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国新办举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检察力量”新闻发布会。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童建明表示,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检察机关始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惩治和预防各类犯罪。2013年1月至今年8月,共批捕各类犯罪嫌疑人812万余人,起诉1357万余人。深入推进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起诉涉黑涉恶犯罪23万余人,有力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高人民检察院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检察长童建明

在积极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方面,童建明介绍,检察机关针对一些涉民企案件既未撤案又未移送审查起诉,长期被“挂案”的问题,组织开展专项清理,为企业解绊、促放手发展。他举例,一家公司涉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骗取税款4万多元,2010年被立案侦查。该案部分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侦查人员没有去进一步查证。2018年有关司法解释将该罪名起刑点提高到5万元,但办案机关仍没有结案。检察机关依法监督撤案。童建明透露,检察机关探索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督促涉案企业作出合规承诺并积极整改,做到保障企业权益与促进守法合规经营并重。此外,还试点整合知识产权刑事、民事、行政检察职能,加大知识产权综合司法保护力度。

在介绍全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方面的工作时,童建明表示,2013年1月至今年8月,检察机关共监督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未立案的17万多件、监督撤销属于轻微违法或经济纠纷等不应当刑事立案而立案的15万多件;对认为确有错误的刑事、民事、行政裁判,分别提出抗诉6.6万件、3.6万件、1500件。针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纸面服刑”“提钱出狱”等问题,创新落实巡回检察制度,把派驻监狱检察改变为“派驻+巡回”检察,更加有力维护“大墙内”的公平正义。

据介绍,最高检还针对维护校园安全、规范公告送达、强化金融监管、加强窨井盖管理、防治虚假诉讼、加强网络治理等,先后向有关部门发出了第1至6号检察建议,促进社会治理。通过发布指导性案例等方式,以案释法,引领社会法治意识。比如“昆山反杀案”,最高检及时作为指导性案例发布,鼓励守法公民与违法犯罪作斗争,促进“法不能向不法低头”深入人心。

童建明介绍,针对一些行政诉讼案件超过诉讼时效或不符合起诉条件被驳回,讼争问题未解,案虽结事难了的状况,深入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促进实现案结事了。仅今年1至8月,就化解行政争议4000多件,其中争议10年以上的200多件。

今年6月15日,党中央专门印发《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时代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的意见》。童建明表示,检察机关将把贯彻落实该意见作为重大责任,不断提升新时代法律监督能力水平,更好地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红星新闻记者 吴阳 北京报道

编辑 谭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