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辞》中有言:“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唐朝时期,薛举父子趁着唐朝建立初期,根基尚且不稳向朝廷发起进攻,李世民手下慕容罗睺还有李安远战死沙场,不少唐朝士兵都战死,后来薛举去世,李世民反败为胜,平了这场叛乱。此后专门命令工匠为战士们刻立石碑,缅怀战死沙场的勇士们。便是至今还矗立在陕西的昭仁寺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争时期,士兵们相互厮杀,往往在一场战争过后,战场上遍地都是士兵们的尸体,如果一方战败,那么战败一方的士兵们牺牲后便不会得到妥善安葬,大多都是就地掩埋,十分残忍。和平年代,不少现代的爱心组织不断寻找这些战死沙场的士兵们的遗体,将他们好好安葬,也好落叶归根。

但是有这样一群人,也许永远都无法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落叶归根”,他们的事迹在历史的长河中渐渐被遗忘,他们至死都无人问津。一个留学生无意中在日本发现了我国士兵的坟墓,一百多年都没有人祭拜,墓碑上的两个字让人悲痛不已。

日本是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屿,明治天皇的改革行动虽然到最后取得了极显著的效果,但是依旧没有让日本彻底摆脱封建的很多旧习俗。工业资源极度紧缺的情况下让日本的矛盾不断加深,眼看各个领域,各个阶层的化学反应随着矛盾的产生逐渐消失,改革就要失败,日本不得不从其他地方寻找新的资源解决,他们想到了扩张领土的方法。

他们多次与清朝水师交战,但是李鸿章领导的洋务水师还算坚不可摧,日本多次落了下风。1871年,日本方面意识到自己的装备还有武力等各方面可能都不是清朝水师的对手,于是与清朝政府签订了友好条约。这个条约非常公平,是一个双赢的条约,但是似乎此时的日本只是以退为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876年,日本方面攻占了朝鲜,企图用朝鲜比邻中国的优势再次对中国发起进攻。朝鲜发生壬午兵变之后,清朝出兵暂时压制了日本的军队,让他们蠢蠢欲动的野心暂时湮灭,但是日本用武力逼迫弱小的朝鲜对他们道歉,还签订了两国条约,取得了在朝鲜的驻兵权。日本军队就这样在朝鲜驻扎下来了,而在与中国的冲突上面,日本依然讨不到好处,彼时的清朝军队还是有一定的实力的。

日本的军事大家山县有朋表示,邻邦的军事装备越强,我们的装备也不能落在人后,为了能够提升日本军事实力,明治天皇命令底下人将国家每年获得的财政收入中的一半都用来发展军队装备,扩充实力。为了以身作则,还专门从自己的宫廷生活中的费用中抽出30万,用来造船。

这个计划实行之后,日本士气高昂,每个人都在天皇的以身作则下纷纷捐款捐物,第一年的捐款就达到了200多万,甲午战争爆发之前,日本的军队实力大大提升,光是海舰数量就达到了31个,规模一时庞大无比。

反观彼时的清朝,在慈禧的掌权下,清朝的军队实力一年比一年弱,还为了慈禧的大寿,将本来要拨给军队的450万辆经费用来修建颐和园。而颐和园只是慈禧用来养老的一个园子而已。洋务水师已经三年没有任何经费来扩充装备,别说海舰的数量,就连枪炮都没有钱修。

朝廷的做法注定了两国之间战争的结果,甲午战争,清朝毫无意外的失败,为了息事宁人,签订了毫无公平可言的《马关条约》,所有人的注意力都在这个让人愤怒又无奈的条约上,没有人注意,日本人将我国的十个士兵抓走了。抓这些士兵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情报,但是他们在日本人的严刑拷打、威逼利诱下始终没有开口。

日本人的武士精神深深刻在脑海中,面对士兵们的宁死不屈,他们也十分感动。在受尽折磨之后,日本将这几个士兵掩埋在日本,因为没有问清他们的名字,只是在墓碑上写上俘虏两个字便草草了事。由于日本行动隐秘,加上消息十分闭塞,所以士兵们的家人都以为他们在战争中战死沙场了。

二零零三年,一个名叫杨海家的中国人前往日本留学,无意中发现了这些埋在日本的中国士兵的坟墓,在多方调查之后,才向世界揭露了这段历史。

参考资料:

《?木兰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