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到过中秋

很多人就立即想到

赏月和吃月饼

然而在我们达州

传统中秋节

你都知道吗

一件事:吃糍粑

风徐月皎山依旧,桂醑醇香浸满秋。现在很多人一说到中秋节就立马想到吃月饼、赏月。每到农历八月十五前,街上各大商店也是各种口感的月饼琳琅满目,让人食欲满满。其实,达州人的传统中秋节食材却不是月饼,而是糍粑,吃月饼也只不过是近几十年才兴起的事儿。80年代至90年代出生的农村人应该还懂得,而在城市中长大的很多年轻人却并不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糍粑又是怎样做出来的呢?

当然,俗话说:十里不同天,各地有各地揣糍粑的习惯,以下为达州其中一地的习惯。

一、材料和工具

酒米(糯米)、蒸子(达州话没有后鼻音,读:镇子)、碓窝、碓窝棒(有的地方使用木竹棍)、木棍(竹棍)。

二、泡酒米

要选择上等的酒米,在中秋节前夜,即农历八月十四夜间用冷水浸泡,这样才能保证泡透。

三、蒸酒米

首先将发泡的酒米用筲箕将多余的水沥干,第二步将蒸子放在有水的锅里盖上盖把水烧开,这个环节称之为“上汽”,然后再将酒米放进蒸子中猛火蒸熟。

四、揣糍粑:

揣糍粑也称之为“打糍粑”,而从肢体动作上揣糍粑更名副其实。由于熟酒米越揣黏性越高,因此在揣糍粑的时候,需要两个人此起彼落地默契配合。要不然,不是粘在碓窝棒上甩不掉,就是有被摔倒地上的风险。其中一个人用碓窝棒揣,另一个人则在碓窝棒提起的时候用棍子将酒米往下压。

五、成品成型:

将揣细揣糯的糍粑,拿出来放在平整的器物,如簸箕或者是面板上,然后做成圆饼进行干燥。而在放置糍粑前,板上要抹上米粉,一般不使用面粉,面粉太细,遇水会形成一层封闭的膜,糍粑内部水分不易会发,导致变质。

六、引申:

在中秋节当日吃的并不是被制作成的圆饼,而是将揣好糍粑直接捏成团吃。在吃的时候,可以蘸白糖,也可以蘸红糖、蜂蜜,以及豆类、果仁熟粉等。

二件事:中秋赏月

每逢 中秋 来临,赏月谈月便成为人们久谈不衰的话题。追溯来历,据《长安玩月诗序》记载:"秋之于时,后夏先冬;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之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魄圆。也就是说,八月十五在秋季八月中间,故曰“中秋”。

从时令上说,中秋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这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描绘。从渊源上说,中秋又是"祭月节",它源于远古人类对自然的崇拜。古代帝王的礼制中有春秋二祭,即:春祭日,秋祭月。

从科学来看,秋季地球与太阳的倾斜度加大,中国大地上空的暖湿空气逐渐消退,而此时,西北风还很微弱。如此,湿气已去,沙尘未起,空气即显得格外清新,天空特别洁净,月亮看上去既圆又大,是赏月的最佳时节。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盛于唐宋,宋代民间中秋赏月之风更加兴盛,明清以后,每逢中秋,一轮圆月东升时,人们便在庭院、楼台上,摆出月饼、柚子、石榴、芋头、核桃、花生、西瓜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直到皓月当空,再分食供月果品,其乐融融。

责任编辑:李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