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资源免费送

凌晨四点,19岁高三男生从9楼一跃而下。男生因玩手机被爸爸骂,一气之下跳楼。凌晨五点被发现时,他已不幸身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凌晨4点, 19岁高三男生从9楼一跃而下! 又是手机惹的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杭州王姐读高一的儿子

因为不让玩手机说出

“不玩手机可以啊,我去死就好了!”

小毅(化名)是杭州某中学新高一学生,由于中考考得还不错,小毅妈妈王姐就兑现了之前对孩子的奖励承诺,暑假刚开始就送小毅一台他想要的手机,并规定暑假每天只能玩一个小时。

刚拿到手机的几天,小毅兴奋得很,睁开眼睛就拿起手机,摸着手机睡觉,王姐想着孩子刚有手机比较新鲜,也就没多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整个暑假因为手机,家里变得鸡飞狗跳,一天一小吵,三天一大吵。按照王姐的说法,儿子自从有了手机以后,就成天不出门,本来规定一天只能玩一个小时,事实上,小毅每天都不遵守时间,并且已经好几次被发现半夜在被窝里偷偷玩手机游戏。

为此,王姐就断了家里无线网络,没收了小毅手机,意图让孩子认真写暑假作业。结果,适得其反,小毅索性耍起了无赖,暑假作业也不写了 ,也不出家门。

直到开学前几天,王姐拉上爱人尝试跟儿子小毅好好沟通下,“你看,你开学就是高一了,高中三年很重要,不努力是考不上好大学的....”

“烦不烦,有完没完!”还没等王姐说完,小毅就不耐烦地还嘴,小毅父亲一看儿子这个态度,火气就上来了,对着小毅一顿数落。

“不玩手机可以啊,我去死就好了!”王姐夫妇万万没想到孩子说出轻生的话,很害怕小毅是不是中了手机瘾失去“心智”,第二天就拉着不情愿的孩子去了浙大一院精神卫生科。

一部手机,与孩子跳楼,两者似乎隔着千山万水,可现实中,因为一部智能手机而产生的家庭悲剧,确实是屡见不鲜。

网上有一句话看得人心惊肉跳:“想毁掉一个孩子,就给他一部手机。”

手机只是一个工具,有的孩子善于利用,能看微信,查资料,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对于多数自律性不强的学生,真的是不能给他使用手机!

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新闻:

2017年9月17日,杭州滨江小区一名15岁的初三女孩从19楼坠亡。事发前,家人发现女孩又在玩手机,提出反对意见,双方发生争执,随后女孩跳楼身亡。

2018年1月19日中午,江苏一名高三学生曹某因上课玩手机被老师批评,从位于五楼的家中坠亡。

2018年5月11日,江西省一高二男生在学校坠亡。他生前曾对女朋友说想买个新手机,便于5月10日晚自习期间到老师办公室撬锁,共偷走两名老师1300元左右。相关老师通过监控发现后找其谈话,该生从五楼跳下……

2018年8月30日凌晨,南通13岁的小徐从四楼坠落,早上被发现时已去世。小徐母亲表示,小徐坠楼前一直在用手机打“吃鸡”游戏,玩家跳楼“出一点血人又会活过来”。

1月4日,海南省屯昌思源实验学校14岁男生小江从教学楼3楼爬到隔壁老师办公室为手机充电时不慎坠亡。学校此前曾反复强调不允许带手机,更加令人唏嘘的是,孩子的家长竟然不知道孩子有手机。

那些无意中交给孩子一部智能手机的家长,也或许真的意识不到手机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他们想不到,玩手机会上瘾,而一旦上瘾,孩子就像注射了毒品。

后果就是:戒不掉、强行阻止极易引发亲子矛盾、离开后念念不忘、致命。

于是人们无比悲愤的说:

是手机,将花季凋零的孩子和绝望悲痛的父母阴阳两隔!是手机网游,让逃学厌学的情绪和恐慌不安的气息四处蔓延!是手机毁了我们的这一代和下一代!

可是,如果手机会发声:想来也是会喊“冤”的吧。手机表示:不背这个“锅”。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为什么现在的孩子这么禁不住手机的诱惑?片刻都不愿离开手机?

为了手机不惜冒险充电而摔下楼,为了手机不恋亲情自杀,为何不珍惜自己宝贵的生命?

日前,一位中学生竟然因为父母没收手机而跳楼自杀。北京一个23岁的“孩子”,竟然因为找父亲要钱没给,就跳河自尽了。

遇到一点委屈,不顺心,受到家长老师的批评,或是与同学发生冲突矛盾,动辄就离家出走、跳楼自杀的中小学生不是一个两个了,这值得众多家长反省,反思。

我想提醒的是,伴随物质水平的提高,“非常6+1”的家庭结构,加上传统文化的影响,很多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已经到了病态的程度,越来越神经质,却浑然不觉。

日前,我和一个儿科医生聊到儿科医生欠缺的问题,他说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家长都太神经质了,甚至很“变态”,医生压力太大,于是大家纷纷转行了。他举例说,有一次值班,一个3岁的孩子感冒,包括保姆在内,全家大大小小来了6个人。他开了化验单,需要给孩子验血,孩子奶奶一伸胳膊说:“孩子太小,抽我的血,我也感冒了,病毒应该都是一样的”。他好说歹说,家长最后才同意给孩子抽血验血。

听了这个荒诞的故事,很多父母可能都哑然失笑,但我们是否意识到,在孩子的教育上,在某些时候,某些方面我们也这般神经质过?比如面对分班的好坏,同学的“欺负”,老师的“批评”等等,很可能因为过度关心而放大了很多小事情。

河南某县的一位家长,就因为老师在家长群公布了孩子的作业情况,就认为孩子心理受到了伤害,“有自残的可能”,要求老师上门道歉,否则就告到教体局,迫使老师不得不提出辞职。同样,山东的一位家长则因为老师拍打了上课说话的孩子,认为孩子受到了心理伤害,不依不饶,报警、诉讼,使出各种手段,最后竟然导致老师被拘留。

我们可以想象得到,这种家长,这种关爱方式,必然弄巧成拙,很容易培养出一个又一个脆弱的孩子,一个又一个“熊孩子”,这不是与我们的期望背道而驰吗?

如果你对孩子还有所期望,如果你希望孩子健康幸福,那么,就做一个粗糙的家长,做一个正常的家长,像“养猪”一样养孩子,他不一定会大富大贵,但他健康!

如果自律能力不强,从用手机,到玩手机,最后到沉迷于手机,这样的过程经历的时间很短,一旦沉迷,用在学习上有效时间总量势必就会减少,同时责任感也在降低,对于高中来说,就是灾难性的。

由于手机固有的联络功能,如果建立了一个圈子,或者进了一个圈子,例如,目前很多同学热衷于“王者荣耀”,在集体游戏中,时间很快被消耗,并且可能被这个圈子“黏住”,这时候,高考都要往后放。

家长把手机交给我们是方便联系,我们往往也打着这样的借口买手机,甚至有人还会附加一些功能——促进备考。

很多学生也相信自己会用于“正途”:找题、新闻、仅做联系......

但是,同学,你真的太高估自己的自觉性了。

拖延的习惯,有着极强的普遍性,一个沉溺于手机的考生,在打开手机之前或者打开手机的瞬间,也许会默默的提醒自己,要有节制,可是当打开之后,往往都有“关键时刻”,可以再等等,再拖拖,结果...一节课就过去了。

手机问题的本质是自律

什么样的学生不爱玩手机?尽管校园手机管理问题是个难题,但是据观察,依然发现有很多班级(主要是“好班”)的学生基本上能够做到不带、不玩手机,或者全班共用一个诺基亚非智能小手机,有紧急情况或者收快递短信可以共用(为这样做的学生和班主任点赞!)。

其实学校为了满足学生和家长沟通的需要,在校园内设置了许多家校公共免费电话。可以说,如果想要禁止学生带手机,是完全可以,也是完全有相应的保障措施的。没有了手机的干扰,这些学生精神饱满,行动力强,心无旁骛,动力十足。

而那些整天沉迷手机的是怎样的学生呢?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尤其高中时间紧迫,作业多、任务重、压力大,基本上没有见过沉迷手机的孩子能保持优秀的成绩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可以肯定的是,学习上成就感较为缺失的孩子更倾向于从手机中寻求放松和快乐,因为他们的压力更大。

但同时,越发沉迷手机,学习上亏欠的越多,他们越可能失去成长的自信,越发想把注意力投向手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甚至出现个别学生整节课、整天玩手机,晚上不睡觉玩手机,上课打瞌睡“一觉不醒”的极端状态。因为他对自己都已经失去了希望。

这些沉溺手机的孩子都有一些共性,没有目标和动力;时间管理能力差,没有自制力。这些问题其实都指向一个问题:自律能力。

坚毅也好,自律也罢,其实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遇到困难就退缩,坚持三天就放弃,呆在自己的“舒服圈”里不想出来,那你就不值得拥有更好的人生。

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点之一,就在于人是有思想的,因而可以按照一定的目的,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和行动。但是,人如果总是想按照自己的本性去做事,就会把自己降格为动物,让本能支配自己。这不是率性而为,而是任性。对自己持放纵态度,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任意胡为,不考虑行为及后果,是个体不成熟的表现。

培养自制力,需要父母做榜样

如果你整天打游戏或者在孩子面前无所事事玩手机,你再怎么训斥孩子——去,去读书去,你觉得会有效果吗?最好的方式应该是身体力行,陪着孩子一起读书,我不太相信一个在良好的书香门第熏陶出来的孩子会沉迷于手机网络不能自拔。

从根上断绝是王道

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段子:

小明:怎样才能成为班里的第一名呢? 老师:需要花点钱,给班里其他同学每人买一部手机。

虽说是一个笑话,却道出了多数孩子抵制不住手机诱惑的事实。

说是手机害了孩子,不如说是无知的家长给未成年的孩子买手机的行为残害了孩子。

多少专家、老师、学者呼吁,但偏偏还有一部分家长心存侥幸,宁愿相信孩子所谓的承诺,冲动之下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

作为成年人,有时候都不能控制自己刷手机!凭什么相信孩子,这是一场风险很高的赌博,家长们,你们赢的几率太小了!

再次强调:请千万不要以各种名义给孩子配手机!

你输了,并不是倾家荡产那么简单,输的是孩子的前途,甚至是孩子的一生!

(来源:以微课堂高中版。 转载请注明出处)

往期热文精选



推荐一个【精品】教育号

李玫瑾教子之道

微信号:fyc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