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7月13日,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纪登奎在北京逝世,这位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做出不可磨灭贡献的老人,静悄悄地离开了,他具有传奇色彩的一生也随之落下帷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人生为何能被称为具有传奇色彩呢?在他去世后,他的妻子儿女又是怎样的境遇呢?

毛主席的“忘年交”、“老朋友”

熟悉毛主席的人都知道,在他晚年的时候,有一位干部深受他的器重,甚至多次在公开场合向众人称他为“忘年交”、“老朋友”,这个人就是跟毛主席相差30岁的纪登奎。

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15岁的纪登奎拿起武器,为保卫祖国而奋斗。他凭借着出众的能力,很快在众人之间脱颖而出,26岁的时候纪登奎就担任了许昌地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

1951年,纪登奎遇见了他人生中对他影响最为深刻的人,那就是毛泽东主席。当时毛主席南下视察,路过许昌,许昌是毛泽东所钦佩的三国英雄曹操的地。毛主席经常说:“我的心与曹操是相通的。”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毛泽东对曹操的欣赏,在这样的一份赏识之下,毛泽东到了许昌,怎会不想了解一下许昌现在的发展呢?纪登奎就这样出现在了毛泽东的面前。

纪登奎被人推荐给毛泽东让他去汇报一下许昌的工作。纪登奎得到这个机会后十分珍惜。在面对毛主席时,纪登奎直接脱稿,条理清晰,十分流畅的汇报完了工作。

毛主席对他的汇报十分满意,还时不时地打开本子将纪登奎的一些观点记录下来。这次的汇报让毛主席对于这个叫纪登奎的年轻干部有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甚至在《人民日报》上点名表扬了他。

在全国第一次宣传工作会议结束后,纪登奎出色的表现使他被任命为中共许昌地委书记,纪登奎再一次得到毛主席的赞许。

要是别人得到了毛主席如此的赞扬,恐怕早就飘飘然了。然而,纪登奎将毛主席的表扬作为了支撑他继续努力奋斗的动力,他明白在主席看中的他的那一刻,他就成了一面反射毛主席能力的镜子,他需要加倍的努力让别人看到毛主席看中的人绝对不会错!

“一五计划”时期,在毛主席的授意下,纪登奎担任了洛阳矿场机器厂厂长和党委书记,在纪登奎和全体工人的努力之下,机器生产使用的时间比计划要提早一年,不仅没有辜负主席的提拔,更是超额完成了任务。

这样的工作态度,这样的工作能力使得纪登奎的仕途更加稳妥,甚至一路高升至国务院副总理。从区区基层干部到领导核心人员,纪登奎的人生充满了励志。但纪登奎并没有因此就对工作懈怠,他一直靠自己的努力来回报毛主席的知遇之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职务最高的研究员

上世纪八十年代,政党内部发成了新老更替的局面,很多老干部都辞去了中央领导核心领导的职务,这其中就包括了纪登奎老先生。

当时纪登奎才58岁,是辞职干部里年纪偏小的一位。外人其实不太明白,都已经做到国务院副总理的职位了,而且年纪也不是特别大,为什么不继续任职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纪登奎老先生逝世很久之后,才由他的儿子纪坡民回答了出来,大意是别人只看到了高位的荣耀,却忽视了在那个“特殊时期”高职务的人又怎会毫发无伤呢?权力跟性命相比还是后者最为重要。

当然,虽然纪登奎离开了权力的中心漩涡,但他却还是不忘为人民谋福祉,在他辞去所有职务之后,国务院安排他去了农村发展研究中心,老先生成为了一名光荣的研究员。

出于对纪登奎能力的肯定和他之前的工作,中央给他安排的职务是“部级研究员”,是当时研究中心里最高的一个职务。

但研究中心的职务再怎么高,也高不过国务院副总理啊,很多人都怕纪登奎调整不好这个心态,但纪登奎的接下来的表现让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他的人生准则:不管是什么职务,只要是国家安排的,他都一定好好干!

纪登奎之前之所以能得到毛主席的器重,靠的就是听指挥和踏实能干。换了新职务的纪登奎也继续贯彻了这两个优点,在研究中心里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纪登奎老先生在研究中心发挥着自己的余热,不仅亲自去农村进行实地的数据考察,还多次跟中央探讨他们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为后来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这样一个一辈子都听指挥,踏实干的老干部最终还是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享年六十五岁。他的离世,不仅给国家带来了损失,对他的家庭也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在纪登奎老先生去世后,他的家人都如何了呢?

相识于微时的灵魂伴侣

有一位曾经采访过纪登奎之妻王纯的记者后来是这么回忆这位老人的:纪夫人很健谈,家里有很多的字画,大部分都出自她自己之手,问她一些当时的政事,她也落落大方,对每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采访中,王纯的见解和她对祖国未来的展望都让记者对这位夫人十分钦佩。其实王纯对政局的独特见解离不开她早年的一些经历。

王纯(原名常二顺),她比纪登奎大一岁,14岁的时候,王纯就参加了革命。王纯在革命中表现优异,被接连任命为八路军东进支队宣传队分队长,冀鲁豫行署民政科科员等要职。

同样处在抗战的队伍中,一样的心怀祖国,两个纯净的灵魂因为相同的志向走到了一起,他们的爱情诞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人相识于微时,那时候环境不太好,两个人靠着相互的扶持患难与共,共同进退。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纪登奎在河南任职,王纯一直陪伴在他左右。后来,纪登奎得到毛主席的器重,被调往中央任职,王纯也随之去了中央。

其实那段日子,纪登奎很忙,他得到了毛主席的器重,也迫切地想要做一番成绩来回报毛主席。因为忙碌,他甚至没有时间陪伴夫人和五个孩子。

可是王纯没有抱怨,她一直都知道自己的丈夫是一匹千里马,而毛主席就是他的伯乐。而她能做的只有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的同时认真地做好自己贤内助的工作。

1980年纪登奎卸下了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其实最开心的人应该就是王纯了。在那时当核心领导人员并不是一件安全的事情,虽然王纯嘴上不说,但心里还是害怕自己的丈夫遇到危险。

而纪登奎担任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后,他基本上可以说是“赋闲”在家了。对于王纯来说,没有什么能比一家人和和美美的生活在一起更让她觉得幸福的了。

可惜好景不长,1988年,纪登奎便因为突发的心脏病离开了自己,王纯心中的悲痛是无人可以体会的。

幸运的是,这位熬过了战火的老夫人,内心是十分坚强的。她虽然悲痛于丈夫的离世,但却没有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她一个人居住在灯口市的古朴小院中,还能够写些字画充实自己的生活,这也让人十分钦佩。

身为原国务院副总理的夫人,有很多人都想采访王纯,王纯对拜访的记者一向都很宽容,即使他们问了一些政治尖锐的问题,王纯也只是叮嘱他们在自己去世之前不要发表后,以她自己的见解回答了那些问题。

然而,这样一个热情乐观的生命也在2011年的一个初夏离我们而去了。

低调的纪家子女

当国务院副总理的儿女是什么感觉?

纪家子女用行动回答你:国务院副总理的儿女只不过是普通人罢了。

纪登奎与王纯共养育了五个子女,父母能力出众,儿子女儿也被教育得十分出色。

长子名叫纪坡民,他出生于1945年,彼时新中国还未成立,纪登奎与王纯还在基层工作,生活朴素。对于到来的长子,纪登奎夫妇十分疼爱。虽然工作忙碌,但仍然不减对孩子的疼爱。

后来,纪登奎被毛主席器重,来到中央任职,对工作十分认真的纪登奎陪伴孩子的时间便更少了。但纪坡民为了能跟父亲多交流一段时间,每天逼着自己跟父亲一样早起,只为能跟父亲多说几句话。

对于纪坡民来说,他的父亲就是他的榜样,他也想成为他父亲那样对祖国有贡献的人。

1964年,纪坡民凭着他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解放军西安空军工程学院航空机械系。在那个年代,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大学生,他就已经活成了父母心中的骄傲。只可惜好景不长,在纪坡民毕业之后,赶上了特殊时期。

虽然父亲的工作显赫,但这并不能够让纪坡民免受特殊时期的纷争,纪坡民受这次纷争的影响,不仅没有在部队干出一番成绩。被派去了矿务局做工,还在机修厂工作过一段时间。

有人心疼他的才能说,让大学生做这些工作实在是大材小用。希望他能够借助自己父亲的关系,为自己谋到一个更好的工作。但纪坡民不想利用父亲的光环来为自己谋事。

他知道父亲是父亲,他是他,他爱他的父亲,所以他不愿用父亲的光环给自己带来优待。

然而,事实证明优秀的人,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表现出自己的能力。1987年,纪坡民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

可能是纪坡民跟随父母的时间最长的缘故,他身上揉和了父亲认真踏实、母亲细心谨慎的优点。对于工作,纪坡民总是一丝不苟,颇为严谨。

1989年,凭借自己的努力,纪坡民进入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企业管理研究室任职。

纪坡民虽然没有像自己的父亲一样成为一个政员,但他在自己的领域里发光发热,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这一点,和他的父亲不谋而合。

都说虎父无犬子。纪坡民是这样,纪登奎的第二个孩子纪虎民也是这样。

纪虎民成长时正赶上特殊时期浪潮,处处都是“上山下乡”的口号。作为纪登奎的儿子,纪虎民当然避免不了。但是在下乡的时候他任劳任怨,在乡下呆了四年,最终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纪虎民热爱学习,在大学毕业之后,选择了去美国深造。

虽然纪虎民选择了在美国定居,但是他却对中美文化交流提供了巨大的贡献。当时,纪虎民在某文化中心任职,致力于向外国人输出中国文化的美,也是小有成就。

跟自己的大哥一样,纪虎民也不愿意依靠父亲的光环生活。在他靠自己拼搏的过程中,没有人知道这个低调的高材生的父亲居然是原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

纪登奎和王纯夫妻两人教育女儿也有一套,他们的三个女儿也各自奋斗出了似锦的前程。

大女儿纪南也经历了“上山下乡”,不过她比较幸运,只在乡下呆了两年。纪家一门都深切地热爱着祖国,离开了乡下之后。纪南开始思考自己之后该做什么才能够为祖国做出贡献呢。最后,她选择成为了一名女兵,更是在不久之后就考入了清华大学,此后便一直生活在北京。

二女儿纪元和三女儿纪方,际遇相同,最后都在美国定了居。

纪登奎工作忙碌,能够陪伴几个子女的时间也不长,但他在教育上可谓是成功的,他与夫人的一言一行影响了孩子们的一生。

纪登奎夫妇朴实无华,虽位居高位,却从不以权谋私,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而他们的子女也继承了他们这一秉性,从来只是踏踏实实的做事,低低调调的做人,未曾辱没他们父母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