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我国引进36架俄罗斯卡-52K武装直升机的新闻,网络上引起了军迷的讨论,这款重型武装直升机落户中国,尽管4万吨级两栖攻击舰075已经服役和后续舰下水海试,但就目前的结果来看仍需“装备等装备”。就目前而言,只有05系列两栖装甲车辆和直-8、直-18舰载运输直升机处于技术成熟的状态。而直-20舰载型已经曝光,但也未能正式服役;舰载武装直升机更是处于一个“不见庐山真面目”的情况。

还没填补这一空白?俄罗斯卡-52K登场,或为铺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现代抢滩登陆战最为强调的“立体登陆”,就目前来看,我军唯有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下才能通过075携带的直升机执行空中突击任务。然而航程短、速度慢的武装直升机难以长时间跨海飞行,即便是跨海飞行抵达预定空域了,也难以长时间滞空。更困难的是无法快速补给后重新升空作战。况且用于海上作战的武装直升机身处的环境与陆航的直升机不同,在海上要面临高盐的环境,机身要经过特殊的防腐处理。

很明显,虽然我国拥有直-9C、直-8、直-18等多款舰载直升机,但缺乏一款舰载型武装直升机这仍然是立体突击中的短板。更何况,我军同样没有类似AV-8B、F-35B一类的垂直起降战斗机,进行有效的支援。战时,直升机群必须从陆地机场起飞后横渡大海,继而在火力突袭后返回。如果不能将大量的武装直升机群集中、分批次使用,那么这种方式是难以形成对滩头持续性火力打击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20直升机

而从另一方面来说,从舰上起飞的运输直升机、通用直升机群,更难以在敌方纵深后方机降的情况下获得有效的护航、支援。只能依靠例如直-20通用型在短翼下可能携带的部分武器装备对地面进行清扫、同时执行警戒、护航任务。直-20分身乏术,直-18等运输直升机又缺乏对地打击能力,这些都影响着我军“立体突击”体系在实战中的运用。

为什么说中国直升机工业仍未迈过这坎

为什么说中国直升机工业仍未迈过这坎?中国虽然早已经有了1600kw的直升机用涡轴发动机,但自武直-10亮相以来,中国的重型武装直升机迟迟未能现身,现如今武直10武装直升机服役的数量越来越多,可以用“满天飞”来形容了。武直-10本身只能是一款6吨级中型武装直升机,再加上一系列限制,武直-10的挂载相较于美俄的主力武装直升机来说只能说是孱弱至极:无论是在哪种场合下,亮相的武直-10最多也只不过是在左右短翼各携带1组反坦克导弹和1个火箭弹发射巢,或者是2个火箭弹发射巢、2组共8枚反坦克导弹。

而即便是越南战场上亮相的AH-1,在最新的改型AH-1Z身上都演变出了左右短翼可以各携带2组共8枚反坦克导弹、2组火箭弹发射巢的搭载。理论上武直-10同样能实现这样的挂载,但是只能携带1200kg载荷的武直-10显然相对吃力。况且美国还有F-35B垂直起降战机作为远距离的支援,而我们没有这种固定翼舰载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要执行滩头支援作战任务,那么必然需要一款可以长时间滞空、携弹量相对大的武装直升机;若要执行护航任务,这些可是硬性要求。而武直-10的携弹量并不大,底子还限制了它的发展。更何况,075后续舰服役在即,中国直升机工业也并未能拿出一款舰载武装直升机。

眼下,36架卡-52K也足以让3艘075的机库塞得满满当当的了。而卡-52恰巧又有舰载版本——这是当年俄罗斯向法国求购“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的产物。虽然“西北风”级最后转售埃及,卡-52也未能服役于俄海军航空兵,但卡-52的舰载型技术相当成熟且出口埃及,这是摆在眼前的货架产品。并且旋翼可折叠,简直就是为舰载攻击直升机量身打造。

价格比肩枭龙的直升机:到底有什么魔力?

要知道,中国出口巴基斯坦的枭龙Block2型,单价也不过2000万美元;如果采购的是中国专门为低端市场推出的FTB-2000G,单价甚至只有1700万美元。而此次采购36架卡-52K武装直升机,单价就达到了2000万美元,是什么让中国选择了这款单价直逼枭龙等三代战斗机的武装直升机?

卡-52K上的2A42型30mm机炮

卡-52属于重型武装直升机,最大起飞重量超过了12吨;搭配的两台TM3-117BWA发动机可以输出共3200kw的功率,一系列增升手段也令卡-52的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10km/h。它可以通过翼下4个挂架携带4个80mm火箭弹发射巢或是12枚9M120反坦克导弹;右侧翼下设置有一门2A42 30mm机炮,这虽然限制了机炮的射角,但也可以摆脱了吊舱式机炮对后坐力、体积的要求,口径也比较大,威力也大,超过我国武直的机炮威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卡-52K可以挂载重型反舰导弹

俄方能提供的弹种相当丰富:除了80mm火箭弹、120mm火箭弹以外,还有AT-12反坦克导弹、“针”型便携式防空导弹甚至是应该在战斗机上出现的FAB-50无制导航弹、Kh-35反舰导弹!这意味着,卡-52若能上舰执行任务,也就具有相当全面且丰富的作战能力:必要时,它甚至可以攻击200km内的舰艇目标!

武直10挂载更重的反舰导弹有些困难

在满载构型的状态下,一架卡-52K可以携带2枚R-73近距空空导弹和12枚9M120反坦克导弹,以及2个20联装80mm火箭弹发射巢。相比之下,一架武直-10只能携带8枚AKD系列反坦克导弹和1个19联装火箭发射巢、1具副油箱,若要达到这一挂载也就等同于放弃了导弹自卫能力。此时,还有另外一架武直-10挂载4枚PL-90近距空空导弹和4枚AKD系列反坦克导弹、1个火箭弹发射巢和1具副油箱,这样双机编队的挂载才勉强追平一架卡-52K,更何况在航程上还不及后者。

更何况,武直-10在设计之初考虑到减重,早期版本的装甲相当孱弱;虽说在生产过程中一直升级,但装甲只能在机外配置,且覆盖度并不高,只能在乘员舱外、发动机舱等核心位置布置。卡-52K则在设计之初就在乘员舱设置了相当大面积的装甲,使用了大面积复合材料作蒙皮的机身、旋翼也可以抵挡世界上各种现役小口径枪炮弹的直射、溅射;加之2个机组成员都具有分别独立的操作系统甚至是弹射座椅,卡-52K的战场生存率还是相当可观的。

就目前看来,卡-52K不光能执行护航任务、对地打击任务,同样具备着一定的空战能力和反舰能力。如此多用途的武装直升机,对于同时缺乏舰载武装直升机和垂直起降战斗机的中国海军来说显然是一个很具备优势的选择。最起码在有2架卡-52携带反舰导弹升空警戒的时候,一方面可以作为空基反舰导弹发射平台使用,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视野开阔的优势配合周围的护航舰艇进行警戒。

显然,尽管价格比肩枭龙,中国海军航空兵也具有一定的采购需要。这一需要不光是3艘075两栖攻击舰迫在眉睫的“无机可用”,更是眼下中国直升机工业拿不出重型舰载武装直升机的无奈。原本12架卡-52K就能执行的任务,几乎需要20架武直-10来完成,过于挤占机库空间又是令075两栖攻击舰的舰载机机队战斗力、投送能力大幅下降的原因。

总结

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武直-10作为一款中型武装直升机存在的一系列不足导致的。尤其是其区区1200kg的有效载荷,在航程上也不及卡-52K。如果换成是卡-52K,就不一样了。上文提到,一架卡-52在携带3吨弹药时一共可以携带2枚R-73近距空空导弹、2具20联装80mm火箭弹发射巢和12枚9M120反坦克导弹,那么一艘075配备12架卡-52,一共可以携带多达24枚R-73空空导弹、144枚9M120反坦克导弹和480枚80mm火箭弹!

显然,这是相当恐怖的火力。12机以3个4机编队飞行,基本上可以控制住宽度50km的登陆场。如果距登陆场60km起飞,至少能有40分钟的滞空时间,或是突入到纵深100km处。攻击的效果有很大的提升,这个任务量很显然不是12架武直-10能完成的。

不过,以我国目前航空工业的实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或许也能够研制出新的舰载攻击直升机,这有可能是武直10的改进型,也可能是研发的新式重型武装直升机。不管怎么说,引进36架卡-52K武装直升机是一件大好事,在这一段时间可以弥补075上重型武直的空缺,同时也在积累经验,促进自身的发展。相信有一天,我们的两栖攻击舰上也飞着自己的重型武装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