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文转自公众号:夏天的陈小舒(ID:Shu_DrChen),未经允许,不得二次转载。

最近看了一部非常惊艳的儿童成长纪录片,叫《Becoming You》,中文译名为《成为你 / 呱呱坠地两千天》,堪称一部专业,并且有温度的育儿百科 + 风光纪录片,由 Apple TV+ 出品,豆瓣评分 8.8 分,IMDb 评分 8.0 分。

这部纪录片每集 40 分钟,共 6 集,我花一天的时间一口气看完了,值得 N 刷!它记录了孩子 2000 天内的发展规律:0~5 岁的小朋友,是怎么从只会哇哇大哭的新生儿,成长为世界上最有能力的生物的?

为什么小宝宝喜欢乱扔东西?

为什么孩子需要一个安抚物?

孩子的小脑瓜里有本十万个为什么吗?

……

影片中的 100 个小朋友来自世界各国,繁华的纽约伦敦、拥挤的中东难民营、仙境般的印尼婆罗洲、尼泊尔寺庙、蒙古大草原……这些孩子有的健康,甚至有的残疾,他们身处的家庭、社会环境那么不同,但各个时期的行为特点几乎完全一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纪录片《Becoming You》

它最最最打动我的点在于:以小朋友的视角告诉我们,人类幼崽的那些「可劲儿造」的瞬间都是儿童发展规律,或许说是人类聪明的「生存技巧」比较贴切。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这部纪录片,神奇地缓解了我的一部分育儿焦虑……我们担心的大部分问题,其实都能用时间解决,慢慢地孩子自己就长好啦~

它盘点了小宝宝在成长途中,克服的那些「没有被父母看见的」困难。

在看的过程中,我一会儿被小宝宝萌化了,一会儿又看得好激动,甚至想鼓掌!「欧耶,他终于学会翻身啦!太不容易了!」满屏弹幕写着的「被孩子们感动得热泪盈眶」,也是我的感受,所有小朋友,都在用尽全力地长大。

△聋哑小朋友,第一次用手牙牙学语,「说」出了「大海」

希望看完这部纪录片能让带娃心力交瘁的你笑一笑,哭一哭,再继续电力满格地爱 ta。也愿正在经历 terrible 2 的你能从中学两招,少一点点暴躁......

我从中挑选了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些片段,和大家分享。

观影方式

  • bilibili 可以找到中文译版的资源,搜索「成为你 纪录片」

  • 也可以在丁香妈妈后台,回复「纪录片」获取观看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婴儿为了站起来

付出了多少努力?

你有没有觉得,我们人类是一种「低开高走」的生物?有的动物出生不久就能四处跑动了,而三个月大的婴儿只能干巴巴地仰面躺着,对着天花板嗷嗷叫。

原因是,小婴儿把一半以上的能量都用在了大脑发育上,而不是活动上。

正因为如此,孩子每一个「身体技能点」的习得,都特别不容易!比如第一次翻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宝宝 5 岁前的成长密码,都在这部纪录片里,家长一定要看看

「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是我们人类最大的优势之一。小宝宝每天大脑成长速度高达 1%,5 个月婴儿的大脑容量,已经达到了成人大小的一半,这为他们学会控制身体动作,做好了准备。

而几个月大的婴儿还坐不起来的原因是,头部相对身体的比例实在太大了,是成人的 4 倍!

他们需要不断增强脖子和背部的肌肉力量,在一次次摔倒中练习坐立,掌握平衡,直到能完全支撑起自己的大头。

第一次坐起来的时刻,当然值得庆祝:

宝宝 5 岁前的成长密码,都在这部纪录片里,家长一定要看看

在获得了更多力量后,小豆丁就可以开始用双手双脚探索世界了,只需要一点点的动机,ta 就可以到处爬了,这是大脑和肌肉的壮举!

在全世界,小婴儿们会使用超过 25 种爬行技巧,为了从 A 点到 B 点,比如火辣辣的屁股蹭地式:

遵从本性的熊爬式:

一身正气的冲锋兵式:

顺拐式:

无论看起来有多古怪,这种用尽一切方法移动的决心,会让小婴儿第一次尝到独立的滋味。

一岁的「爬行专家」们每天要活动足足两个半小时哦!

相信你已经猜到孩子面临的下一个挑战了 —— 学走路。虽然我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但看镜头下孩子学走路的实录,还是觉得太不容易,也想到我家两娃第一次站稳走起的样子。太为孩子们感到骄傲了!

学习站立,需要经历 1000 多个小时的练习,数不清的泪水,以及 1 万多次的摔倒,这比成年人的一万小时定律,更难。

第一次站起来:

宝宝 5 岁前的成长密码,都在这部纪录片里,家长一定要看看

分散到每一天,1 岁左右的孩子小小的身体每天都会经历 100 多次的摔倒。从哇哇大哭求抱抱,到习以为常地再接再厉,宝贝们进步神速。

与此同时,孩子们甚至一天之内就可能长高 1cm,这让头身比变得更加协调,保持平衡更容易了。在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磨炼后,学会走路可能在孩子 9 到 18 个月的任何时刻达成,这绝对称得上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

而对一小部分孩子而言,学走路这件事会更加困难,但这不代表他们做不到。Lzzy 的故事,是这部纪录片中我最喜欢的片段之一。

14 个月大的双胞胎兄妹,Grayson 和 Lzzy 只差了几分钟出生,但哥哥已经会走路 2 个月了,Lzzy 却还没开始走路,原因是,她的世界一片漆黑。

虽然她没有「看过」任何人走路,但她表现出了和哥哥一样的站起来的决心。利用听觉和触觉,小 Lzzy 在头脑中构建了周围世界的图像。

走在地板上、树林里、沙子上,在一次次地探索边界的过程中,Lzzy 终于有了放开妈妈手的勇气,她终于能靠自己走稳了。

这给了我们一剂强心针。如果孩子学会走路的时间比同龄人慢了一些、长了一些,请不要着急,因为学习走路并不是模仿其他人的过程,而是人类的先天动力,一种本能。

这个道理不仅适用于走路,学说话、交朋友等方面也同样如此。耐心点,孩子一定能做到。

语言学习

从哇哇大哭到牙牙学语

为什么小婴儿的哭声

那么烦人?

全世界的父母都在抱怨,孩子的哭声如此刺耳,让人无法思考,啥也干不了。

这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婴儿的哭声频率,恰好是我们细腻的人耳最为敏感的频率。

这样的哭声能更有效地引起父母的注意,让人无法忽略,甚至比火警更有效!

呢喃 ▶ 咯咯 ▶ 哇哇大哭,这是喊妈三步曲。

而且别抱怨,宝宝哭闹的音调和节奏,都是在模仿自己的妈妈呢!宝宝的语言课程开始得很早,从出生前几个月就开始了。所以抱怨孩子的哭声刺耳,也就是在抱怨自己的声音……

但是到了小宝宝 3 个月大时,他们会熟练掌握一项让父母的心融化掉的技能——咧嘴笑。

通过笑容和大哭,孩子就可以和父母进行简单有效的对话,传达自己的需求了,这是孩子的初阶沟通技巧。

说叠字

会让孩子的语言发展滞后吗?

先说结论,不会。

世界上有七千多种语言,在每种语言中,几乎所有父母都会本能地用叠字和孩子说话,吃饭饭、看车车、买菜菜、喝水水……

这被语言学家称为:父母语(Parentese)。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是这样学会说话的。

研究表明,到两岁时,常听父母语的孩子会说的词汇量,几乎是常听正常语言孩子的两倍!

父母语有效的原因在于,它夸大和强调了构成词语的单个语音。它听上去很好笑,但能帮助小朋友听清楚词语是如何组合的,这意味着孩子能掌握更多词汇,并更快地掌握。

越多地和小婴儿聊天,他们就学得越快哦。

你家孩子说出口的第一个词

是爸爸,还是妈妈?

这个可能引发家庭争宠大战的问题,答案大多都是妈妈!

在几乎全世界的语言体系中,妈妈是唯一一个发音相同的词语,全世界的小宝宝第一个说出口的词,大都是妈妈。

然而这其实并不是「爱」的结果,而是因为说「妈妈」需要最少的肌肉参与,这使得「妈妈」成了婴儿最容易发出的声音。

「谁故事讲的最好呀?」

「妈妈!」

「你最爱爸爸还爱妈妈?」

「妈妈!」

(这种事,先「会」先得呗)

但别着急,很多宝宝说出口的第二个词,就轮到「爸爸」了。

怎么快速增加

孩子的词汇量?

父母可以通过一种方式来提高孩子的词汇量,苏斯词汇提高法,也就是押韵儿歌。

图片来源:《The Cat in the Hat》

科学家们发现,孩子对押韵儿歌尤其敏感,并且比成年人更善于记住他们。

儿歌的重复和节奏,强烈的押韵,不仅对音素的培养非常好,能让儿童快速地学习新词汇,还能帮助他们理解词语如何组合在一起,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好听的儿歌也是同理。西澳政府有个叫 better beginnings 的早教项目,鼓励大家从宝宝出生起就多跟宝宝说话唱歌讲故事。

小朋友很喜欢爸爸妈妈的声音,喜欢重复简单的话和曲调,重复会让他们很满足知道下一步是什么。他们听得越多,越能跟你熟悉亲近,越能理解词汇和语言,拓展词汇量。

这是最好的早教,也是非常简单和快乐的事呀。

天使宝宝的「魔鬼」时期

  • 关于 Terrible 2

在孩子出生的第一年,他们会掌握人类的五种基本情感,快乐、难过、恐惧、厌恶和惊奇,全世界的孩子都是这样。

每一种基本情感,都会触发一连串更复杂的情绪,而情感混乱高峰期的年纪,众所周知,是可怕的 2 岁。

他们的情绪像过山车,在兴奋的高峰和绝望的低谷间切换,开心地捣乱、大哭大闹、满地打滚地发脾气、没有同理心,玻璃心又戏精,大人怎么讲道理都不听。

但我们需要知道,一切都是因为 2 岁多的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全。从生理上,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无法让自己平静下来。

  • 关于 Horrible 3

熬过了 Terrible 2,欢迎来到 Horrible 3。到了孩子三岁左右,他们能感受到的强烈情绪会继续增加,变得更加丰富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3 岁的孩子能够幻想未来了,比如二宝出生前后,大宝的焦虑和妒忌。

小孩很难隐藏自己的情绪,当家里多了一个会抢走自己所爱之物的「威胁」时,孩子就会开始自我保护,宣示主权,去争夺他认为属于自己的东西,不准二宝碰自己的所有玩具,把「不要、走开」挂在嘴边。

当父母进行干预,他意识到自己「赢不了」时,他就会像鸵鸟一样逃走。

破解方法在于,慢慢地去拓宽孩子的情绪弹性。如果孩子能意识到,二宝可以作为自己的玩伴,而不是敌人时,他就能和弟弟妹妹好好相处了。

当孩子发现自己可以控制情绪,而不是让情感控制自己时,他们就可以运用自己的情感,面对人生的所有挑战。

  • 关于「十万个为什么」

为什么三岁多的孩子,有那么多「为什么」要问?一个数据是,三岁多的孩子一个小时能问 75 个问题!!太费妈了……

小朋友其实不是故意的,他们问问题并不是单纯想继续这段对话,大多时候,他们是真的真的想知道答案。

科学家发现有一种强大的驱动因素,这是全世界的孩子不断问为什么的原因——当小朋友了解到一件新奇事时,会刺激大脑中产生愉悦感的部位,像刚提到的咚咚咚打鼓一样。

孩子在 2 岁到 5 岁期间,大约 4 万个问题。所以告诉他们答案吧,如果有可能回答的话。因为不仅会丰富知识,还会让他们快乐哟。

这部纪录片里有趣的知识点还有很多,比如安抚物、性别意识、规则意识等等。篇幅有限,剩下的部分有机会再和大家分享~

除了是一本好玩的宝宝使用说明书,《成为你》也是一部风景如画的纪录片,影片中穿插了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观感极佳,看完好想去旅游!

它也介绍了各国小朋友的童年是什么样的:婆罗洲巴瑶村的孩子,3 岁就要克服对水的恐惧游泳去朋友家玩、用砍刀砍椰子;尼泊尔寺庙 5 岁的孩子经常念经念到睡着;蒙古游牧民族的孩子从小就要学习骑马、射箭;还有 3 岁就独自出门买东西的日本孩子。

这部纪录片,能带给我们很多不一样的思考。

你可以在 bilibili 找到中文译版的资源,搜索「成为你 纪录片」,或者在丁香妈妈后台回复「纪录片」,就可以获取观看链接啦。

如果你还看过什么印象深刻的育儿纪录片或者节目,也期待评论区里和我们分享哦~

本文转自公众号:夏天的陈小舒(ID:Shu_DrChen),未经允许,不得二次转载。

监制:阿童木

排版:雲成章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