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五四青年节这天,“后浪”与“前浪”成了大家讨论的热点。当作为“后浪”的年轻人们被定义时,他们也恰好在面临着很多生活的矛盾与困苦。

之前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豆瓣、微博、微信,哪个社交媒体里的你更接近真实的你?”在195个回答中,只有寥寥两三个人会说微信里的我,就是最真实的我。

其实大家都明白,造成「在微博放弃人生,在朋友圈热爱生活」现象最本质的原因就是,熟人太多不能分享自己想发的东西。

可你不知道的是,当越来越多的人用「仅三天可见」的标志去逃离朋友圈时,也有一些年轻人正在打破着朋友圈舒适区努力经营。

1.事业和朋友圈自由总是背道而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我的大学同学梨子。她是一名行政,在疫情的影响下复工遥遥无期。为了维持正常运作,公司从2月开始就只发了70%的工资。

最近大部分人的工作都不太景气,难免会有人选择做一些副业,梨子也不例外。自称没什么特别技能的她,开始在朋友圈做起了“微商”,卖一些有意思的小玩意。

在朋友圈发广告这个事儿,梨子足足纠结了一周。下定决心之后,她特意先提前发了篇道歉说明。

这段时间像梨子这样发广告的人可能不多,可是为了事业而失去朋友圈自由的人却不少。

有人发着朋友圈为公司宣传招揽生意;有人因为被裁员,在朋友圈询问新的工作机遇;更有人在这里熟络的和客户们开玩笑打趣,并奉上最真挚的点赞。

社畜们感慨着工作和朋友圈自由总是背道而驰。但是为了能在逆境中生存,为了让日子过的更有底气,他们依旧愿意牺牲生活中这一小部分。

2.当朋友圈变成了人际交往的简历

不得不承认,一个丰富精彩的朋友圈的确能带来社交便利。

要说在众多同事里,看了谁的朋友圈最想和她做朋友,我一定选姨太。点开她的朋友圈稍微滑动屏幕两三下,你就能对这个人有初步的了解。

有个感情稳定的男友,喜欢去风景好的地方拍照,享受喝酒看电影更中意胶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内容也许平淡无奇,没什么可提及的意义。可除此之外,她也在朋友圈里感慨着最近肚子圆了正在认真减肥,做饭做到锅差点报废,甚至还发过女生不敢暴露的素颜时的大毛孔,和好几周没修过的杂乱眉毛。

在她看来朋友圈就是社交时的简历,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被迫营业更新一下近期生活状态。

只不过在展现可爱光鲜的自己的同时,她也清楚要保持真实。这与维持朋友圈人设并不相通,毕竟人设是虚假的,而有瑕疵的人才是大家愿意去接触的。

3.爱情的成功少不了朋友圈的加持

正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KK又更新了她的朋友圈。要知道,她可是出了名的不爱玩社交平台,甚至有些轻微社恐的人。

可现在呢,那个一年都更新不了三条内容的朋友圈,恨不得习惯性日更。发猫、发今天又研究了哪道抖音名菜、每晚9点固定时间分享晚安曲。反正翻翻朋友圈,感觉这一天也是没闲着。

当朋友圈变成吸引对方注意力的唯一方式,再神秘的潜水人员也会浮出水面。

KK一反常态的初期,我就品出来她有喜欢的人了,发微信问了问果然如此。每一次想和对方聊天,又不知道如何开启对话之前,她都会发一条朋友圈,然后等上个十几分钟,再和心上人私信聊自己刚刚发过的内容。

这应该算是爱情作用下的一种报复性社交。天生的胆小与闭塞,让社交经验不多的人,企图用这种方法和对方产生联系。

在旁观者眼中或许有些幼稚与蹩脚,可在KK眼里,发完朋友圈再去搭讪是种底气。

总有人感慨着朋友圈自由被侵犯,可仔细想想谁的生活又是完全自由,没有在权衡之下走过来的呢?

你讨厌成天的加班和会议,但是没有这些哪儿来的工资。面对陌生人你不想社交,但是不去开拓人脉又该怎么发展爱情。

在工作、爱情、社交等等压力之下被迫发朋友圈之前,更有一大把的人正在被迫加班、被迫社交,甚至是被迫努力生存。

生活哪儿有那么多理想可言,想获得成功总得牺牲一些东西。所以在下一次失去朋友圈自由时也别太沮丧,放轻松,你不过是离成人世界中心更近一步了而已。

头图/ 阿仁Aaren

插图/ 《我,到点下班》

「今晚22:22的报时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