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一木一浮生A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动态

1988年8月,完成一年的援藏工作,我回到北京,此时,万寿路27号院门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工业部”的牌子已经摘掉了。此前的第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撤销电子工业部,组建机械电子工业部。

我回到部里,这时电子工业部已经不存在了,部里的人分家也分得差不多了,一部分人去机械电子工业部,一部分人留在电子工业部改组的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我所在的电子部直属机关党委宣传部这几个人,部长去机械电子工业部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一个老太太退休了,其他几个年轻一点的,一个去了深圳,一个去了机械电子工业部生产司,一个去学校当老师。部长问我想去哪里,我刚回来,一时还不好回答。大家都在分家搬东西,什么照相机、收录机什么的,谁手头上管的谁带走,我手上什么也没有,也没有什么可以带走的。宣传部管着一个图书室,一屋子书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部长说,那么多的书也不好处理,你看看喜欢的拿几本吧。进去翻了翻,都盖着四机部政治部的大印。想想从四机部到电子部,再到机械电子工业部,部机关已经改朝换代几次了。图书室里不少是文革时期还有更早的内部出版发行的理论书籍,如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这种书外面是看不到的。许多书都想拿,多了抱不动,我于是挑了几本拿走。在万寿路电子工业部机关工作一场,能拿走的也就几本书了。

六十年代初,尽管当时社会意识形态相当严厉,但对于学术界还是开了一点口子的。为学习西方经济理论以及社会科学理论,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一批西方经济理论著作和社会科学著作,我从四机部政治部图书室拿出来的,不少就是这个时期出版的,如《西方的没落》、《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价值与资本》、《美国与中国》等等。这些书或者在封面直接印上“内部读物”字样,而且在扉页上专门印上“本书是供内部参考用,写文章引用时务请核对原文,并在注明出处时用原著版本。”可见出版者也是煞费苦心,既要为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资料,又要规避那个年代可能出现的不明风险。文革期间可以理解,一些八十年代出版的书如《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也标上内部参考就有意思了。

与商务印书馆同时,上海人民出版社在六七十年代也出版了一些西方理论著作,我从四机部政治处图书室里也拿了一些,如《现代资本主义》、《日本与美国现代经济关系分析》、《工业化史》等等,同样也在扉页上印上“本书是供内部参考用,写文章引用时务请核对原文,并在注明出处使用原著版本。”这句话,不同的是他们没有在封面印“内部读物”,而是在版权页下方印上“内部发行“字样,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吧。甚至连王亚南的著作《资本论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在1973年出版时,也标注上”内部发行“。

那个年代的“内部读物“或者”内部发行“的书籍,从另一个角度看,是不是和”内部电影“一样,或者和所谓的”特供“一样,也是为少数特殊人群服务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