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居潇潇

原创首发 | 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0 1

“爸妈,我想把最灿烂的笑容留给你们 ”

一个叫霍九九的女孩走了。

刚刚29岁的她,因为癌症,永远地停留在了这个美好的年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网络

当她的家人发布讣告时,抖音上无数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为她泪流满面。

而这个年轻的姑娘为家人偷偷准备的一份“遗产”,也终于揭开了面纱:

一个家人从不知晓的视频账号,以及里面超过一百段的生活视频。

图源:微博@澎湃新闻

视频里,九九笑着,唱着,一脸灿烂,仿佛从未患病。

她曾说起过自己这么做的初衷:如果我不在了,我想把最灿烂的笑容留给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博@澎湃新闻

多好的姑娘,哪怕到了生命的尽头,她最担心的,依然是她爱的人会不会受伤。

其实,在成为抖音“最美抗癌女孩”之前,霍九九只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女孩。

和家人嬉笑打闹,和爱人成婚度蜜月,她曾经那么期待为人妻、为人母的新生活。

图源:视频账号@霍九九

然而,蜜月时的一场大病,将一切美好瞬间打回原形。

2019年底,九九和老公去大理旅行时,持续一个月咳嗽、发烧,反反复复,始终不痊愈。

等她回到家做完全面检查时,医生给出的诊断报告让她一下子崩溃了:高度疑似恶性肿瘤。

更残忍的是,随着进一步治疗和检查,最后一点治愈的希望也破灭了:九九罹患的,是肺癌晚期。

猝不及防的绝症,让九九和家人一度陷入了无边无际的绝望之中。

但是,当她看到身体状况一直不够好的爸爸,为了筹集看病的费用强忍不适去上班,看到一向爽朗乐观的妈妈动不动就嚎啕大哭,霍九九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这么绝望下去了。

她开始了自己隐秘的“视频记录”之旅,并许下了第一个心愿,活过这一年。

2020年6月,在某一个刚刚抽完胸腔积液的日子,霍九九发出了第一个视频,配图上有一句话“全世界都开始发光发亮”。

图源:视频账号@霍九九

随后,她越来越习惯于记录自己的生活,哪怕是最痛的体验,她也总是用开心戏谑的语气。

前一天还在背后插着引流管,后一天她就分享了去海边开心地玩沙子的模样。

哪怕是鼻子插着氧气管,她也会自封“氧气美少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视频账号@霍九九

刚做完管子插到身体里的检查,整个人戴着口罩恹恹的,依然不忘写上“是一朵永不凋零的花”。

图源:视频账号@霍九九

甚至,她为了完成“遗愿清单”,还站上舞台和心爱的乐队合唱了一曲。

图源:视频账号@霍九九

就像霍九九说的,“要是不说,谁能看出我是病人呢?”

看着视频里那个尽情大笑、永远灿烂热烈的女孩,突然明白了霍九九这份“遗产”真正的贵重。

图源:视频账号@霍九九

她拼尽全力和病魔缠斗,不过是为了,能多看一眼她热爱的世界,多陪一陪她放不下的家人。

白发人送黑发人,实在太苦了。

视频大概是这个叫九九的姑娘最后的孝心。

哪怕最后结局依然不尽如人意,家人也能借此感受到,

如果视频里是另一个平行世界,那里会有一个开心笑着的霍九九,一直都在。

0 2

“女儿,用我的死,换回你活着”

人们总说,生死是一个关卡,又是一种历练,但往往只有直面死亡的人,才明白那种体验会有多痛苦。

亲人的逝去,对一个家庭来说,永远是一道轻易不能揭开的伤疤。

白发人送黑发人,自然是人生至悲;但谁又能说,黑发人送别年长的亲人,就能免于悲痛呢?

只是,对年长的逝者来说,当他们在病痛之中遗憾地告别人间时,

比起对生命逝去的遗憾,更放不下的牵挂,是活着的小辈。

看过一个女孩为自己重病母亲拍的纪录片《生死一课》。

母亲是在她去异国留学之后查出癌症的。

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父亲、妹妹和所有家人,都有志一同地隐瞒了她。

以至于,当她学成归来,突然发现真相时,一度不敢相信母亲真的患上了绝症。

她决定用镜头留下最后的影像,为母亲,也为自己。

在纪录片里,有一个场景让人很不忍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微信公号@看客insight

癌症后期的母亲,瘦得皮包骨,躺在病床上轻轻转了一下头,侧面的下巴就深深凹陷进去。

病魔在她身上有多肆虐,这个女人与之搏斗就有多努力。

病重的母亲,虽然时不时要被痛苦折磨,但她自始至终,都没有放弃。

母亲强烈的求生欲,让女孩第一次意识到了生命的美好。

她想起自己青春期时曾有过的轻生经历。

当时的她,吞下安眠药,又在阳台伸出了两只脚,是妈妈把她拉了回来。

多年之后,她第一次感觉到了“后悔”。

母亲最后还是去世了,女孩悲伤之余又觉得由衷地感谢母亲,她说:

我终于明白了生命之重,从前,是我把生命看得太轻了。

比起沉溺于悲伤之中,那些逝去的人最希望看到的,不就是重新振作、好好生活的样子吗?

就像去世两年多的李咏,每每有人说起他的妻女,总有些不和谐的声音试图指责她们“不够难过”“没心没肺”。

甚至在女儿法图麦晒出的自拍照评论区,也不乏网络暴民留言“穿着暴露”“对得起你爸吗”。

图源:网络

事实上,哈文和法图麦从容平静的生活,才是对逝者最好的纪念和缅怀。

多少人还记得,李咏生前是个标标准准的“女儿奴”,女儿到哪儿,他就跟到哪儿。

照片里,他永远一脸宠溺地看着孩子,会和女儿一起做鬼脸,做游戏,毫不在意形象。

图源:网络

他不止一次地说,自己对女儿没什么太高的要求,只希望她健康、阳光、快乐。

如今看来,能做到这三件事的人,寥寥无几。

李咏早在多年前,就把面对生活最厉害的武器,交到了女儿手里。

所以,法图麦才能在爸爸离开之后,依然像个发光发热的小太阳一般,继续读书、健身、陪伴母亲,认真地度过每一天。

图源:微博@_法图麦

常有人说,中国最缺的就是“死亡教育”。

其实,热爱生活本身,就是对死亡最好的态度。

0 3

“他们,从未离开”

关于死亡,《活着》里有这样一段话:

生的终止不过一场死亡,死的意义不过在于重生或永眠。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走出时间。

含蓄的中国人,总是对死亡讳莫如深。

但有些东西,越是回避,越是会纠缠在心底,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比起刻意遗忘,我们不如学会纪念,学会释怀,学会敬畏生命的无常。

英国有个小姑娘,因为失去了父亲,就试着把父亲留下的衣物做成了一个玩具小熊,代替父亲陪在自己身边。

国内也有专门制作“思念熊”的工作室,一个叫小洁的手工艺人就为数百位顾客做了小熊。

图源:微信公号@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在这些顾客之中,有人一直悔恨于没有在家人生前好好陪伴,有人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意外导致的生离死别,还有人随衣服寄来了厚厚的书信,上面写着自己与逝者生前的点点滴滴。

在他们看来,那些“妈妈熊”、“爸爸熊”就像是心灵寄托,哪怕上面残余的味道聊胜于无,但这个过程本身就已经足够治愈。

一个叫田静的顾客,原本对没能照顾重病的父亲耿耿于怀。

父亲确诊时,她刚刚怀孕;

刚生完孩子,又闹起了离婚;

成为单身妈妈之后,田静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分身乏术。

当她拼命加班,计划空出一整段时间陪伴父亲时,医院却打来电话“人走了”。

她一直过不了自己内心那一关,每当想起父亲,无尽的懊悔就涌上心头。

直到她发现了制作“爸爸熊”这件事,她找到了小洁,请教了全过程,最后亲自动手、一针一线地缝好了父亲留下的衣物。

图源:微信公号@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这就像一场漫长的告别仪式,让每一个没办法从阴霾里走出来的人,有机会去为逝者“做些什么”,

同时,用一种更温和的方式习惯失去。

除了留下纪念品,还有人选择用更伟大的方式让生命得以延续:捐赠器官。

前段时间,一位叫崔紫昀的广州小女孩不幸突发疾病去世。

她才13岁,刚刚升初二。

前一天,她还在高高兴兴和爸妈一起去拍证件照准备开学,后一天,崔爸爸就接到了学校的通知“孩子出事了”。

图源:微信公号@央视新闻 受访者供图

几天后,崔爸爸作出了此生最艰难的决定:放弃继续治疗脑死亡的女儿。

他和妻子一起决定,把女儿的器官捐出去,“她平时就喜欢帮助别的小朋友,我想她会愿意的”。

很快,小崔的心、肝、肾、眼角膜让七个生病的孩子看到了康复的希望,她短暂的一生延续了下去。

关于死亡,看过一种温暖的解释:

那些逝去的人,变成了天上的星星。每当星星闪烁一次,就是地上的人想念了一次。

谁说人死如灯灭,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守候,继续陪伴。

0 4

电影《遗愿清单》里讨论过一个问题:

“若有可能事先获悉,想不想知道自己确切的死亡时间,

96%的人选择了不想,我总觉得自己属于另外的4%。

如果能知道自己的生命还剩多少,我觉得这其实是一种解脱。

但事实证明,我不属于那4%。”

图源:网络

我们是一个对死亡毫无准备的民族。

大多数人总以为,生命尚有来日方长,死亡离自己爱的人很遥远。

于是,在死亡猝不及防地降临时,我们才会那么手忙脚乱,毫无招架之力。

其实,对死亡最好的准备,是好好活在当下。

因为死亡从来不是尽头,遗忘才是。

图源:网络

不必太过恐慌,也不必强装镇定。

从现在起,珍惜在家吃的每一顿饭,

珍惜身边家人朋友的每一次相逢,

珍惜每一次深呼吸时涌入胸腔的空气,

珍惜每一个看到的日出日落。

如果死亡必将来临,那就让我们的有生之年更精彩一些。

生死不过一场轮回,好好享受吧,因为人间真 的值得

参考资料:

1.看客inSight 一个中国家庭的告别:妈妈患癌,我被瞒了一年

2.谷雨影像-腾讯新闻 思念熊背后年轻人的100种疗伤|谷雨影像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点击底部「在看」或者分享朋友圈

才能让更多人看到哦!

- 作者简介 -

本文作者:居潇潇,妈妈网原创作者。关注妈妈网育儿(ID:mmwyuer),500万妈妈都在看的母婴公众号,每天分享实用的育儿知识,让你成为更好的妈妈。转载请联系妈妈网育儿(ID:mmwyuer)。

▍ 本期编辑:精神一米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