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首都核心区坚决不能成为“看病中心”,城市副中心也不能成为“看病中心”。

“东城区、西城区禁止新设医院、门诊部和诊所。”

“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五环路以内,禁止新设三级医院。”

“不再批准增加三级医院的编制床位总量。”

“首都核心区坚决不能成为‘看病中心’,应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为中央政务国务活动提供安静优良的政务环境;城市副中心也不能成为‘看病中心’。”

近日,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联合发布《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城市核心区优质医疗资源要向郊区资源薄弱地区转移,规划了一批迁建、扩建项目,并明确了北京各城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定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状:核心区每千人床位数是城市平均数的两倍不止

北京市现有三级医院约110家,二级医院140余家。在2018年国家卫健委选评的临床医疗重点专科,北京达到了239个,居全国首位。由于拥有大量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不少外地人口进京看病就医,北京也成为了“全国看病中心”。

中心城区大医院密布,不意味着北京的医疗资源就是十分充足的。《规划》明确指出,北京每千常住人口编制和实有床位数分别为6.27张和5.81张,低于全国6.3张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上海6.4张、重庆7.4张等国内大城市每千人床位数量,与东京(9.6张)、巴黎(12张)等国际城市差距明显。

但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每千人实有床位数较高,为13.9张,明显高于外围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凸显。《规划》也直接提出了医疗资源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

“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区域分布不均衡。全市三甲医院中超过80%布局在中心城区。大兴、顺义等平原多点地区和密云等生态涵养区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

“大医院优质资源聚集促进了学科高度分化发展,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对患者及高水平医学人才‘虹吸’作用凸显。部分三甲医院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

因此,《规划》提出,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新增产业禁限目录要求,严控中心城区新增医疗资源规模,推动向外疏解,压缩床位数量。具体措施包括:

1.东城区、西城区禁止新设医院、门诊部和诊所(法人和其他组织设置的仅提供对内服务的门诊部、诊所以及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举办的中医诊所除外)。

2.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区五环路以内,禁止新设三级医院(面向国际交往中心服务的中外合资医院除外)。

3.不再批准增加医疗机构编制床位总量和建设规模(现有建筑存在安全隐患需要原址翻建且不增加编制床位总量和地上建筑面积的除外)。

4.不再批准增加三级医院的编制床位总量。

《北京市新增产业的禁止和限制目录(2018年版)》截图

五环内禁新设三级医院后,医院都要往哪儿建?

五环内禁设三级医院,不足以解决北京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合理的问题。近年,北京统筹调整京津冀医疗资源布局,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向北京周边地区发展,推进城市核心区优质医疗资源向郊区资源薄弱地区的转移。

国务院办公厅今年6月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被摆上日程。

而本次发布的《规划》明确了资源疏解和空间布局优化方案:

1.向京外疏解:部分央属在京三级医院重点向雄安新区、廊坊北三县区域疏解。

《规划》列出了一系列推进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的举措,“医学界智库”整理部分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向京内资源薄弱地区疏解: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和部分央属医疗机构由中心城区向城市南部、西部、“回天”地区等地区疏解。严控疏解项目床位和建筑规模,压缩现址床位规模。《规划》中明确的项目,“医学界智库”整理如下:

3.部分区属医院提质改建,填平补齐资源缺口。《规划》中明确的相关项目,“医学界智库”整理如下:

4.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按照每千常住人口1.5张床位为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预留规划空间。除核心区外,其他区域可结合CBD、使馆区、丽泽商务区等重点功能区以及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三城一区”等区域,综合利用医疗卫生用地或其他可兼容用地,积极发展社会办医疗机构。

《规划》透露,北京已支持社会办医分别在朝阳、“三城一区”等重点地区建设安贞东方医院、昌平中关村生命科学园研究型国际医院。

城区定位各不相同,有“疑难重症区”“生态涵养区”等

《规划》明确了北京各城区的医疗卫生服务功能,包括“疑难重症区”、生态涵养区、医学科研区等。其中,首都核心区、城市副中心绝不能成为“看病中心”:

首都核心区(东城区、西城区):坚决不能成为“看病中心”,应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为中央政务国务活动提供安静优良的政务环境。核心区医疗卫生资源主要满足区域内居民健康需要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运行和政务活动需要。

城市副中心(原通州新城规划建设区):也不能成为“看病中心”,重点在健全体系、补充功能和资源短板,为副中心及北三县等地区提供高质量综合医疗服务保障。

密云等:生态涵养区。主要以满足当地居民健康需要为主,填平补齐资源缺口,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同时,依托生态和成本优势,适度承接与发展健康养老、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部分服务功能。

而以下城区,应推进超出核心区自身服务需要的央属及市属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这些城区转移。而这些城区除了满足辖区内服务需要外,还要重点承接为全国和区域的疑难重症患者提供医疗服务的功能,大力发展医学科研,促进临床科研成果转化,为医药健康企业提供临床试验服务等。这些城区是:

昌平、海淀(五环外区域)、大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布局生物医药产业的区。

朝阳、怀柔等:重点承接国际交往、国际会展活动的区。

此外,《规划》还指出了北京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学科结构、科研创新能力和人才队伍建设、社会办医服务能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规划措施。

在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规划建设方面,《规划》要求每个街道(乡镇)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超过10万的街道(乡镇),每增加5-10万人口,增设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农村地区按照“一村一室(站)”原则,补齐村级卫生服务机构短板,做到“应设尽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分钟步行可达基本全覆盖。

“北京适时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布局的优化调整,将会进一步发挥优质医疗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北京青年报》评论道。

参考资料:

[1]北京市医疗卫生设施专项规划(2020年-2035年)_规范性文件_首都之窗_北京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http://www.beijing.gov.cn/zhengce/gfxwj/202109/t20210912_2490910.html

[2]北京优质医疗资源疏解的标杆意义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0924583533864109&wfr=spider&for=pc

来源:医学界智库

声明:本文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不代表本微信公众号立场。如涉著作权事宜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