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修订博士研究生毕业要求,两校正式删除了博士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的强制性要求

据不完全统计,此前,已有包括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高校明确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

2021年9月1日,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了最新的《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在这份新规中,删掉了2017版“就读博士期间,应在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的表述,转而以更多种形式的创造性成果来衡量博士生的学业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1年9月8日,贵州大学官网公布了《贵州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办法》(2021年修订版),新办法删除了要求硕博研究生必须发表学术论文才能毕业的规定。不过,学校层面虽然废止了,学院还是有一定的要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9年4月,清华大学公布了2018~2019学年度第16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规定》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

2020年6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九届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第十七次会议在广泛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研究生院制定了《研究生申请博士学位创新成果评价规定》。明确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相关学术成果是学位论文评价的重要支撑和参考,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

2020年12月,华东师范大学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研究生教育大会。部署改革任务,出台研究生卓越育人工作方案,发布九大行动计划。其中包含不对博士生科研发表作统一要求;促进按期毕业;强化按期毕业情况在院系、导师考核评估中的作用等。明确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相关学术成果是学位论文评价的重要支撑和参考,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

2021年5月,中国政法大学通过《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研究生高水平学术成果评审认定办法》。该办法第一条规定“博士研究生(含留学生)在向各培养单位递交毕业和学位申请材料前,应当提交一篇符合学术规范的高水平学术成果,成果的正文不少于 10000 个汉字或 8000 个外文单词。提交评价的学术成果如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发表的,每篇成果的正文不少于 8000 个汉字或 6000 个外文单词。”

2020年2月,中明确提出:本科生、研究生申请学位和毕业考核不与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情况简单挂钩。特别是自破“五唯”以来,已有多个重磅文件明确规定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论文不再作为毕业唯一要求可谓是大势所趋。除以上高校,广西大学等多所大学也跟进并出台了相关政策。可以预测,后面将会有更多的高校出台相关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2月,教育部科技部印发《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论文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

不过,对于博士研究生来讲,“论文脱钩”,毕业标准是降低了还是提高了呢?

对于苦苦未能发表SCI论文的博士生来说,再也不用为发表SCI论文劳神费力,看似毕业难度降低、学位授予标准放松了。

可能并不是这样。

其实,教育部发布的 《关于规范高等学校SCI论文相关指标使用树立正确评价导向的若干意见》 中还有另外一条:“加强对学位论文的质量审核,结合学科特点等合理设置学位授予的质量标准”。

有破也有立。“发表论文数量不再作为申请博士学位的限制性条件”,不代表没有评价依据。SCI论文不作硬性要求,新的“质量标准”自然也要立起来。

北航的《评价规定》中,同时也明确了,建立创新成果评议、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和答辩评定三级评价机制,并将通过导师评阅意见、答辩委员会专家名单和答辩决议书编入学位论文的方式,强化监督。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创新”、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

《评价规定》还进一步明确了导师、学院在研究生培养和质量把关中的主体责任,同时赋予学院更多的自主权。

看似降低了难度,其实提高了标准,为了更好的回归学术科研的本质,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和灵活性。

难度提高还是降低每人感受还不一样,但有一点可以明确:

以后导师话语权更大了。

目前科研领域的浮躁之风与“唯论文、唯SCI”脱不了干系,但没了SCI、论文这些可以直接量化的指标,更要谨防出现“唯导师”、“唯圈子”。

无论如何,破除学术评价“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建立正确的学术评价制度,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任重而道远。

版权声明

本文来源:科研大匠、上海交通大学、贵州大学等官网,版 权属于原作者,仅用于学术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