梅魁、辉邦、何兰、玉兰、正祥已来京,他们到你处还是在京读书,你意如何,希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组部给彭德怀的电报

这五个孩子都是革命烈士的子女,又都是彭德怀的侄子侄女,以彭德怀当时的地位,组织上完全可以帮助解决5个孩子的上学问题,甚至安排适当工作。

但彭德怀没有向组织上提出任何要求,而是简洁地回复道:

中央组织部:侄子侄女等请就近送学校读书,不能造就者,请强令其回家耕地,麻烦你们。

不搞特殊化,是彭德怀给孩子们上的人生第一课。

几个月后,彭德怀回到北京,和侄子侄女们相聚,年过半百的他没有自己的亲生子女,他真心把这几个侄子侄女当作自己亲生的子女,组成了一个大家庭。

从此以后,彭德怀就像一棵参天大树,护佑着这个特殊的家庭,养育着这7个孩子。

在彭德怀的7个侄子侄女中,大家最熟知的是侄女彭钢,跟随彭德怀最早的则是彭启超。

父亲彭荣华牺牲时,彭启超只有10岁,这个早早懂事的孩子决定去寻找大伯,参加八路军,为亲人报仇雪恨。1942年,彭启超历尽千辛万苦来到太行山,找到了自己的大伯彭德怀,彭德怀很看重这个侄子,让他参加了八路军。

年少的彭启超想要跟在伯父身边,但彭德怀却“无情”地拒绝了,他觉得他彭德怀的侄子跟别人的孩子比没什么两样,就应该去前线接受战斗的洗礼,而不是呆在自己羽翼的庇护下成长,于是便把彭启超送去延安,参加了王震的部队。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实行军衔制,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的干部学员们也都喜气洋洋,可有一个人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按照他的资历和战功,至少是上尉军衔,但授衔时却只得了中尉军衔,这个人便是彭启超。

彭启超想不通为什么自己会被压低一级,伯父彭德怀是这次评衔工作的总负责人,就算秉公办事,不搞特殊,自己也应该是上尉呀?于是彭启超找到时任院长陈赓询问,陈赓很爽快,告诉彭启超,要求压低他军衔的不是别人,正是彭德怀。

彭启超很不理解,回到家向彭德怀发起了牢骚,“伯父,我是你的亲侄子,你为什么不按政策规定办事,非要压低我一级军衔呢?”

彭德怀听彭启超撒完怨气,一脸严肃的神情对彭启超说:

“你如果是个普通战士,授军衔没什么问题,可正因为你是我的亲侄子,我才必须压低一级,那些不了解你的人,一定以为你是靠彭德怀的关系戴上这个牌牌的,全军有近百万干部都要授衔,在这个问题上,我只有牺牲你,才能服众,这不是政策问题,而是全局问题。”

彭德怀与亲人的合影

彭启超还是有些不理解,彭德怀却没有发脾气,他耐心给侄子讲道理说:

“想想你父亲和叔叔吧,他们连胜利都没看到就牺牲了,更别提什么军衔了,我们活着就是最大的幸运了,还有什么理由为一点蝇头小利闹情绪呢!”

讲到这里,彭启超理解了伯父的良苦用心,他收拾心情,坦然接受了这个事实。

彭德怀的7个子侄中,年龄最小的是彭钢,1950年来北京时只有10岁,因为年龄最小,最受彭德怀的宠爱,跟彭德怀一起生活时间最长、交流最多,感情也最好。 

1955年,就在彭启超授衔的同一年,国家和军队干部开始实行薪金制,干部子女上学改由家庭负担。一天,彭钢从学校带回了一封信,说明彭钢作为烈士子女,按规定继续由国家供给,彭德怀看到后却提笔给学校回了一封信说:“不要国家供给,由我来负担,现在国家还很困难,要用钱的地方很多,我们减轻一下国家负担也是应该的。”

从此以后,彭德怀用自己一个人的薪金供给孩子们上学,从小学一直读到大学。

与此同时,彭德怀给侄子彭启超提了一个特殊的要求——让彭启超负担妹妹的生活费和学费,叮嘱他每月从薪金中留出20元钱寄给妹妹彭钢,彭启超很听话,一直按照伯父的要求执行,但他却不知道这是伯父为了帮他攒钱的良苦用心。

彭德怀与侄女彭钢

原来彭德怀担心彭启超花钱大手大脚,养成奢侈浪费的坏习惯,才要求他负担妹妹的学费,实际上,彭钢的学费和生活费一直都是彭德怀负担,他告诉彭钢:“你的生活费还是由我给,你哥哥给你的钱不要用,按月给他存入银行,以后他用时,你再还给他。”

彭德怀就是这样发自肺腑地关心几个孩子,不仅照顾他们的生活,还关心他们的学习、成长,在当时物质条件很有限的情况下,彭德怀总是竭尽所能地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用自己正直无私的品质、廉洁勤俭的家风为孩子们作出表率。

在彭德怀的影响下,不管侄子还是侄女都始终把自己当作普通的干部子弟看待,从来不向别人炫耀自己的身份,也从不跟组织讲条件。

1959年,彭钢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控制系。此时,彭德怀已经被免职,彭德怀担心侄女会受到自己的影响,跟彭钢进行了一次深入谈话,他深情地说道:

“西军电”(西安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的简称)是个好军校,你参军了,也就是说,进入社会了,从学习到生活都会有很大的变化,也可能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你要有思想准备,决不要因为我的问题对党有任何不满。你不要管我的事情,要相信党。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坚定的信念,在任何情况下,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不动摇。自己不垮,谁也无法整垮你。到了学院,你要积极争取入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彭德怀与浦安修、彭钢在郊游

接下来,彭德怀对侄女谈起了自己的历史,谈起了那些牺牲的战友,这是彭钢记忆中伯父跟自己谈话时间最长的一次,也是对她影响最深的一次,甚至是影响了她一辈子。

后来的事实果然如彭德怀所说的那样,彭钢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

1964年,彭钢从学校毕业,其他同学大多被分配到军事科研单位搞研究,彭钢却被分配到北京汽车修理公司,当了一名普通职员。

一开始,彭钢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当她想起伯父当初对自己的教诲,想起伯父面对待挫折时的态度,她逐渐选择了接受现实,在汽车厂一干就是整整14年,期间遭遇了很多白眼和挫折,但她始终铭记着伯父的教诲,保持着坚定的信念,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机。

1974年10月,病重的彭德怀到了弥留之际,彭钢前去探望,彭德怀用手紧紧拉着彭钢说:“我不行了,我死后想和你们的父亲埋在一起,但他们是光荣的革命烈士,我现在却是这副模样,我怕玷污他们啊……”

说着,这位一生刚正不阿,很少流泪的彭大将军,流下了伤心的眼泪。

彭钢内心更是充满痛苦,面对伯父这个最后的遗愿,她没有能力答复,也无力解决,但为了安慰彭德怀,她还是点头说:“伯父,我一定替你完成这个心愿。”

彭德怀听了,含着泪眼点了点头。

彭钢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在北京病逝,终年76岁。

1979年,彭钢终于回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工作,历任总参谋部气象研究所工程师,总后勤部指挥管理自动化研究室主任,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部长,总后勤纪律检查委员会专职副书记、总政治部纪律检查部副部长、部长,中央军事委员会纪委副书记等职。

彭钢在军队干了整整十年的纪检工作,她的监督对象不是一般党员干部,而是全军军以上级别的高级领导干部,人们都说这个官最难当、最烫手,因为纪检工作容易得罪人,但彭钢一点不怕得罪人,她忠实履行职责,因为铁面无私,被誉为“军中女包公”。

也曾有些人出于好心劝彭钢干工作不要那么较真,总对同志唱黑脸不好,彭钢严肃地回答说:“纪检干部是监督同志的,如果我不唱黑脸,就是对党不负责任,对同志不负责任……我的心中总有一面镜子照着,提醒我要说实话,他就是我的伯父彭德怀。”

1999年,经中央军委和中组部批准,彭德怀的骨灰被移回湖南湘唐家乡安葬,彭钢和其他几位亲属一道奉灵返乡,将彭德怀的骨灰葬于青山之下,遵照伯父的遗嘱,安葬在两个弟弟的墓旁,也终于完成了彭德怀临终前的遗愿……

彭德怀元帅

“呜呼,还我之故乡兮,孝我之爹娘;葬我之高山兮,伴我之同行;解我之羁绊兮,列我之宗堂。”

伟大的彭德怀元帅,您虽无小爱却有大爱,您虽无小家却有大家。您的人格如泰山伟岸,您的品行如青松刚直,历史永远铭记您的功绩,人民永远缅怀您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