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月21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中秋节。

一块月饼,一轮满月……团圆,是大多数人萦绕心头的温情企盼。但对于有些人来说,却是可望而不可得,他们中有求学在外的学子,有在他乡坚守工作岗位的青年,也有旅居异国的创业者……不同的身份,一样的奋斗。

“佳节共赏天上月,我在他乡过中秋。”他们纷纷表示,月明之处即故乡,与远方亲人同赏一轮圆月,便是幸福。

佳节来临,我们采访到了这些远在他乡的宿迁人,同看一轮明月诉乡愁!

张文康:今年中秋和家人线上团圆

张文康摄于布达拉宫

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圆人团圆,然而远在西藏的宿迁援藏支教教师张文康今年却无法和家人团聚。今年3月,26岁的张文康来到距离家乡3700公里的西藏,成为了援西藏技师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学科的老师。

“援藏机会难得,我一定要去!”张文康是淮海技师学院的一名老师,今年3月,他得知有援藏机会后,没有想太多立即报了名。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从宿迁到西藏,需要克服的困难有太多,张文康开始了与低压、缺氧、高原气候的艰难对抗。张文康说:“我来到西藏后出现了头疼、胸闷、流鼻血等情况,随身就装着那个速效救心丸和丹参滴丸,一不舒服了就赶快吃上几粒。”

即使有再多困难,张文康心里也觉得特别的甜。张文康告诉记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感觉到这里的孩子们非常刻苦,他由衷感到欣慰。

张文康的孩子今年刚满1岁,今年中秋节他会把拍摄的月亮和家人进行分享。张文康说:“今年中秋,我们一家会通过视频连线的形式进行‘团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蒋宗林:

在祖国的边疆,和你共赏一轮明月

蒋宗林(右)和丈夫

“美丽富饶的祖国,锦绣山河,美丽如画!”中秋前夕,定居在新疆乌鲁木齐市的蒋宗林说,这是他们一家在新疆生活的第25年,今年依旧在祖国的边疆和家乡宿迁的父老乡亲共赏一轮明月!

20余年前,蒋宗林跟随丈夫一起到了新疆。她丈夫的老家是宿迁市沭阳县七雄街道。这些年,虽然离家这么远,但是一直和宿迁的家人保持密切的联系,每年也会回家看看。

又是一年秋天至,新疆又迎来了最美的风景。秋天的新疆,一草一木皆是风景,可可托海、赛里木湖、果子沟等处,斑斓色彩,美到让你感动。“中秋佳节,通过宿迁日报社全媒体平台,我把最美的祝福送给你,也欢迎你们到新疆旅行!”蒋宗林说。

郑晓茹:

骆马湖的清波里,有我最思念的明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小茹在武汉大学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中秋将至,武汉大学弘毅学堂PPE专业的大二在读本科生郑晓茹,想起了李白的这句诗句。她说,和诗句里说的一样,她更爱恋家乡的水,奔腾不息伴随她万里行舟。

对于武汉,郑晓茹是在2020年疫情后才开始真正了解这座城市的。就像人们所说,这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有历史的沧桑,也有奋斗的魄力;但同样的,这也是个人性的城市,有建筑的古韵,也有现代的浪漫。

“这个中秋节,我在武汉过。虽然没有回到家乡宿迁,陪父母家人一起享受团圆的喜悦,但是我收到了父母、友人寄来的月饼,心里虽有遗憾却也有许多安慰。”郑晓茹说,想到宿迁的恬静安然,想到宿迁午后暖暖的阳光,想到宿迁人讲宿迁话时的亲切,心里就感到暖暖的。在她的印象里,中秋之夜,骆马湖的清波荡漾里,有她最思念的一轮明月。

顾玲玲:走得再远也难忘家的味道

顾玲玲一家在北京

从留学英国到定居北京,顾玲玲已经离开泗阳十几年了,虽然每年都会回家探亲两次,但很少能有机会在家里过个中秋节。“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但是我这个小棉袄却离妈妈有些远。”顾玲玲有些遗憾地说。

顾玲玲在北京想家,家里人也念着她,这不,节前家人就给她快递了新鲜上市的大螃蟹。顾玲玲说:“在家时,每逢中秋,爸爸一定会买很多螃蟹回来,蒸熟后蘸着妈妈做的姜醋汁子,吃一口,别提多鲜美。好在现在物流便捷,家人早早给我快递了洪泽湖的大螃蟹,让我在北京也能尝尝家的味道。”

无论走多远,家中的美味总归是最最怀念的心头好。

速新闻记者|顾园园 王艳珅 杨芹

仲文路 周妮 臧子青 颜靖尧 朱婉菁

编制|张海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