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慢下来,艺术也是——段宝仁书法艺术赏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丁秀胤

梁启超说:“写字虽不是第一项的娱乐,然不失为第一等的娱乐。”北大有个叫王岳川的教授:“多一个写书法的,少一个偷井盖的。为啥呢?因为书写的内容,都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

言外之意,是说习练书法是一件美好的事情,至于它有多么高深莫测的教化功能,只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写字容易,把字写得漂亮也不难,但好字不一定是书法。书法,毕竟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日三餐。

段宝仁跟书法是有缘人,一个多年来如痴如醉、孜孜以求的耕耘者与收获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宝仁于1963年出生在钟灵神秀的泰山脚下。著名的《衡方碑》《张迁碑》《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和李斯的《泰山刻石》等传世名刻均在此光华烁烁、彪炳千秋,以其灿烂和深邃,滋养、熏陶着这片土地和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们。

段宝仁的哥哥早年在部队当兵,每次给家里来信,少年段宝仁就央求妈妈把看完的信交给自己保管。原来,哥哥的字写得遒劲有力,一笔一画都透着飒爽英姿,他就想把信收藏起来模仿练习。每一封信,他至少临摹个十遍八遍,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就这样,字越写越有模有样。因循着哥哥的成长之路,自己长大后也成为了一名军人,就更有临摹的时间了。偶然的机会,他的一手“好字”被军旅书法家、战友何茂峰发现。从此,二人成了莫逆之交,也让他平生第一次步入了习练书法的正途,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乐在其中、苦在乐中。

没有一个书法家是天生的。“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如作诗文,有法而后合。所谓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也。如琴棋之有谱。然观诗之《风》、《雅》、《颂》,文之夏、商、周、秦、汉,亦可知矣。故善师古者不离古、不泥古。必置古不言者,不过文其不学耳”(王铎语)。

在部队训练之余,段宝仁徜徉于古碑名帖之中,先后以颜、欧、“二王”为范本,继而又从苏、米入手,兼以曹全碑、张迁碑、石门颂等汉隶名帖研习,探究传统书法艺术的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段宝仁深知,隐藏在历代名家妙笔生花、芳华灼灼的背后,无不浸润着他们磨穿铁砚的甘苦自知——张芝衣帛先书、池水尽墨,虞世南被中画腹,赵孟頫写敝衣袖,怀素写尽万株芭蕉,智永十五年不窥园等等,虽不得见古人面,但先贤们字字珠玑,每每让段宝仁感奋万千,砥砺着像他一样的后来者不敢懈怠,醉心登攀。

多年以后,当与已成为山东省艺术馆馆长的老战友何茂峰在一次笔会上重逢时,段宝仁一手卓尔不群的行草,让何茂峰十分惊讶,连连赞叹。

在书法艺术的峰回路转中,魏启后等著名书法家的亲授技艺,让段宝仁思路豁然,技艺精进,逐渐形成厚重又灵逸、古朴而自然的艺术风格。近年来,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山东省和济南市书法展览并获奖。

著名书画家梁修欣然为他题字——“书家段宝仁”。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 。这句话常常流动在段宝仁的笔下,也时时跃动在他的心中。

在繁芜嘈杂、五光十色的生活闲暇,段宝仁刻意闹中寻静,幽中寻思。泉城的佛慧山颠、千佛山顶、趵突泉畔,他时常漫步逡巡;朝阳昭昭,晚霞氤氲,遐思如幕。他发起与自然的对话,脑海浮现《鹊华秋色图》的前世今生,耳旁萦绕“云雾蒸润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洪钟大吕,体味“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的美轮美奂,追忆“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人生意境。

大千世界,或躁动,或绚丽,或沉静,又何尝不似书法中斑斓多姿、风格迥异的“颜筋柳骨”“颠张醉素”“苏黄米蔡”呢?

让生活慢下来,艺术也是。

段宝仁深知,书法的臻境是无“法”,是有“心”。

任岁月蹉跎,他心无旁骛。

(作者系山东新闻工作者协会理事,九三学社中央高级新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