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规划提出建设“三个文化带”的发展目标,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便是其中之一。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拥有极为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是北京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构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三面环山,西面的群山泛称西山,从昌平南口关沟,到房山拒马河一带,位于东经116度、北纬40度交会处,是太行山脉东北缘的山地,向有“神京右臂”之称。

其中的灵山是北京的最高峰,由此自西北向东南逐级下降,分为四组山脉,即:一组,灵山(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与河北省涿鹿、怀来两县交界处,主峰海拔2303米)、黄草梁(位于门头沟区斋堂镇,主峰海拔1737米)、笔架山(位于门头沟区与河北省怀来县交界处,海拔1448米);二组,百花山(位于门头沟区与房山区交界处,海拔1991米)、髫髻山(位于门头沟区雁翅镇,海拔1524米)、妙峰山(位于门头沟区与昌平区交界处,最高峰称金顶,海拔1291米);三组,九龙山(位于门头沟区东部,主峰海拔858米)、香峪大梁(位于门头沟区军庄镇,主峰海拔797.6米);四组,大洼尖(位于房山区大石河与拒马河之间,海拔1210米)、猫耳山(位于房山区中部,大房山主峰,海拔1370米)。区域内多为次生落叶阔叶林与灌木丛,局部地区种植人工针叶林及山地草甸。永定河从区域西北向东南横切过来,流经北京后汇入海河,经天津注入渤海。

这片既包括北京西部群山又包括永定河的富饶之地,便是北京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涉及昌平、海淀、石景山、丰台、门头沟和房山6区,长约90公里,宽约60公里。其中的妙峰山、翠微山、旸台山、寿安山、瓮山以及山(低山麓)前平原地带分布众多人文遗踪与名胜古迹,举其荦荦大端者有: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董家林西周燕国都城遗址,“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云居寺、卧佛寺、八大处等寺庙古迹,双清别墅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具有重要的自然价值与人文内涵。

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具有多元的自然生态系统与历史文化属性,在人文领域内,既有世界文化遗产,也有国家级、市级与区级等各级文保单位400余处。在文化种类上,西山永定河文化带既有皇家文化、宗教文化、城市文化、乡村文化、民间文化,也有以香山双清别墅与来青轩等为载体的红色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景山区历史文化荟萃,自然山水灵秀天成,是北京市“一核一城三带两区”文化中心建设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域处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范围,是京西文化的璀璨明珠。

石景山区已制定形成《石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发展规划》和《石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保护传承发展五年行动计划》两大纲领性规划,通过多措并举,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全力打造“六张文化名片”,将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石景山段打造成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精品力作。

作为永定河出山口地区和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重要节点,石景山区依托辖区内丰富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构建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文化深厚的文化展示集群,通过再现“燕都第一仙山”生态原貌、研究恢复永定河水系等重点项目,再现古河道、古商道、古香道文化景观,使西山永定河石景山段亮起来,活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作为永定河的出山口,石景山也形成了独特的生态文化魅力。位于首钢厂区内的石景山,海拔高度183米,被誉为“燕都第一仙山”,石景山区也因此得名。面积不大的山上不同年代的历代文物古迹就有十余处,立于山顶,不远处的永定河尽收眼底。

石景山区启动对位于石景山上的建于唐代的金阁寺古建筑群的修缮工作,修复钟鼓楼、金阁殿、天王殿等建筑,恢复其历史原貌。根据规划,石景山区将通过“燕都第一仙山”文化名片擦亮工程,充分挖掘展示石景山的文化灵性与内涵,让文物古迹修复保护和生态建设相结合,恢复石景山的生态原貌,将这里打造成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综合性地标。

石景山区是永定河水利建设遗迹最集中的地区,戾陵堰、车厢渠距今1700多年,是北京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金口河水利遗址,元朝都水少监郭守敬在此凿金口、导卢沟水,灌溉土地;明清时期修建的庞村古堤“十八磴”,见证古人治理永定河的辉煌业绩,这些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研究价值。

石景山区利用这些水利遗址资源,通过保护修缮十八磴古石堤等水利设施遗址遗迹,研究并创造条件恢复永定河水系古河道,同时进一步挖掘戾陵堰、车厢渠等古代水利遗址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探索镇水牛、刘娘府、柳林庄由来等永定河传说的非遗内涵,整理提炼永定河水利文化内涵,形成集生态文明、历史文化、亲水休闲于一体的开放式永定河水文化展示长廊,留住永定河母亲河风采记忆,全面展示北京古都历史水环境风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永定河河道上的莲石湖是永定河城市段中最大的湖泊,以前,这里是一片干涸裸露的河床,如今碧波如镜、绿草茵茵,鸟语花香,吸引大量游客和市民来此休闲游览。石景山区继续修复永定河生态功能、培育水生态文化,结合生态景观,实施永定河水岸绿化建设,科学布置沿线景观节点,建设永定河东岸150米景观带,增强水岸绿地的通达性。加快实施南大荒水生态修复工程,通过建设跌水、喷泉、溪流等水面景观,打造一个生态功能和自然景观并重的湿地公园,同时,加强河床、堤岸、滩地、护岸生态修复,实施永定河左堤加固、节点蓄水、垂直绿化等工程,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永定河水安全、水环境、水景观的和谐统一,焕发母亲河新风采。

石景山区把文化传承保护利用,放在北京建设全国文化中心的大局中考虑,深入挖掘八大处-模式口历史文化,首钢工业文化、西山永定河生态文化、八宝山红色文化、创新创意文化和冬奥冰雪文化的深厚底蕴,凸显西山永定河石景山段在首都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中的特殊地位,打造首都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区。

模式口大街历史文化保护区是北京市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占地35.6公顷。古为京西重镇,历史悠久,明清以来是连接京城与塞外的京西古商路,石景山区从2015年开始启动模式口文保区修缮改造计划,结合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推进模式口地区历史文化院落、街道修缮和景观再造,彻底改善周边环境,引入现代化市政设施,融入文化理念,打造传统风貌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石景山区启动模式口大街和法海寺通道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屋外立面修缮的修缮工作,全长1500米的京西古道重现了历史上的繁华景象,石景山区通过对模式口进行保护利用,与进山古道形成完整的京西古道体系,重塑模式口古隘口要塞重镇风采,形成京西古道上标志性文化符号。

首钢工业文化名片也是石景山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建设中的重要一环,作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首钢充分保护好利用好北京现存规模最大、价值最高、地位最重要的工业文化遗产,引领世界老工业区更新利用的历史性高度,实现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活力复兴。石景山区加快推进首钢工业遗存保护,推进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建设,规划五一剧场、后工业景观休闲带等文化景观节点,利用原有架空管道修建空中生态景观廊道,采取“工业文明博物馆”+“工业历史遗址园”的模式,启动首钢博物馆建设,构建具有厚重工业文化质感的新型主体博物馆,深度挖掘老工业区历史文化遗产与工业遗存人文价值,延续老工业文化脉络,释放传统工业资源的生命力,与西山永定河等自然景观一起,呈现山-水-工业遗存相互融合、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石景山区加强文化融合,打造冬奥冰雪文化名片。石景山是北京冬奥组委驻地和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项目、国家冬季训练中心的所在地,全球目光将聚焦北京石景山。第一支“北京冬奥青年先锋队”率先成立,市民冰雪体育中心投入运营,北京市冰球运动协会入驻冬奥场馆紧锣密鼓建设,周边景观环境稳步提升,校园冰雪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新冬奥新石景山”焕发出了独特生机。

石景山区编制《石景山区服务保障冬奥会加快冰雪体育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2年)》,成为本市首个区级服务保障冬奥的行动计划。作为北京地区唯一的雪上比赛场地,单板滑雪大跳台比赛场地将使四座冷却塔重新焕发光彩,完成基础和主体结构施工。此外,还推动国家冬训中心年底完工,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壶、冰球四大训练馆全部建成。

石景山还将建设20个可拆卸冰雪运动场地,改造开辟季节性、便民化、娱乐性的天然滑冰场和嬉雪场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冰雪娱乐需求。在冬奥冰雪文化培育上,石景山举办首届北京迎冬奥新春体育庙会,启动“万人剪雪花”吉尼斯世界纪录争创活动。命名16所区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2所学校挂牌“北京市冰雪运动特色学校”。冰雪市民体验中心冰球训练馆和综合体育馆均已投入使用。驻区文创企业走进冬奥组委、全力服务冬奥,参与奥运品牌推广,进一步强化现代创新与冬奥文化符合的汇聚融合。

丰厚的文化资源为石景山与北京、国家、世界联通提供了肥沃的发展土壤,为石景山区融入北京发展大格局、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了重要支撑。石景山区牢牢抓住北京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新首钢打造城市复兴新地标的重大历史机遇,锐意进取、真抓实干,高水平建设好首都城市西大门。

来源:光明日报 北京日报 北京青年报 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石景山区融媒体中心 石荣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