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民银行刚刚公布的《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2021)》显示,在中国有负债的人群中,有5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债务负担不重,33.7%认为负债较重,还有7.3%认为负担非常重。这就是说,认为债务负担较重或非常重的“借贷族”人群占比达到41%。如果按照今年第二季度央行公布的数据,中国住户贷款余额超过67万亿元,那是不是意味着其中的27万亿元是在“重负下维系”?如果是,那该说这不是可以掉以轻心的金融风险。2008年所谓次贷危机,根源不就是大量没有偿付能力的美国老百姓借入大量贷款吗?

人民银行这次调查具有很强的覆盖性。据介绍,央行按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口径,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级行政单位和333个地级行政单位,2200个县级行政单位参与这次调查,覆盖率达 77%。调查主要采用概率比例规模抽样法,组织31个省级分支机构以辖内乡镇和街道为基本单元进行随机抽样,最终确定了3927个乡镇和街道作为一级调查点,覆盖率约为10%。本次调查共采集到约14万份样本,有效样本量为118775。同时,受访者平均年龄为40.39岁,中位数年龄为38岁。其中,25-30岁、30-35岁、35-40岁、45-50岁是受访者最为集中的年龄组。

这次调查显示:老百姓之所以贷款,34.80%是用于购置房产、11.94%用于购车,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贷款者中,有10.33%人是用贷款偿还信用卡,还有23.47%主要用来应付日常支出。前两者好理解,贷款买房买车,这是比较老百姓贷款比较常见的用途。但后两者则很出乎预料,其实这总计33.8%的“借贷族”基本是在依靠贷款对付生活。比如,为什么要贷款偿还信用卡?至少是一时没有现金偿付信用卡,而用贷款应付日常支出,也至少是一时手头现金不足。

当然,这或许并不奇怪。比如,一些人拥有定期存款或理财产品,但一时用钱,变现手头固定期限的金融商品,若按活期存款获息,可能就亏了。这也许不如向银行借点钱,“过桥”后归还。如果是这种情况居多,那老百姓信贷风险或许可控。但如果是通常意义下去理解,那风险又当如何评估?

此次调查还发现:受访人群当中,有56%的老百姓表示近些年没有储蓄,这些人难道都是“月光族”?这似乎告诉我们一个非常严酷的事实:中国老百姓的储蓄意愿或储蓄能力都在大幅下降。曾几何时,中国经济建设的资金主要依托老百姓“节衣缩食”,现在如果失去了这样的支撑力,那对中国经济未来利多还是弊多?尽管老百姓消费也是一种经济动力,但中国毕竟是发展中国家,远还达不到消费社会所必须的经济基础。

所以,中国不能废掉“积水成渊”的特色优势,中国不需要挥霍式的超前消费,而更需要举国之力,加大对未来科技的投资。正因如此,我们必须珍视和尊重老百姓的储蓄和储蓄习惯,而不是肆意且毫无意义地消耗它。未来,中国储蓄所对应的投资,不会如以往那般增加出口,而更多的应当是进口替代。当然,它需要一个被老百姓普遍接受的资本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此次调查发现,中国老百姓对金融投资收益预期似乎普遍偏高。央行认为,整体上,受访者对金融投资组合的收益预期具有“非理性”特征。比如,在持有金融投资产品的人群中,有39.62%的受访者,其金融资产整体收益预期在5%-10%之间,22.22%在10%-20%之间,仅有28.23%在 0%-5%之间。从年龄维度看,60岁以上受访者的预期收益率主要在0-5%,60岁以下受访者的年度预期收益率主要集中在5%-10%。这样的投资收益预期还高吗?说实话,如果是投资股市等权益类市场,这样的收益预期或许还算正常,但如果是固定收益类投资,那5%以上的预期,恐怕所冒发现将成几何级数递增,尤其是10%以上的诉求,那基本属于“以本金赌收益”,风险无限大。

当然,这份调研报告也显示,中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正在提升,指数达到66.8分,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达到中上等水平。但是,这其中也不平衡,不少受访者金融知识匮乏,所以在金融知识的普及方面,中国还需要继续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