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月夜,我总是喜欢对着深邃夜空中的明月在心中发出“苏轼式”的提问:

“广寒仙子(嫦娥),且问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寒仙子(嫦娥)

也许,是真的有些惦记清冷月宫中的嫦娥吧,毕竟秋月如水,皎洁越显孤冷,生活在神话故事里的嫦娥如果真的存在的话,那么高悬高空的明月,真的是深寒无比啊。

尽管,人类科技发展对太空的探索,使得嫦娥奔月这样的故事在今天再已不是遥不可及的神话,然而对于中秋月的这种独特感情,从小至大都未从改变分毫。

▌中秋话《嫦娥奔月》,还记得小时候看过的“皮影戏”吗?

中秋月夜“苏轼式”的问月情感,这主要源于很小的时候我在露天戏台看过的一次有关《嫦娥奔月》的皮影戏,也许是皮影戏这种表现载体更符合小朋友们的视觉和感官冲击吧,换句话说便是更适合小朋友们入戏很深吧。

  • 皮影戏是怎么一出戏?

论皮影戏的发展,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史书记载,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在元代时期,皮影戏还传至西亚和欧洲。想必,如果是曾经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人,皮影戏应该不会算太陌生。而现在中国的皮影戏,是被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录入和加以保护的

▲皮影戏

皮影戏的表演形式比较独特,它是一种以皮制或纸制的彩色影偶作为形象,并伴随音乐和演唱同步进行。在表演的时候,由皮影艺人在幕后通过木杆对影偶进行操控,并通过光线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创造出栩栩如生的动态形象。据说,一些身怀绝技的皮偶艺人,一个人可以在幕后同时操控多个影偶,并配合多种变声,以及真假声转换,实现不同角色间的切换,而且还能演奏出不同的乐器。关于皮影的雕刻,这些影人并非简单的剪影,而是有十二到二十四个可活动的关节,真的是技艺精绝!

总之,从看完《嫦娥奔月》的皮影戏那时候起,我深信,高悬于夜空中的月亮中,有一座辉煌无比的巍峨宫殿,可惜,琼楼玉宇,宫殿虽大,里面只住了一位美丽的仙子嫦娥,另外还有一颗桂树,以及一只小白兔。高冷的太过孤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皮影戏《嫦娥奔月》

  • 嫦娥为何会选择呆在月宫里?

嫦娥为何要选择奔月而孤零零一个人呆在月宫里呢?

虽然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不乏数个版本,据我所知至少不下四个版本,如“被逼无奈版”,“抛夫独吞版”,“拯救黎民版”,“后羿不忠版”,而我小时候看过的《嫦娥奔月》的皮影戏,故事内容却是无比的凄美。

当时的皮影戏里,故事情节是这样的:

远古时期,有个有穷国,后羿是这里的国王。他天生神力,勇武善射,但性格暴躁,常常滥施暴政于百姓,因此弄得人们怨声载道。后来,贪恋国王权威的后羿,他希望自己可以一直长生不老下去,于是,就从西王母那里弄来了可以得道成仙的一粒仙丹。这事被美丽的妻子嫦娥得知,她为了百姓们免受后羿长期的残暴统治,于是就偷偷吞服了那粒仙药,并化作仙女向月亮的方向一直飞啊飞,最后飞到月宫成了月神。
然而,后羿虽然对待百姓暴虐,但对嫦娥的感情还是蛮深的。后羿深感自己的贪心害了自己最心爱的人,每日也是望月哀叹,而在月宫的嫦娥,到了月宫后,她也逐渐为自己的鲁莽生起些许悔意,毕竟广寒宫的清冷可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纵然是神仙,一个人孤零零的世界,也是够清静的透心凉,而且这样的生活要一直过下去,直到无穷无尽,寿与天齐。

▲嫦娥奔月

于是,倍感孤独的嫦娥,她向人间的丈夫后羿诉说了自己的懊悔:

“明天乃月圆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团团如圆月形状,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后再连续呼唤我的名字。三更时分,我就可以回家来了。”

第二天,后羿照着嫦娥的说法这么做了。果然嫦娥从月中飞出,由此夫妻团聚。

此后,人们每逢中秋节,必家家做月饼一为感念嫦娥舍弃自己的幸福救黎民于水火的恩德,二为借着中秋月圆之天相寓意夫妻团圆之美好寓意

▲中秋吃月饼习俗

中秋思考:月宫里的嫦娥仙子是他类文明?还是古人杜撰?

那到底月宫里有没有嫦娥呢?至少以人类目前的登月科技,嫦娥倒是还没有发现,但在古人的典籍中却被多处提及,但出处多引自《归藏》。

如齐梁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里提到:“《归藏》之经,大明迂怪,乃称羿毙十日,嫦娥奔月。”南朝宋时期文学家谢庄也在《月赋》提到嫦娥的地方作了解说:“常娥,羿妻也。《归藏》曰:昔常娥以不死之药奔月。”

那《归藏》又为何书呢?《归藏》是我国远古时期的文化典籍,与历史上流传的《连山》与《周易》同为三易之一。《周礼·春官》曰:“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下奇书《归藏》

相传,《归藏》有四千三百言,内容以坤卦为首,万物皆归藏于地。而且每一象皆以“气”为主。天气为归,地气为藏,木气为生,风气为动,火气为长,水气为育,山气为止,金气为杀。遗憾的是,这部书多已失传,保留下来的,也只剩六十四卦的卦名。而又有人说,《归藏》应该不是失传,应该是更名被改成别的易学书籍了吧。

总之,古人所传《嫦娥奔月》的故事,今日,虽有历史可考其出处,但要窥得其真貌还有待史学家们进一步去研究。

▲中秋月圆话《嫦娥奔月》

结语:

中秋时节,皎洁的圆月给人无尽遐想,我想到《嫦娥奔月》,想到中华文明象征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儿时的皮影戏,当然,更在畅想,关于皮影戏里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是那个时代真的有超越现代人的科技出现,并可以支持嫦娥奔月,还是这完全就是一场虚无缥缈的上古之人臆想中的美好杜撰呢?深邃宇宙的奥秘,究竟有多少有待揭开呢?对这一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呢?不妨一起探讨!

『文/淳帧通安,笔名宏罗,本文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欢迎留言、探讨,感恩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