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是职场分界线,但这条线在地产圈格外的显眼。

不可否认,地产行业对于35岁地产人没有那么友好了。

有位35岁地产人说:“这几年为了离家近一点儿跳槽比较频繁,前几年跳槽都很好找。”

“现在行业不景气,年龄歧视也越来越严重,感觉不太好动了”。

地产君最近和多位35岁左右地产人交流,聊完之后内心五味杂陈。

今天来谈谈35岁地产人的焦虑与职场选择。

1

35岁地产人的焦虑

1.被优化的焦虑

一位35岁的地产人力小熙说道:“公司大批裁员,自己被离职又一次面临择业。”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从前前东家金科离职也是因为组织架构调整。

两次被优化让小熙明白地产人力是个高风险的岗位,甚至不愿意再选择进入房企工作。

作为招聘经理的小熙,打算可以将自己在房企获得的猎取能力迁移到其他行业。

而另一位地产人(小军)是跌跌撞撞中从乙方跳到甲方来的。

干过施工单位、干过工业的甲方单位、也在TOP3房企待过,现在在一家不大不小的民营房企。

小军提到“目前的岗位是为项目存在的,公司也没有为我们的后续安排做打算。”

“项目顶多做到后年,再跳槽是必须的。”

面对“不得不的跳槽”,小军打算后边还是想找个国企的稳定的岗位干着。

2.小房企的焦虑

34岁的土建经理小飞告诉地产君,他在朗诗地产工作。

“这是在一家排名不高,项目也不多的房企,代建项目居多。”

年纪也到这个分水岭了,学历也不高。

自己去到优秀头部房企的机会不大。

现在招聘市场上,都喜欢要TOP30、TOP50标杆房企经历的地产人。

最近小飞又接到了另一家小房企的面试通知,想去试试又怕踩坑。

但一想到有机会获得更高级别offer还是会心动。

不过回过头一想,大房企小房企都一样,只有工资是实实在在的。

努力争取到可见范围内最好的机会就可以了。

3.原地徘徊的焦虑

35岁地产人大多有10年左右的工作经验了,有发展到管理层,也有少数人还在基层。

焦虑大多是因为到了既定的年纪,没有在自己预期的岗位上。

一方面是因为一部分人预期过高,容易将自己代入管培生的晋升体系当中。

比如,有位地产人认为35岁应该做到城市总了,因为没达到而焦虑。

另一方面,部分地产人认为自己缺乏竞争力而焦虑。

比如,和年轻人比学历不高;有了家庭地区灵活性差;专业能力不够突出等。

其实,能升到管理层的毕竟是少数人,与其焦虑不如想想如何向上发展。

2

35岁如何选房企

1.财务稳健型房企。

规模并不代表稳健,房地产行业中很难有大而不倒的企业。

地产君建议选择低负债率、低融资成本、在手现金多、业绩稳步增长的优质房企。

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尽可能放低预期,以稳定为主。

2.国资背景房企优先考虑

随着多家房企陷入流动性危机,融资成了房企们要考虑的头等大事。

而国资背景的房企在融资方面存在明显优势。

一位从业10余年的地产人和我说:“一直想找一个国企或者央企的区域岗位,感觉这样会有点儿底。”

在不稳定的行业内,加入国企、央企房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同时,相较于民营房企来说,国企或央企房企的工作强度低一些。

单休、大小周工作制房企中民营房企的占比较高。

3.人事变动少的房企

人事变动少的房企,一来其管理体系不会差,内部管控科学合理。

大家能够做出业绩从而获得成长,员工自然不愿意走。

二来是,人事变动少的企业大多尊重人才,会想办法留住员工,激发员工自身潜力。

高管变动频繁的房企要谨慎考虑。

高管是权力中心的关键人物,是最先发现企业发展趋势的人。

招聘市场上,长时间服务一家企业的人才是稀有的。

35岁地产人在面临跳槽时,要多方面考虑跳槽带来的风险。

3

35岁地产人该有的样子

地产君问了一位工程岗地产人“你觉得35岁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回答说:“有上升空间的管理岗,有时间陪陪家人。”

另一位受访者回答说:“至少是城市总,我们公司就有一位87年的城市总。

“我是28岁从国外回来才进小地产公司,现在的岗位是工程副经理级别。”

看着自己的好几个好朋友都离开地产去了别的行业,我在苦苦的坚持。

地产君也问了一位基层的地产人。

他回答说作为基层只求通过自己的辛苦工作来养家糊口罢了。

由于自己两个孩子,小的刚上幼儿园,不想离家里太远。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35岁地产人的理想状态不是唯一的。

不需要因为没有达到别人的预期而焦虑,想办法将焦虑转为动力更重要。

来源:地产人才官,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