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学里的老师,是写不出来的,主要因为他们对体制外不了解,了解了也不知道。这篇,也是教大家用宏观知识来为个人所用的经典之作。

大家都知道,因为某些国家发起的贸易战,以及国内制造成本上升导致外企很多工厂转移至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再加上从2020年初开始的新冠疫情,导致目前国际贸易不景气,这对于我们普通职场人来说已经有了很深切的体会,尤其相关行业的从业人员。

这里面三大不景气元素,都有了下一步的趋势变化,只是你不一定能看得出来。我此刻就是来教你如何看的,也是势商的锻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外贸趋势

外贸,欧美对我们收紧,尤其三年前开启的美国关税,导致我们的外贸形势比较严峻。民主党的米国新总统虽然一开始会沿着特总统的思路来,但最终贸易战略和战术上,他都会回归上一次奥期间(2008-2016)的贸易政策。

也就是这方面的外贸对于国内来说,会回暖,不能轻易说美国的惩罚性关税何时取消,但这是趋势,且至少中美贸易会有所好转。这个时间大概从2022年上半年开始。此后,到2023年外贸形势会进一步好转。中欧贸易本来就稍微好一点,届时比中美贸易更活跃。

自然,凡是大的变化,都会显示初期的征兆,比如2021年12月外贸回暖就会初现端倪。以上这是对外贸及其相关行业的职场人来说的,是好兆头。

二,订单转移到了东南亚低成本国家?

欧美建厂、发订单、生产转移到东南亚,这是过去十年就开始进行的动作,但为何持续到现在并没有一个鲜明的结果呢?

主要因为:1)中国是超大型经济体,除了是生产之地,也是巨大的消费市场;2)东南亚以及南亚、拉美等供应链不完整;3)其他低成本国家缺少中国的熟练且勤劳的工人和职业经理人。

现在又有了第4个原因。东南亚、南亚以及拉美的新冠疫情严重。这些国家包括越南、泰国、印度、印尼、菲律宾、巴西等等知名的国家,他们本来是说做好接收来自中国的订单和产业转移的,哪知道防控措施不力、疫苗接种慢、封路封场且常常停工,导致在疫情期间没能接受多少订单转移,且耽搁了欧美的交期需求。

所以,在2009-2021年间,当初强力迁往东南亚等低成本国家的资本和企业,开始后悔了,之前用力过猛,哪知道这些国家不给力,且欧美的企业主和高层职业经理人也感觉到有点误判了趋势。

接下来,根据势商来判断,大致在2022年春天开始,会有一波多年来不常见的外企、外资、外贸订单回流中国的过程

其实这个可以理解,之前持续多年,用力过猛,总要有个反哺的时刻,用来纠正矫枉过正以及一部分误判。

三,国内疫情措施

从2020年2月末开始至今,新冠疫情从最开始的国内第一波严重影响经济尤其外贸,到后面的外国疫情不断肆虐,再到最近几个月,随着对德尔塔变异毒株的担忧,各国延长了关闭边境措施的有效期。我国则更加如此,因为一直是对病毒零容忍。这是好事,但对经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比如外贸和外事的代价会越积越高。

关闭边境措施,伴随着延迟发放签证,会阻碍相关对外业务。企业、国家、地区组织会停止大规模投资。此外,推迟做出对外设厂、发放订单、开分公司的决策。在此背景下,新冠疫情相关的旅行限制措施,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在与日俱增。

尽管美国、欧洲、南美对旅游实施限制的程度较轻,但日本、韩国、东南亚、南亚等地,一般都实行了更加严格的出入境管理和限制,这对商务出行、旅游、投资和高等教育等等活动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对中国而言,很多欧美企业在疫情期间难以购买到中国的商品,尤其找不到负责在中国做采购和供应商开发、管理以及接单的人员。企业外派自己的员工来中国,很是困难。比如,旅客入境中国,需得到政府的特别批准,获得签证的人必须接受隔离。

虽然一般隔离14天,但在有些地方和重点城市,隔离期可能长达28天,就一个月了。在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所做的调查中,近30%的受访会员企业表示,曾因高管不在中国而推迟或取消做出重要的商业决定。根据美国商会的统计,很多企业因为商业签证签发不足,导致大型项目数量减少。不少外资企业也无法派出自己的工程师来中国出差,导致相关建设工作或生产线变动的延迟。

还有很多欧美企业多年来一直从中国采购商品,但在新冠疫情暴发后,他们负责中国业务的经理无法进入中国,便将订单转往了越南和东南亚。哪知道效果并不好,单价也不便宜,交期又长,还随时停止生产,导致很多违约现象。比如在印度,大量的订单不能被履约,甚至无故被取消,而不是延后交货。

因此,由新冠疫情引起的跨境旅行和贸易的壁垒,对各行各业尤其外贸、进口和旅游、投资都造成了很多麻烦,包括港口堵塞、航运成本飙升甚至地缘政治局势的紧张。

我国新冠防范措施更加严格些,但根据全球和国内疫情形势来判断,预计在冬奥会时会试着开始逐步放开。

有人问,啥冬奥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2年初的冬奥会,时间在2月4号到20号。实际上2月4号是个大年初四,也是立春,好日子。但你要有势商,真的放开出入境的尝试,会在元旦前后开始

四,月薪2万的工作机会

以上三个元素的分析,将三个趋势判断的交集这么一整理,可以看出来2022年是个好年头,从元旦开始。

这对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我只取其中的一点,直接帮助低薪、要转行的读者和群友。以上判断的这个始于2022年初的外贸回暖、外资回流、进出口限制措施放开等等,会在多个行业产生新的工作岗位,这里面最缺的人才之一,叫做外资IPO的人才

注意下,这个IPO非彼IPO,不是首次上市发行股票筹资的那个,而是国际采购中心的意思,英文标准地来说是International Purchasing Office,指国际采购办公室,也叫国际采购办事处。

这波还没发生的回暖,预计会跟我当初二十年前进上海后类似,不叫回光返照,而是历史的重复,只不过这次进来的外企更加优质。对于外企的优化过程和原理,大家看下这两篇《疫情下的2020年中,接下来的就业机会(外企篇)》《我为什么推荐大家进上海?》。

对于1)在老家此时月薪几千块的群友如果你能出来,或者对于2)全国各地具有本科学历的低薪人员且家里同意你去一线城市,或者对于3)大专学历一直因为学历工资上不去的人,或者对于4)看了我的这篇文章《二本机械、生化环材等劝退专业,如何在毕业3年时达成年薪30万?》完成第一步进台企实现初步月薪一万的人,如果你们愿意的话,此刻可以准备冲击第二步也就是月薪2万了。

具体方法就是:猛投简历并进入北上广深的全球采购中心(IPO),目标月薪2万。

IPO的职位有很多种,包括采购、翻译、质量、项目、工程、研发、生产、关务、进出口、财务、人事、行政、外贸、内销、商务、品牌等,甚至你直接投递办公室经理、总监,成为中方一把手都可以。不管什么职位,投了再说,非管理岗位你开价2万,主管岗位你开价4万即可。

这里面有很多原理,主要因为IPO并不是大公司,甚至更主要是外商办事处,所以企业的实体规模不大,一般50人以下,各方面的支持力道就不大,很可能你入职后一人多劳。但是高薪原理是哪里来的呢?

同样是3个岗位1个人做,外国人愿意花2倍甚至3倍工资招1个人;国内私企民企等内资企业只愿意出1倍的工资让你1个人做3个人的活。

没办法,并不是外国人多么友善,只是他们市场经济的经验更成熟,让你感觉到了资本家的仁慈。

实际上我当初来到上海后的两次月薪翻番,都是这么来的:

  • 第一次,是从台企基本工资5千(含加班费后8千),跳到一家港美合资的采购中心(IPO),实现月薪1万;
  • 一年后,又从这家IPO,跳到美国独资企业的亚太总部的采购中心(IPO),实现月薪2万;
  • 只不过第二次那个IPO(总计50人),在亚太/中国总部兼中国研发中心(总计2000人)之内。

以上从原理到方法我都告诉大家了,就差嚼碎了喂给你了。为了怕你不会嚼碎,我列图如下。

打开招聘网站,选好一线城市,然后直接点击“搜素”,接着在“企业性质”里面选择“外商办事处”,大概会出来单独的采购中心(IPO)的职位1千来个,你慢慢挨个挑吧,合适的直接投;投光了,则增加第二个企业性质“外商(欧美)”,好家伙,这会多出来5万个职位;继续,增加“外商(非欧美)”,又多出来了5万个职位;继续,你还不够,增加第四个企业性质“合资”,再来5万个职位。

我不信15万个职位你挑不到一家愿意月薪2万来录取你的,恐怕3万、5万都不在话下。

当然,如果你执着于IPO里的采购职位,则关键字输入“采购”,以上所有职位数大致变成了原来的1/10,也就是最多15000个采购岗位在招人,也足够送你进入月薪2-4万的行列了。这些IPO岗位中,最核心的工作叫做Sourcing Engineer,你记住即可,连面试方法我都语音讲解了一个多小时了,《如何参加外企采购工程师(Sourcing Engineer)的面试?》。

以上,还有人看不懂,我随便搜“外商办事处”来一个职位吧,如下,实际上就服装采购员,你直接开价2万即可,低于这个数没必要去参加面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进更大的IPO,那你继续增加“外商(欧美)”即可,这就多了,数万个职位,比如我只选采购,也八九千个职位了。那些知名的企业,苹果、亚马逊、博世、百盛、百威、德尔福、麦格纳等等,就开始出现了。

不要担心你那些“我学历只有大专”“我才自考本科”“我才月薪3千”“我不敢投递”“万一叫我面试怎么办”“工作我不曾做过呀”“怎么面试”......

你投了再说,看在钱的份上。又没让你杀人放火,是送你进入高薪,怕高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