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原创出品,禁止抄袭,违者必究。

农村的俗语也是一种传统文化,短短的几句话里往往包含了很多生活的智慧。比如,八月十五中秋节,就有许多习俗和讲究,而有句俗语也说“八月十五定收成”,收成即意味着粮食产量的多少,那么八月十五是怎么定收成的呢?

其实这并不是一句孤语,它的前面还有三句,连在一起就是:五月旱不算旱,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第一句:五月旱不算旱

我们知道,每逢传统节日或节气,都会问上一句“下不下雨?下雨好还是不下雨好”,因为节气节日往往也与农作物的生长有着重要关系,而农作物生长与天气降水又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天气就成了每逢节日、节气必问的一件事。

通常来说,作物的生长需要雨水,但是农历五月是个例外,这时农民最期盼的就是天不要下雨。这主要指的是华北的大部分地区,因为每年农历五月正是夏收的关键时刻,以前没有机械化作业,都是人工从早忙到晚,收完麦子后还要将其晒干,而如果这时碰上连阴雨,那就很麻烦,麦子很容易烂到地里,而且也很容易霉变,不仅降低产量,而且也降低了质量,所以就有“五月旱不算旱”的说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句:六月连阴吃饱饭

五月旱是好事,但是到了六月就截然相反了,农人们期盼农历六月能够多一些降雨,因为五月小麦收获后,通常会种植玉米等作物,而到六月时正是生长旺盛的时候,这时候不仅需要充足的肥料,也需要充足的水分。而如果六月不下雨,水分就会偏少,这时就需要人工浇水来给庄稼补水,不仅费时而且费力。但如果六月下个连阴雨,不但农民省了事,而且作物的长势也会非常好。

第三句:七月十五定旱涝

五月旱,六月雨,到了七月时,农作物已经到了成熟的阶段。这时未来一段时间里天气与雨水的多少对农作物就有着很大影响,而未来雨多还是雨少,七月十五是一个重要标志。

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而这个时间往往正处在立秋与处暑之间,而立秋、处暑则意味着夏天已过去,开始进入到了秋天。这时天气往往会呈现出2种变化:

一种是暖空气回退比较快,干冷的空气就会迅速占领高地,这样一来,雨水就会比较少,天气就相对干旱;另一种则是暖空气回退比较慢,与冷空气呈现出对峙的局面,这时往往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就会出现持续的降雨。而这个冷暖空气此消彼长的过程,正好就发生在七月十五的前后,所以就有了“七月十五定旱涝”之说了。

第四句:八月十五定收成

这句话的意思就非常明显了,是说今年的庄稼产量如何,到八月十五的时候就基本知晓了。因为每年的八月十五左右,水稻、玉米等都到了收获期,甚至一些地区已经开始了秋收,所以今年的收成几何,这时候农民的心中大概也都有数了。

过去,古代人们常说“八月十五定太平”,所谓的“太平”指的就是粮食产量,因为如果粮食丰收了,就意味着不缺粮、不会饿肚子,自然就是个太平年。所以,可见“八月十五定收成”是从古至今留下来的说法。

八月十五已临近,你那里收成如何呢?

欢迎关注“新农观”,一起了解新时代下农业的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