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论文写在田间地头 用科技引领共同富裕

——记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粮油服务站站长王开周

记者 余清英 文/图
“通过施用有机菜饼肥、秸秆类有机肥,改善了土质,让‘神龙优228’水稻的品质明显提升。”9月日,在大德镇福佳村贡米保优稳香示范田里,一位头戴草帽的中年男子正在对贡米进行测产,他就是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粮油服务站站长王开周。
今年44岁的王开周,常年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农业集成技术培训指导,把“绿色梦想”根植于开州大地,在春马铃薯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示范、贡米保优稳香示范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推动全区传统农业科学化、集约化和可持续性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带动广大农村群众增收致富。
精益求精,致力农技推广
  在从事农技推广的25年里,王开周始终坚持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努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2013年,区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在调研中了解到,大德镇种粮大户朱占昌的水稻基地种植的水稻产量低,就派王开周去作朱占昌的技术指导。通过深入调查研究,王开周发现朱占昌除管理跟不上外,对水稻种植密度也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为让朱占昌认识到存在的问题,王开周将基地100亩水田作为示范田,就地取材制作适合田间量化水稻种植密度的工具,现场对朱占昌和村民进行技术培训,确保插秧标准、管护规范。当年,100亩示范田种植的水稻平均亩产达650公斤,较非示范田增加150公斤,让朱占昌心服口服。
“种田也得依靠科学。农技推广员就是要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在试验示范项目中精益求精,让村民在示范中学到技术,从而实现增产增收。”王开周表示。
全心全意,确保项目实施
2017年,王开周在担任区农业农村委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时,恰逢市农业农村委组织相关区县申报全国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项目。在缺技术、缺人员、缺材料的情况下,王开周带领团队深入基层调研,大量查阅资料,多方咨询专家,最终编写出了高质量的申报方案和技术方案。
“先后易稿数十次,起草材料数十万字,方案最终通过了评审,让开州成功争取到全国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项目。”王开周说,虽然那段时间十分辛苦,但能申报成功又感到无比自豪。
2017年至2019年,王开周累计为我区争取全国柑橘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县创建项目资金2000万元,撬动社会投资4000余万元,推广“畜—沼—果”“有机肥+配方肥”等技术模式5项,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面积5万余亩,圆满完成各项示范任务,有力推动了全区柑橘产业高质量发展。
田间课堂,助力农户增收
  今年3月,王开周到郭家镇三沃种植专业合作社,为该合作社量身定制方案,采取大垄双行栽培、降解膜覆盖、水肥一体化以及晚疫病精准防控等技术,让春马铃薯实现丰收,让该合作社扭亏为盈。
“我们种的马铃薯连续两年出现死苗无收状况,在王站长的帮助指导下,今年春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2000公斤,每亩节本增效500元,真是太感谢他了。”三沃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激动地说。
“全区规模种植的马铃薯,我都会到场指导。”王开周说,他承担指导河堰镇马铃薯综合试验示范项目时,除了下田播种、施肥、喷药外,还坚持每周到试验地观察记录。
这些年,王开周以加快推广新技术为己任,风雨无阻,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利用“田间课堂”开展技术培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复杂的技术简单化,让农村群众一听就懂、一看就会,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付出终有回报。近年来,王开周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重庆市粮油生产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用实际行到将论文写在田间地头,让“绿色梦想”造福于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