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沟通江淮,将长江和淮河之间的天然湖泊连缀在一起,位于宝应西郊的射阳湖是邗沟线上的一个重要湖泊。上期的节目中,我们为大家介绍了射阳湖以及射阳故城的发展变迁。两千多年来,这片区域的历史文化底蕴也非常深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闻女生 雨薇:

在射阳古镇上有一个地名叫臧陈,这个名字来源于三国时期的射阳豪杰臧洪和陈容,两人一起被袁绍杀害后,当地百姓为纪念他们建造了臧陈烈士祠,这方写着“臧陈旧址”的石额就是烈士祠的珍贵遗存。

在臧陈旧址附近,有一条名为“驻马街”的老街,因唐代大将军尉迟恭曾驻骑兵于此而得名。古镇上,还有一座寺庙也和尉迟恭有关,它叫龙竿寺,相传最早是尉迟恭率军东征时的“都督府”,后来叫文殊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应射阳湖镇文史爱好者 胥传杰:

由于寺庙里面有棵竹子长成龙状盘上去,所以当时就汇报朝廷,唐代宗皇帝听到这个消息以后非常高兴,认为是吉祥之物,所以就将文殊院改为龙竿寺,是我国为数不多的由皇帝亲自赐名的寺庙之一。龙竿寺真正的大殿是1944年被日本飞机轰炸,把大殿炸毁了。现在的龙竿寺是经过当地政府和民间组织重新修复的。

除了历史文化遗迹丰富,射阳还名人辈出。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的陈琳就是射阳人,当地还有陈琳故宅遗址。

宝应射阳湖镇文史爱好者 胥传杰:

他著名的文章是《为袁绍檄豫州文》,他把曹操的祖父包括曹操的父亲,曹操祖宗三代骂得狗血喷头,说曹操的祖父实际上是太监,他的父亲是一个太监抱养的,所以曹操听到这个话气得一身冷汗,当时他的头疼病就好了。后来我们陈琳归顺曹操以后,曹操不但没有杀他还很爱惜他的人才,曹操问他:你骂我曹操便罢了,你为什么还要骂我的祖父?骂我的父亲?他们跟你有何干呢?陈琳就说了这么一句名言,他说:我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实际上这句名言就是陈琳说的,陈琳是在军中得了瘟疫以后不幸去世了,后来据说他的遗体被运到了老家,葬在九里一千墩,但由于年代久远,他的墓地已经无处寻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陈琳故宅遗址附近,就是著名的《苏中报》纪念馆,它也是江苏省抗战文物抢修保护重点工程之一。

宝应射阳湖镇文史爱好者 胥传杰:

1943年12月份我们苏中区党委根据党中央毛主席提出,我们不但需要一支拿枪的军队,我们还需要一支文化的军队,所以我们苏中区党委决定成立《苏中报》。

1943年12月《苏中报》在东台三仓河地区创刊,此报紧密结合苏中区实际情况,坚持党的路线,成为华中敌后解放区首屈一指的红色报刊。1944年3月,《苏中报》迁到了宝应地区继续发行。

宝应射阳湖镇文史爱好者 胥传杰:

1944年3月粟裕指挥了著名的车桥战役,他当时的指挥部就设在宝应东荡地区,他看到射阳湖湖面辽阔、沟河纵横交错,是一个天然的藏兵之地、是一个战略大后方,所以车桥战役是3月初开始打的,到16号他就把苏中党政军机关及新四军一师师部,以及以下的十几个部门单位,全部转移到了宝应安丰和射阳湖一带。《苏中报》从1943年12月份发行到1945年4月份停刊,一共发行了222期,其中在射阳湖就发行了111期。

抗日战争时期,射阳湖镇作为苏中根据地的大后方,转战时间长,发生事件多,足迹遍布广,传奇色彩浓,曾留下无数的红色传奇和红色记忆。接下来,咱们再去当地的吴运铎纪念馆看一看。

吴云铎是新四军兵工事业的创建者和新中国兵器工业的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1944年9月,由吴运铎担任厂长的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从皖南迁到了宝应射阳湖镇油坊村。

宝应射阳湖镇文史爱好者 胥传杰:

兵工厂在这里建起了一百多间茅草房和铁皮房,还建了两座大炉,一座是化铁炉、一座是化铜炉。他们白天不开炉,防止敌机轰炸 ,都是晚上开炉。据当地老百姓讲,每天晚上开炉的时候是火光冲天,映红了半边村子。老百姓的保密工作做得非常好,他们外边的亲戚有的时候向他们打听:你们油坊头在做什么?每天晚上火光冲天。他们都说:我们那里铁匠铺开张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军民之间鱼水情深,当地老百姓听说兵工厂缺少造枪的木材,毫不犹豫贡献出了祠堂里的一颗银杏树。

宝应射阳湖镇文史爱好者 胥传杰:

高有将近30米,它的直径将近有1米。据说兵工厂就用这棵树造的枪有500支、手榴弹有上千个,有力地支援了我们苏中的抗日。兵工厂也为我们油坊人民做了很多事情,比方说他们在油坊的河面上架了一座小桥,也方便了我们油坊人的出行。为了纪念吴运铎和华中军械处第一总厂在我们油坊头的光辉历史,射阳湖镇党委政府于2020年打造了吴运铎纪念馆,现在已经作为我们宝应县红色教育基地。

一幅幅照片,一段段文字,一件件实物,见证了传奇历史,也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是射阳湖人的精神脊梁。

当炮火纷飞、枪林弹雨的战争岁月逐渐远去,水乡射阳湖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相传射阳湖地区在唐朝就开始种植荷藕,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南宋诗人杨万里作为使臣多次经古邗沟出使金国,路过射阳湖时留下了咏荷诗《莲花》:“红白莲花共塘开,两般颜色一般香。恰如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宝应射阳湖镇文史爱好者 胥传杰:

这里是我们的荷园,是4A级风景区,占地面积一万多亩,核心区域五千多亩。荷花的品种非常多,有太空莲、睡莲、美人红这些。这一片看都是芦苇,而且这里面也像迷宫一样,特别是盛夏时节,你看芦苇非常茂盛,一般船进去如果没有向导的话走不出来的,有一种天然的“苏中沙家浜”的感觉。

近年来,凭借资源、技术、品种等多种优势,射阳湖镇获得了荷藕种植面积、荷藕产量、荷藕出口量三项全国第一,同时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荷文化品牌,推动了文化与经济、文化与旅游的交融发展,是名副其实的中外“荷藕之乡”。

两千多年来,射阳湖因水而生,因水而存,因水而美,因水而兴,是古邗沟畔的千年重镇。如今的射阳湖镇,区域面积和人口规模均居宝应县农村乡镇之首。相信在未来,它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与前景。

来源丨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丨朱蒋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