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入围本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主竞赛的影片中,《云霄之上》是一部值得影迷重点关注的国产电影。

中国南方,俊俏的山林和潺潺的流水为这片土地自带了诗情画意的色彩,而当幽幽的山水映在胶片般质感的银幕上,你绝对想象不到,如此诗意的世界竟是和残酷的战争相关联。

《云霄之上》由浙江电影集团和中国美术学院出品,导演刘智海就是中国美术学院影视与动画学院的教授,可以说这部电影将浓郁的江浙山水与美院的艺术气质达到了完美的融合。

最难能可贵的是,《云霄之上》非常大胆地打破了传统战争电影的叙事模式,用极具诗意的镜头语言描绘出山、水、人合一的诗性气质,开辟了诗性战争片创作的先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根据真实历史事件和人物创作,导演没有像常规战争片那样讴歌战争,而是反思战争的残酷及它对于个体的影响,以诗性的表达探讨人与战争的关系,并在个体生命与忠诚信仰的矛盾下,塑造了一群在艰难条件下仍恪守革命信念向死而生的的红军群像。

影片讲述的是刚经历战斗挫折的军人洪启辰,接到了一条赴死的军令,他必须在48小时内炸毁白匪的弹药库。

于是,在尸横遍野的山林中,他独自踏上了一条向死而生的路,在路上不断集结了一些战友,但面对战友们一个个的离去,众人不禁思考赴死的意义。

而这条通往信仰的路,和另一部优秀的战争片《1917》颇有几分相似之处,《1917》讲述的也是年轻士兵在有限时间内前往死亡前线的故事。

除了故事核的相似性外,两部电影在镜头语言上,都是采用长镜头的形式来完整呈现战争的悲壮和个体的渺小,但不同的是,《1917》是借助长镜头的技法实现对电影技术的探索,而《云霄之上》的长镜头则是对电影艺术的诗性探索。

最值得称赞的是,《云霄之上》恐怕是战争片中少有的小成本电影,它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场面、没有任何煽情的戏剧化情节。

但大量的长镜头、黑白的自然光影营造出极具诗性的视听语言,却可以与任何一部制作精良的战争大片相媲美,尽显战争的残酷与悲凉。

而它最具诗性特色的地方,在于电影不曾聚焦于任何一个人物,甚至镜头都有意与主角保持着距离。

按常规来看,刚出场的人物往往都是重点,影片开始于一个无名战士手部的特写,由此拉开电影的第一个长镜头,在黑白的冰冷色调下,远处的篝火却隐约闪烁着微黄的光芒,蔼蔼的雾气弥散在漫山遍野的尸体上方,而这位战士刚从尸体间站起来,又被流弹迅速击中倒下,此后再也没有出现。

影片在开头就营造了战争的悲凉,而故事才刚刚从这朦胧的山水画卷间展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导演在创作时更注重群像的全景式展现,主角洪启辰也只有极少的面部特写,或许到影片结束,我们都难以辨认他们的模样。

而这正如真实的战争一样,只有少数的英雄被铭记,战争背后是更多的普通人,而正是这种去英雄化的手法,真正成就了影片的诗性表达,也实现了创作者的人文关怀。

刘智海导演长期致力于诗性电影的学术研究,而《云霄之上》恰是他多年研究探索的实践成果,也是中国美术学院长期的艺术追求的实现。

这部令人震撼无比的美术画卷,等待你的开启。

- 更多推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