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大约2100字,读完约5分钟

德国大选举行第二场候选人辩论。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社会民主党总理候选人舒尔茨和绿党总理候选人贝尔伯克三人参加了电视辩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第20届联邦议会选举将于9月26日举行,目前仅剩不到两周时间,选情进入白热化阶段。今年德国大选是自2005年以来首次没有默克尔的选举。德国在经历长达16年的“默克尔体系”后,国内政局走向、欧盟的发展或都将随之调整,这种调整甚至也会影响到未来中德关系。

本文作者系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陆洋,文章来源于“环球时报”。

德国大选是观察该国社会不同人群价值观和处事态度变化的“晴雨表”。由于受到更多年轻群体的支持,在德国国内和外交问题上相对更为激进、高调的绿党上半年被普遍认为是“黑马”,在德国报纸杂志中占据了不少版面。但随着7月德国遭遇历史罕见的洪灾和8月阿富汗局势陡变,德国的选情出现了新的变化。在默克尔最近两届总理任内都扮演政府内合作党角色的社民党,民调支持率超过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为15年来首次,而绿党的支持率却一降再降。

在12日晚举行的大选前第二场电视直播辩论中,联盟党、社民党和绿党的三名总理候选人展开激烈交锋。辩论结束后,德国电视一台对观众进行的即时民调显示,41%受访者支持社民党的肖尔茨,27%受访者支持默克尔的党内接班人拉舍特,绿党的候选人贝尔伯克仅获得25%的支持率。对比两周前首场辩论后的民调,肖尔茨的支持率优势在扩大。

如今欧洲多数年轻人价值观普遍比较偏左翼和激进,与上一代不同。德国也是如此。所以,绿党和选择党,还有以前的海盗党都比较擅长吸引年轻人。尤其是两德统一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更崇尚自由,更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德国上一次比较大的社会价值观的变化,就是2015年难民危机以及民粹主义的兴起,从而导致右翼选择党的崛起。但是,年轻也意味着执政能力不够、经验不足、影响有限,很难在政权运行和国家治理中处理较为复杂的问题。相对而言,老一代德国人成长于二战后的年代,重视秩序且服从感更强,以国家为上。再加上德国在政治态度上总体是“橄榄形社会”,年轻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丰富而转入偏向成熟、稳健的群体。前些年势头很猛的选择党如今越来越疲弱部分就缘于此。

这形成了德国选举中的一种现象:越是靠近大选投票日,平日里作为“沉默大多数”的中老年人群越是会站出来为他们认为更稳健、更有政治经验的政党和政治家投票。这一点从关于三位候选人执政能力的民调中也能反映出来,有49%受访者认为肖尔茨能力最强,拉舍特获得26%支持率,而贝尔伯克只获得18%的受访者支持。

实际上,在选举制度方面,德国也对激进和极端进行了“过滤”。德国在选举上采用的是混合选举制,每个选民在选票上要做两个选择:第一票用来选举自己选区中的一位政治家进入联邦议院担任议员,第二票用来选举政党。联邦议院的一半议席给直选议员,议席的另一半根据各政党的州提名名单分派。第二票其实决定了议会中的权力格局。为了限制小党进入议会,避免选票过于分散,德国还规定了一个“5%条款”,即总得票率低于5%的政党不得进入议会组成议会党团。这一选举制度使一党单独组阁机会较少,政党联合执政成为常态,反映在联合执政后的政策上会相对保守稳健,激进的改革或方向调整较难得到通过。

不可否认的是,近年来德国政党的碎片化日益加剧。目前第19届联邦议院中709个议席由7个党派占据,它们分别是:基民盟、基社盟、社民党、德国选择党、自民党、左翼党和绿党。分散的议席虽然反映出德国社会多元的价值观,提升了议会民主多样性,但也意味着更难达成一致的意见(欧洲议会也呈现出这一特点)。进入21世纪,大联合政府已经出现三次,两个大党的联合执政虽然代表了选民的大多数,但并不符合联盟党和社民党两个传统大党的各自意愿,而是无奈的选择。这些年联盟党和社民党为了争取中间的大多数选民,政策逐渐趋同。这种长期的中间道路导致这两个党的一些基础选民流失到其他的右翼和左翼政党。

在此次德国大选中,中国也成了一个议题,这是之前选举所没有的。各党在竞选纲领中几乎都涉及了中国政策,切入的角度包括地缘政治挑战、市场准入条件和人权状况等,而每个政党关注的角度都有所不同。拉舍特曾多次表示,中国是竞争者和制度性对手,但同时也是合作伙伴。贝尔伯克则一再表示,德国的对外政策应告别默克尔时代的含混不清,突出价值观导向。她主张对中国采取更为强硬的贸易政策,捍卫欧盟的安全利益,并更加坚定地为人权发声。德国《经济周刊》的分析文章认为,相比之下肖尔茨如果赢得选举,其对华政策可能是一种“决心和谦逊的混合”:有决心扩大欧洲在一个多极世界的分量和影响,同时对向中国施压的可能性持现实看法。社民党的外交政策专家施密特表示,肖尔茨肯定不主张“一场新的冷战”。

政党的竞选纲领只能反映出部分政策倾向,不能等同于组阁后的政策。除了政党以外,利益集团是德国政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些利益集团包括企业团体、劳工团体、宗教利益集团等,与政府保持着极为密切的联系,德国政府在政策制定过程中都需要与相关团体磋商。默克尔时代的落幕并不是现有德国对华政策的完结。中德关系需要向前看,竞选正酣之时也是未雨绸缪、积极布局之时,中德两国应以理性和务实的态度充分发掘两国关系中的发展机会。 ■

文章来源于“环球时报”

图文编辑:柴昕彤

责任编辑:王毅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