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高铁上无论经过哪个城市,窗外的房子大部分长相都是那种我们平时看到的“盒子”楼,一排排整齐划一

没有说这样不好,而且看习惯了还觉得这就应该是建筑本来的样子

这也是为什么当我第一次在手机里看到这几张照片的时候,把眼睛睁到了最大

单独一栋拿出来长这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计过程稿

几栋连在一起看是这样

设计过程稿

很好奇走在这样的小区是什么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设计过程稿

然后远远地看,整个小区是这样的,蔚为壮观

设计过程稿

这种设计一直在不停提醒自己是不是职业生涯太过短暂,要知道这些建筑不是公建、不是什么游乐设施或者景观,而是一个商 品 房项目

今年到目前为止,被这个盘重塑了三观

01

真的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项目

为了这个楼盘,我们特地去了趟郑州

现在项目还在施工阶段,能对外展示的就是售楼处,然后售楼处是这样的

甚至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沙盘,就像一个作品展示一样处在空间中心

这个略显孤独的沙盘,也让我有机会从各个角度看清楚它到底是怎么“长”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个自然视线俯视的效果,上下共6层

玻璃不仅纵向一通到底,而且绕一周,整个建筑哪哪都是窗户,360°都有视野

从下往上看,这些外露阳台,就像飘半空的云,也是奇观

从上往下俯瞰的时候,可以看到阳台内部形状

阳台都没封住,而且居然...

没有两个阳台是一样的

也就是说每家每户的空中小院都不一样,然后你站在自家阳台的场景可能是这样的

设计过程稿

因为形状特别,阳台内部的空间可以场景化,每家每户都有自己独特的阳台

而且这些阳台都不是并排得伸着脖子才能看到邻居的那种阳台,同层外露、阳台上下错位,和邻居讨论吃饭了么还是很方便的

想象一下,吃完饭在这样的小区里散散步,会有怎样奇异的感觉

02

走在这样的小区,有种一会穿梭林间、漫步云端的感觉

这些阳台,像一口口碗一样倒扣在窗外

从远处看,有点像蘑菇、也有点像云、其实也有一点像松树,尤其是迎客松有没有,听说设计者自己说像灵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格意向图

单体自由生长,整体自然野性,不管它们像什么,都有一个共性,就都是活的

有种建筑在生长的感觉,有一种向上的力量

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二线城市郑州的住宅项目,建业君邻大院·松苑

而这种感觉不仅仅是建筑带来的,还有这些单体的排布方式

并不是那种排排坐的兵临式排布,取而代之的是这种神奇的建筑走位,像不像一阵风吹出来的

风格意向图

可以看到项目内部并不是整齐划一的,而是相互错开

这样我们就看到里面多了很多看似偶然的空间,很生动

风格意向图

其实是松树、云朵、还是蘑菇都无所谓,这是一个完全归属大自然的空间

真的很难想象这是一个住宅项目

03

而这也确实出自一位公建建筑设计师之手

马岩松

这位全球知名公建建筑设计师,之前作品都长这样子的

加拿大的梦露大厦,来源:MAD建筑事务所

美国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来源:MAD建筑事务所

深圳湾广场,来源:MAD建筑事务所

一个二线城市的住宅项目,是出于怎样的目的、勇气去找一个公建建筑设计师来做项目的

说实话,这是去到郑州之前,心里想到的第一个问题

要知道这么做住宅,难的不是一点点

首先就是建筑材料的问题

这种阳台形状,怎么做出来,又怎么能倒挂在上面和建筑融为一体,这些都是很头疼的问题,最后是怎么解决的呢

项目尝试过很多解决方案,最终决定使用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它的特点就是质量轻、强度高、还耐腐蚀,更重要的是形状设计可以很灵活

另外大家可能没注意,这里的每一个阳台的形状都不一样

光一个项目单体阳台造型,就有非常多种类,每个造型都不太一样

这不仅意味着设计无法复制对施工来说也是宇宙级难题

不能标准化复制,意味两件事

周期长,不管是设计周期,还是施工周期,都是普通项目无法想象的长

还有就是施工难,因为这里面每个单体都需要单独设计,单独施工,而且还得不断摸索新材料、新形态

所以这么做的背后到底是为了什么

04

仅仅就是因为好看么

如果说是为了营销,我相信

因为为了房子更好卖一些,或者多一点噱头,去找公建设计师,做一个特殊立面的产品,是可以的,这也是住宅产品销售可以理解的逻辑

但是如果说完全是为了营销,其实真的大可不必如此

因为这背后意味着,需要投入平常项目2倍以上的时间和数十倍的开发难度

作为一家区域房企,这种投入力度比安安静静拿地赚钱要费劲得多

所以在营销以外,我好像能看到一点这个项目真正不同的地方

真正不同的地方,并不是长得不太一样

而是想做、敢做这件事的初衷,也就是为什么想做这件事,又为什么有勇气做这件事

我们想想这么做了之后,会有怎样的效果

首先就是不一样居住体验

不一样的室内光线

风格意向图

不一样的室内动线

设计过程稿

不一样的小区景观

风格意向图

所有的呈现都在尝试回答一个问题,围绕人、思考人、服务人,我们的家能不能更好一点

这些建筑的背后都是设计师谈论城市和人的关系、建筑和人的关系,最终都是在谈论人

如果刨去人这个因素去谈论建筑、城市,都没什么必要

而围绕人这一点,这还不是做得最彻底的

05

房产定制化才是

这件事我第一次听说的时候,还是在上海翠湖天地项目里面,套均价在5000w左右的新天地豪宅

而且就算是新天地,也只是在不同户型里面,让业主在装修、简易变形上下功夫,说实话,认真起来,这种的都应该归类为内部装修

那君邻大院的定制化,是怎么回事

其实在这次松苑项目之前,建业在竹苑、梅苑两个项目上就开始探索定制化这件事,这里面的顺序很有意思

☞ 自君邻大院初始,项目通过定制研讨会的形式,采集君邻会员需求及建议,在土地状况允许、满足规划条件下进行设计建议与规划

☞ 投票决定社区建筑风格——>投票决定景观风格整体设计方案——>投票决定公区设计方案——>投票决定社区内部配套及功能

☞ 研讨使用空间——投票决定面积区间——>投票决定户型配比方案方案——>选择需要居住的面积尺度——>选择需要居住的户型空间

比如室内装修,3种不同的装修风格,再搭配3种不同的价位,这一下就有9种选择,我在现场还看到了这样的《装饰方案》

各种物料进场、工序、施工,都让施工团队遇到史无前例的挑战,也许你会说,这也不是私人定制,是私人选制吧

其实不是

这跟其他定制化最本质的区别是,有没有介入到前期设计中去

就比如:户型这个元素,它的顺序,不是直接拿几个户型方案让你去选择,而是根据你的需求,汇总户型,然后进行项目的户型配比

比如下面这个户型,业主的定制需求,就是希望阳台足够大,能够放得下茶台

然后可以看到东边运动公园景观,同时保证主卧空间,有大型衣帽间、卫生间,房间需要准备四个,平时孩子、老人可能过来住

君邻大院梅苑设计过程稿

这样的需求,被统一到设计端,然后由设计端进行统一调配,进行户配,于是我们就看到这样一个户型

也就是说,定制化这件事从项目设计初期就开始介入

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一点,是因为实在是 太 麻 烦,这中间设计崩溃过、施工队伍崩溃过...

这是什么工作量呢,以竹苑为例,团队进行了数十次公共投票,上百次研讨,100天时间,236场研讨沙龙 ,9874名会员参与

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些项目都做到了盈利,至于为什么我们最后说

而这些都还只是定制化的1.0-2.0版本,也就是说就在全国还在探讨定制化设计的时候,松苑已经进入3.0阶段

松苑定制化模式依然不断尝新,比如针对郑州大水期间车库被淹这件事, 松苑项目规划社区整体地面抬高,这样就能很好的解决洪涝对车库的负面影响

这些事情并不是多难的考虑和设计,但这种从细节入手充分考虑业主生活场景的由内而外的设计团队的驱动力,很难得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在郑州大街上随便问一个当地人,都会对建业这家企业放心

而定制化除了落地难之外,其实还有一个更根本性的问题

06

就是定制化的客户从哪来

也就是说,谁来定制,我不能说房子还没设计,大家先把定金或者房款交一交

所以客源会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而这点,也成为建业能够畅通运作的一个根本逻辑

就是君邻会

你可以理解为一个高端人群的社群组织

这个组织会定期组织活动,君邻时光剧场、君邻书社、君邻私宴、君邻公开课...

活动的本质内容,还是让志同道合的人都在一起,和以往我们认知的社区活动组织不同的可能有这两点

这里的活动异常丰富,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比较特殊的是,这个社群只有业主或者有过特殊贡献的行业领导者才能进入该系统

另外就是这里的会员有足足三万多户

也就是说,这里的会员,多且高净值

于是,这里有除了有丰富的活动安排和圈层属性之外,也酝酿一个很神奇的销售模式

就是通过“君邻会”这个类似业主圈层的社群组织,定制房产

如果有会员有意向,从定制意向金开始——>锁定名额——>参与定制——>直到装修结束——>入住小区

这个过程我们可以发现,营销费用几乎全省了,不需要再在外面找客户,直接在自己的社群里就找到了

于是省下了相当大比例的营销费用

这笔钱又反哺设计施工费用,帮助做出更好产品,也正因为这点,竹苑、梅苑在长周期、高成本的运作下,依然能保持盈利的原因

07

没想到颜值惊艳,只是这个盘的开始

真正的惊艳,是一家区域型房企竟然已经在人居探索走的这么远,这么义无反顾

这点不仅重塑了我的三观,还有点莫名感动

而这件事对建业这家特殊的区域型房企,好像并不陌生

1993年,建业酝酿了中国最早一批的房屋按揭,这里也最早成立了“河南建业物业管理公司”,第一个做社区教育、第一个收购足球、第一个做文化娱乐...

这样的企业值得尊敬,这样的项目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