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哲思为文

言恭达

在中国佛家境界中,圆融的境界是一种圆满的圣境,是最后的正果,上上的境界。这种圆融的境界是书法艺术的“华严境界”,它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所讲的光明妙境,是一种“道”的显现。圆融应该是道法自然式的终极境界。所以说书法的终极境界是一种自然圆满,得大自在之所在,达到心手双畅、翰逸神飞的境界。

大凡从事书法的人,要求他的文化心理境界即书法心态须努力做到“四净”,即净心、净目、净耳、净手。唐代大画家王维提出“审象于净心”。净心,既与禅宗思想相通,又吸收老子的“涤除玄鉴”和庄子的“虚静”思想,强调审美观照中的虚静心态,抛弃一切杂念,达到精神的宁静与纯粹。“净”正是扎在“静”的根基里。

严羽《沧浪诗话》中评说:“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历代书家论书讲妙悟,品神韵,论理情,更须随时代。“笔墨当随时代”,最重要的是从作品的线条笔墨中所透析的文采精神是时代的,是时代特质的提纯与铸造。

“书者,心之迹也。”蜕庵太师云:“书道如参禅,透一关,又一关,以悟为贵。”所谓“悟”者,涣然冰释,豁然贯通是也。这是一种厚积薄发的境界,是从内心深处爆发出来的一种创作灵感。数十年来学书体会最深的则是“悟道”。书须靠“悟性”之发轫。按米芾所说书家要追求“随意落笔,皆得自然,备其古雅”的理想境界。

笔法、线条和诗律韵致的交响,这是经历人世沧桑后禅修外化为鲜活的生命,既丰富又简约。禅是心境,是生活态度,是对纯净与智慧的追求。尤其诗书中留白造虚的玄妙,以人文的本真,还原为对美的原始冲动和对世界的善待,呈现出朴素的大美。诗书合一的生命感悟,锤炼到终端的就是那充满个性的墨线与诗韵。看似静穆却张扬,看似平淡却浓烈。当世界华美的叶片在热闹中落尽,生命的脉络才历历可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