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因矿物学是现代矿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矿物学向不同领域拓展的根基。它研究矿物与矿物组合的时空分布、矿物内外属性间的关联、矿物形成与变化的条件和过程、矿物与其介质间的相互作用及相应的宏微观标志、矿物成因分类及矿物成因信息的应用等内容。矿物发生史、矿物标型学、矿物温压计、矿物共生分析和矿物成因分类共同构成本学科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其中,矿物标型学是体系的核心内容。

成因矿物学者基于各种各样的矿物学现象,反演矿物和矿物集合体(岩石、矿石、生物体中结石和骨骼的主要构成成分)形成演化的历史,并将对矿物演化史的理解运用于地质事件的恢复、矿产资源的寻找、生态环境的监测和改善及生命过程的干预,扩展衍生出找矿矿物学、环境与生命矿物学等新兴分支,使成因矿物学成为理论与实践并重、学术与应用并行的、广受科学界推崇的一个最重要的矿物学分支。

陈光远先生为代表的我国矿物学家在20 世纪下半叶创新性地开展了成因矿物族的研究,建立了完善的成因矿物学理论体系,提出矿物标型六性和矿物学填图的四化法则;提出变质岩、花岗岩、铅-锌-铁-金-辰砂-萤石等矿床的矿物成因标型和找矿标志,有力地指导了我国的地质研究和找矿实践。由陈光远、孙岱生、殷辉安教授等出版的《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1987 年第一版;1988 年第二版)系统总结了国内外成因矿物学理论及其在地质找矿方面的应用成果,是20 世纪成因矿物学理论和应用方面最重要的代表作。

进入21 世纪以来,成因矿物学的发展呈现了两个突出的趋势,一是与其他学科进一步融合,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一部分,在解决重大地质基础理论问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锆石学”);二是与人类需求密切结合,从而介入地质环境整治、自然灾害减免和生物健康保障及高新技术材料等许多重要领域的产品研发,由此衍生了“环境矿物学”“生命矿物学”“进化矿物学”及“矿物/岩石/生物材料学”等新兴分支。李胜荣等提出的“找矿矿物族”新理论、对脉石英个体发生规律的揭示及其动力学意义的阐释、系列矿物学填图参数的开发和方法创新、强成矿作用的地质-矿物学标志体系的建立、根据矿物学-地球物理综合标志对华北克拉通破坏机制及国家战略找矿靶区的圈定、对生命矿物响应环境变化微观机制的研究等,都极大地丰富了成因矿物学的理论宝库。

中国地质大学 教授

中国科学院 院士

2020 年10 月12 日

随着21 世纪矿物学概念从狭义的地质系统中晶质固体向广义的自然系统中晶质、准晶质固体的转变,同时矿物原位分析测试技术日臻成熟,我国矿山探采范围从500m 以浅向千米以下延伸,成因矿物学应用从地质找矿和珠宝玉石领域向材料、环境、生命等领域拓展,矿物和矿物系统中的许多新现象被发现,矿物和矿物系统中的许多新规律得以揭示,展示了成因矿物学学科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在此背景下,作者结合自己的研究成果,较系统地总结了国内外从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以来30 余年中成因矿物学研究的新资料,在陈光远等出版的《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1988 年第二版)基础上,以本学科的体系框架为纲编著了《成因矿物学:原理•方法•应用》(李胜荣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9)一书,力求以实事求是的精神,注意对经典理论的传承和发展,将成因矿物学的原理、方法和应用融为一体,以期更好地服务于相关理论研究,并指导具体实践。

李胜荣教授是陈光远先生的学生,已从事成因矿物学教学和科研近40 年,曾长期担任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和中国地质学会矿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还是多个国际合作项目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有较丰富的成因矿物学学科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验,由他组织编著的《成因矿物学:原理 • 方法 • 应用》一书,注意了对前人经典理论的传承和发展,融入了作者和国内外近30 年来本学科不同分支方向的大量新成果,特别在“矿物发生学”“矿物温压计”“成因/找矿矿物族”和“成因矿物学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尤其醒目,是新时期成因矿物学最重要的代表作。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教授

中国科学院 院士

2020 年9 月25 日

本书是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胜荣教授等承担的本科生“成因矿物学概论”和研究生“成因矿物学及其应用”课程教学,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培育项目(91962101) 和重点支持项目(90914002)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2016YFC0600106)、中国地质调查局计划项目(1212011220926)、全国危机矿山找矿预测项目(20089937、200714009、200613069)等数十个项目的科学研究基础上编撰而成。

与矿物学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应用和实践的蓬勃景象相比,矿物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学科本身的研究和总结显得不足。在此背景下,李胜荣教授和他的同事们顺应时代要求,及时编著了《成因矿物学:原理 • 方法 • 应用》一书。该书以成因矿物学学科的体系框架为纲,将学科的原理和方法与地质找矿、珠宝鉴赏、环境监测、生命过程等研究和开发应用融为一体,在注重经典传承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从1987年至今30 余年来成因矿物学研究的新资料,在陈光远等编写的《成因矿物学与找矿矿物学》第二版的基础上,结合作者自己的科研成果,推陈出新,在许多章节都有最新的资料和认识,集中展示了当前成因矿物学研究的新水平,是成因矿物学学科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之作,是我国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标志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 院士

2020 年11 月10 日

本书共八章,编写分工如下:前言及第一章由李胜荣编写,第二章由申俊峰编写,第三章由张华锋、李林、李小伟编写,第四章由杜瑾雪编写,第五章由董国臣、李林、杨宗锋编写,第六章由杨宗锋转录陈光远等(1988),第七章由李林、董国臣编写,第八章由申俊峰、李林、董国臣编写,李胜荣和申俊峰负责大纲的策划和全书的修订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左右滑动查看“目录” →

该书的出版对成因矿物学学科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对从事地质学、地球化学、资源勘查、珠宝材料研发、环境监测保护等领域的高校师生、工程师和研究人员均有重要参考价值。该书既是一本研究性专著,也可作为相关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或教材使用。

本文摘编自《成因矿物学:原理•方法•应用》(李胜荣等编著. 北京:科学出版社,2021.9)一书“前言”及相关“序”,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ISBN 978-7-03-066312-2

责任编辑:刘翠娜

作者结合自己数十年的教学和研究成果,系统总结了最近30 多年来成因矿物学在理论、方法和应用方面的新进展;以矿物发生、发展、消亡和变化为主线,阐述矿物个体和系统演化的过程和条件;依据不同条件下形成不同的矿物组合、矿物种属和矿物特征,论述矿物标型的科学内涵,并提供大量最新研究资料;从成分、结构、流体包裹体和矿物相平衡等多个维度,介绍最新开发出来的矿物温度计和压力计;以不同自然作用中矿物分布为基础,全面归纳各种内生、外生和变质作用中的矿物共生组合;基于吉布斯相律,介绍开放和封闭两类体系矿物共生分析的数学方法;在矿物成因分类框架下,以成因矿物族和找矿矿物族的方式,展示辉石族、角闪石族、云母族和长石族按成因和矿化属性分类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还展示了成因矿物学在地质找矿、珠宝鉴赏和生态环境研究方面的应用成果。

(本文编辑:刘四旦)

一起阅读科学!

科学出版社│微信ID:sciencepress-cspm

专业品质 学术价值

原创好读 科学品味

科学出版社视频号

硬核有料 视听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