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哔哩哔哩】授权转载,微信公众号ID:bilibiliwx

对于很多网友来说,央视版的四大名著电视剧播出时,他们还没有出生。

但在B站,它们可是广受追捧的大部头。不仅有成年人重温儿时记忆,也有00后的同学慕名前来欣赏经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弹幕里有这样的感叹:“最好的电视剧,就是能在几十年后,在年轻人的爱好中破亿。”

在B站看央视四大名著的电视剧,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感觉?

有些奔着鬼畜、轻松一笑的网友,最后发现,配合弹幕食用的名著更让人看得入迷。

在《红楼梦》的弹幕区里,网友们会在名场面,齐刷刷地把台词打在公屏上。

贾宝玉和林黛玉初见的那句“这个妹妹我见过”一出现,弹幕就变成一片喜庆的海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红楼梦》王熙凤出场的片段,弹幕还贴满了原著的人物描写:“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让读者感受到影像与文字的呼应。

除了那些刻进DNA里的对白,弹幕也有很多随着剧情推进的讨论。

黛玉进贾府时,和贾母相拥恸哭,整府人也都哭成一片。

在感伤的气氛中,热心网友开始在弹幕中讨论起林黛玉的身世来。

除了通过弹幕实现跨越时间空间的交流和陪伴, 在B站也有另一种同样真诚不造作的团建形式。

向下滑动页面,评论区就有一大批被影视剧中的内容所感染,纷纷寻找同好亲人的网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评论区给文字提供了更大的展示空间,才华横溢的网友更是抑制不住自己的表达欲,带来更多的惊喜。

四大名著影视剧下方的评论区,甚至有爱好者开启学术论文模式,基于自己的理解,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剧情,解读人物性格。

在《三国演义》秋风五丈原一集的评论区,就有人用肺腑之言抒发对诸葛孔明的敬意。

下划图片查看完整评论

还有人从电视剧走向正史,通过考据史书,发现了深藏在老三国中的奥秘。

随着评论的不断累积,这些内容早已跳出电视剧的限制,持续不断地拓展信息的边界。

B站网友对古典名著热爱与好奇,不仅限于影视剧。

许多讲解文学名著或古典诗词的视频,也吸引了五湖四海的同学,主动搬好小板凳前来听课。

UP主@西竹书院杨宁老师的文学理论课堂,名字看似枯燥,播放量却突破了200万。

有的同学不仅担任“课代表”整理课堂板书笔记,就连重点都帮你画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叶嘉莹先生的诗词课里,有的同学拿出了小笔小本,一边听讲一边做记录。

下划图片查看完整评论

在B站纪录片频道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中,有的同学将思辨性发挥到极致,关于历史人物的讨论热烈,盖楼盖到200多层。

在弹幕和评论区,除了分享资源与抒发感想之外,许多小伙伴也冲在创作的第一线。

UP主@戴建业老师不久前发布了一部规范格律的教学视频。

同学们纷纷尝试押韵、对偶,在评论区晒出自己创作的古体诗。

艺术源于生活,有的同学和蚊子斗争了一整夜,被蚊子折磨得难以入眠。

失眠的他没有情绪失控,而是静下心,把这个有意义的夜晚用古诗的形式定格下来。

在诗的结尾,仿佛看到他双手合十,虔诚祈祷,“恳请勿来扰,相忘天地间”。

戴老师发起的“写诗鬼才”活动,至今每天都有许多年轻朋友们接力投稿。

有同学看到评论区俊采星驰的场景,兴奋地感叹,仿佛穿越回文人墨客吟诗作对的时代。

B站用户对古典名著、古诗词这些传统文化题材的钟爱,其实有迹可循。

作为B站的镇站之宝,古筝版《千本樱》已有近5000万点击量。

曾在视频弹幕中如瀑布般刷屏的填词作品,仍然在评论区口口相传。

对古风的喜爱,就这样流传了若干年,从未断绝。

更难得的是,我们看到了年轻的作者们将个人理解融进经典作品的努力。

最近,余梓桾和张子薇的《戏歌》舞台,登上了B站原创音乐综艺《我的音乐你听吗》。这场中国风的表演,加上女真族牛角匏、西藏唱钵等乐器,充满了民族的厚重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在B站追四大名著,有啥不一样?

观众纷纷感叹这是“降维打击”“总决赛水平”。

“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

这是管道升为赵孟頫写的《我侬词》,传达的是女子不卑不亢的情深意笃。

“捏一堆泥,捏一个你,护着两手颤抖的我。”

这是今人的深情对唱,讲述的是在相互连接的信念里共悲喜的江湖故事。

除了歌词化用赵孟頫和管道升的典故,弹幕中还出现了贾宝玉林黛玉、干将莫邪等名字,这些都是观众对于这段爱情故事的想象。

两位歌者就这样将历史揉进艺术里,一种宏大的历史感自苍茫大地上拂过,远远的有流水声传来。

有语文课上的日子,可能是很多人接触古诗文最多的一段时光。有人曾开玩笑说,高考就是自己的文化高光时刻。

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作,就在这共同的成长经历中,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白月光。谁还没有在作文才思枯竭的时候,求助过李白杜甫呢?

而有的UP主争当破壁机,为传统文化赋予流行元素,以不同的传播方式实现文化传承。

UP主@拯救世界的狗子@催化清雨用苏轼的诗词给流行歌曲《起风了》填词,引来一大批“当代词人”驻足围观。

弹幕区检索大师及时出现,在快节奏的旋律中,依次定位那些上学时绞尽脑汁背诵的诗词。

有了弹幕助力,参加诗词大会也能一站到底。

如今,这些经典作品摇身化作一部音乐创作的只言片语,附带了作者的心情与思索,顺着如风般的歌声穿越千年。

当然,评论区里也少不了热心听众,仅靠自己的联想就整理出十几首蕴藏在歌中的词作。

从流行歌曲的民乐版本,到四大名著影视剧的全新解读......

在表面的喧闹之下,那些覆盖全屏的弹幕和数以百字评论,都是一段与传统文化跨时空的离线对话,是一个个鲜活个体成熟思考下的独特艺术形式。

在B站,依然有许多年轻人保持着很好的学习动力和表达能力。

他们用各自的表达方式在弹幕和评论区留下足迹:我可以是默默分享的一份子,也可以是热烈讨论的那一个。

【作者 | 苏西 当垆 编辑 | 语境】

你在B站追过哪部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