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秋收后,旧城镇郭庄村坤鹏合作社的村民们并没有像其他村庄村民一样,忙活着找机器、掰玉米。合作社种植的玉米并不是用来吃的,而是拿来作青贮饲料喂牛的。“经过市农业局灾后指导,今年合作社种植的玉米受台风影响很小,收获3000多吨饲料,预计收入150余万元,实现了增产又增收。” 坤鹏合作社负责人范忠乐看着收获喜人的玉米,笑意盈盈。

1200亩土地,一年种植一茬玉米和两茬麦苗,产出的玉米和麦苗全都用来做饲料,进行订单式销售,让农民不再发愁销路。坤鹏合作社通过大力推广玉米秸秆机械化青贮技术,让玉米秸秆摇身变为营养丰富的牛饲料,通过供应本地养牛场以及电商销售等多种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玉米秸秆都拉回家烧火做饭,现在生活方式变了,这些秸秆就成累赘了,不仅秋收时耗费人力物力,还影响交通、污染环境。”范忠乐说,如今合作社找到了种植新出路——种植饲料玉米。秋收时节,只需收割机进行收割、粉碎就可以完成收获,高效又便捷。

据悉,合作社之前是农机合作社,但是收入甚微。后来,经过多方考察,改变了经营方式,改为农业合作社,流转了村上的1480亩土地,其中1200亩播种玉米和小麦,另外280亩种植苜蓿。这样不仅让农民不再为种地发愁,同时也解放了劳动力,实现了农民家庭多方面收入。

“种植口粮玉米扣除种子、化肥和人工成本后,一亩地也赚不到多少钱。而饲料玉米经过粉碎、发酵后可制作成蛋白质丰富、糖分高的营养饲料。如果我们种植的玉米质量达标,还可以为蒙牛、伊利这样的大型养牛场做订单,这样合作社的收入会变得更高。”范忠乐说,这样实现了产值翻番、提高了附加值,让农民省心又增收。

黄骅市融媒体中心出品

记者 | 高箐 李冠达

编辑 | 赵俊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