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但有些时候,妈妈的“非爱行为”会打着母爱的名义伤害孩子,以下4种危险的“母爱”,千万要警惕。

作者丨夏天

前几天,我在知乎上看到一个让人特别心酸的帖子:

一个单亲妈妈把儿子当成了自己的全世界。

她倾尽全力地照顾、培养自己的儿子:

为了儿子的安全,她从来没有让儿子自己上下学,哪怕儿子已经是一个高中生了,她也依旧坚持接送; 为了儿子的学习,她会买两本一模一样的习题,每天和儿子一起做题; 她怕儿子影响学习,不准儿子参加同学聚会,也不准儿子去游乐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她历尽千辛万苦,把儿子送进国外的一所知名大学。

可她的爱,虽然让儿子变得很优秀,却也让儿子的内心很痛苦。

儿子在知乎上控诉道:

“我妈很爱我,但是不断伤害我,导致我现在通过疏远她而伤害她,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太痛苦了!我该怎么办?”

纪伯伦曾说过一句话:

人的嘴唇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妈妈。

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妈妈的爱是孩子最深的渴望。

可是在这个男孩眼里,妈妈却成了自己最想躲避的人,她的爱把自己刺得遍体鳞伤。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非爱行为”,意思是说:

“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但妈妈的行为并不都是爱孩子的。”

看完下面这几个孩子的故事,也许我们能找到有些母爱会伤人的真正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附加条件的母爱

折断了孩子的翅膀

两年前,有一则特别让人心痛的新闻。

一个高三男生,给妈妈发了几张自己的自拍照,并告诉妈妈:

“虽然很自私,但我希望你能记住我的模样,真的很幸运遇到你这样的妈妈,您的恩情,我来世再还吧。”

几秒钟后,男孩纵身一跃,跳入了黄河。

妈妈接到警察的电话后,赶到现场,撕心裂肺地痛哭。

她怎么都想不通,为什么跟自己相依为命,优秀又懂事的儿子会选择走上这条路?

母子二人最后的聊天记录,给出了答案。

原来男孩因为考试没考好被妈妈训斥,他给妈妈发到:

“都是我的错,我不该活在这个世上。” “以后用不着你付出了,你的钱我一分也不会用了。” “我真的想好好学,考个好大学,希望这个愿望,下辈子可以实现吧,我爱你,下辈子,别做我妈了,太累了。”

男孩最后发给妈妈的每一条信息,其实都是在向妈妈求救。

男孩因为学习的压力和痛苦,已经处在了崩溃的边缘。

男孩希望妈妈看见他的疲惫和痛苦,希望妈妈无条件地关心他、爱他,而不是只关心他的学习,他的成绩。

然而,妈妈完全体会不到男孩的情绪异常,依旧苦苦规劝儿子以学业为重:

“妈妈因你考到外高而荣幸,我希望你这次也争取轰动一哈周边的这几个学生,老师说了,你学习如果用心了,没问题,你是聪明的娃娃。”

最终,妈妈的回复,浇灭了男孩心里最后一丝希望,他做了一个最极端的选择。

一个妈妈对孩子的爱本应该是无条件的,是“无论你好与不好,我都爱你”。

如果妈妈的爱有了附加条件,孩子就会不停的怀疑:

“妈妈到底爱的是我,还是学习好的我、听话的我、懂事的我......”

为了得到妈妈的爱,孩子也会不停的证明自己。

一旦证明不了,孩子就会觉得自己“不配被爱”,自暴自弃,甚至采用极端行为否定自己的价值。

美国心理学家也曾通过追踪发现:

那些能够自我实现的人,通常都在童年时期得到了父母无条件的爱。

妈妈的接纳和认同,才能让孩子的内心充满安全感和力量感。

无条件的爱才是对孩子的滋养,有条件的爱是对孩子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原则的母爱

只会养出没有底线的孩子

前段时间,河南洛阳发生了一件让人很气愤的事情。

一位妈妈带孩子去电影院看电影。

结果孩子不老老实实地坐着,却跑到电影屏幕下方不停地用手拍打屏幕。

而孩子的妈妈也一直没有阻止孩子的不当行为。

当影院的工作人员进来制止时,电影屏幕已经被破坏。

影院的工作人员只好找到孩子的妈妈,想跟妈妈协商一下赔偿的问题。

然而,妈妈不但拒绝赔偿,还倒打一耙,说影院并没有提前告知电影屏幕是不可触碰和拍打的,而且影院的行为让孩子的身心受到了影响。

李玫瑾曾说过:

孩子的问题折射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父母没有原则,不给孩子立规矩,孩子就永远不会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孩子做错事,父母不及时管教,一味地姑息和纵容孩子,很可能会害了孩子。

还记得无恶不作的孙小果吗?

他第一次作恶,是伙同四名男子对路边两个无辜姑娘实施轮奸。

他的妈妈为了帮他逃脱罪责,将他的出生日期从1975年改成1977年,只判了三年有期徒刑。

接着,孙小果的妈妈又用假病历保外就医,使得孙小果没有入狱一天。

尝到了母亲包庇袒护的甜头,孙小果更加肆无忌惮。

他开赌场、放高利贷、非法拘禁、公然斗殴、强奸妇女,作恶行为令人发指,直到1988年,他被判处死刑。

然而,孙小果的妈妈依旧没有放弃营救儿子,她拉关系、找人情、成功将儿子从“死刑犯”拉了回来。

而被妈妈一路“保驾护航”的孙小果依旧恶性不改,再次犯案。

去年2月,孙小果终于被执行死刑。

真是应了那句话:

没有原则的溺爱孩子,是父母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如果父母从小就不断地姑息、迁就、纵容、包庇孩子的错误,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丧失底线,一错再错,直到毁了孩子的一生。

父母没有原则的爱,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度包办的母爱

禁锢了孩子的未来

刚开学没几天,一位小学二年级的班主任收到了一位妈妈的信息:

“孩子现在还小,做不了卫生,如果要做卫生可以请家长过来打扫卫生,我跟孩子爸会过来打扫的,麻烦老师不要让我家孩子打扫。 家里就他一个男娃子,爷爷奶奶都很宝贝的。”

看完这条信息,我真的是哭笑不得。

都说,父母之爱子当为之计深远。

小时候心疼孩子,过分包办孩子的一切,看起来是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让孩子永远也长不大。

几年前,一位29岁的男子匡正轩就将自己的父母告上法庭。

他对记者说:

希望国家出台一个明确的法律,不要老是说孩子到了18岁就可以不养了,如果孩子没有能力,父母就应该一直养下去,父母有“不养之罪”。

养儿29年,不但没有得到儿子的感恩,反而被儿子告上法庭,真的是父母的失败,家庭教育的悲哀。

其实,匡正轩之所以变成这样,都是父母惯出来的。

匡正轩的妈妈从小就很溺爱他,从来不让他做任何家务;

爸爸想让他帮自己做点事,妈妈也总会替儿子推开。

他的家庭其实很贫困,但匡正轩从小到大的所有要求,妈妈都尽力去满足。

就这样,匡正轩在妈妈的溺爱和包办下,渐渐养成了依赖父母的坏习惯。

他心安理得地拒绝长大,拒绝承担自己本应该承担的责任。

最后把啃老当成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把自己变成一个“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巨婴”。

杨澜曾经说过:

“一个妈妈最大的成功,就是让你的孩子成功地离开你。 妈妈最终要放手,最终要让他走向自己的世界,成就他自己的人生,这才是母爱最伟大的地方。”

父母不可能陪孩子一辈子,也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

过度的包办,剥夺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相当于砍断了孩子的手脚,禁锢了孩子的未来。

真的爱孩子,就要舍得用他们,舍得让他们吃苦,舍得让他们跌倒。

只有给孩子探索、尝试、吃苦、甚至是受伤的机会,孩子才能学会独立,学会勇敢承担。

牺牲感自我的母爱

带给孩子的只有痛苦

还记得《最好的我们》里的余淮吗?

他的妈妈经常向他哭诉:

“我这都是为了谁,你看看这身衣服,我穿了多少年了,我难道不想穿一件新衣服吗?” “你爸爸一个人在非洲那么多年了,辛辛苦苦干活,还不是为了你。”

妈妈的话,成了压在余淮心上的大石头。

结果,本是学霸的余淮,一到重要的考试就因为焦虑而发挥失常。

曾奇峰老师在《幻想即现实》中说:

“那些不那么会做父母的人,把自己弄的惨兮兮的。 他们会对孩子说:为了你,我舍不得吃,舍不得穿,拼命的工作,等等。 他们这样做,实际上是想操控孩子。 使孩子丧失维护自己权利的伦理立场和道德勇气。 对父母哪怕是无理的要求,都会无条件的服从。”

父母想要以“牺牲感”引发孩子的“愧疚感”,其实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心理学家李雪说: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因为,父母的‘牺牲感’带给孩子的不是内心的温暖和感动,而是痛苦的内疚和永远摆脱不了的噩梦。”

周星驰曾讲过自己的经历。

小时候,因为家境贫困,周星驰的妈妈总把肉夹给他吃。

可是,周星驰每一次都会把肉放进嘴里咬一遍再吐出来。

有一次,妈妈借钱买了一只鸡腿给周星驰吃。

周星驰吵着说鸡腿不好吃,然后丢到了地上。

妈妈觉得周星驰不知好歹,辜负了自己的心意,很生气地打了周星驰一顿。

周星驰成年后,在一次采访中反问妈妈:

“你真的不知道吗? 我是故意把鸡腿弄脏的,因为我知道你舍不得丢掉,只有这样,你才能吃到鸡腿。”

现实中,这样愿意为孩子“牺牲自我”的妈妈还有很多。

妈妈以为把孩子的快乐凌驾于自己的痛苦之上,是对孩子的爱。

殊不知,这种被迫的、扭曲的、拧巴的爱,带给孩子的并不是快乐,而是愧疚、压抑和痛苦。

《春潮》里有句台词:

“你什么时候才能明白,家庭不是战场,你的胜利也不是荣耀。”

妈妈对子女付出的感情,应该是发自内心的爱的表达。

只有给孩子最质朴最无私的爱,孩子才能愉快地接受,真心地感恩。

尹建莉曾说过:

“父母之爱都深如大海,但有质量差别。 决定质量高低的,不是父母的学历,收入地位等,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水平。”

这些“非爱行为”或多或少地都会出现在每一个妈妈身上。

想要减少对孩子的伤害,我们就要时刻警惕,时刻反省自己的行为。

点个赞吧,给孩子一份恰如其分的爱,才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